PO主通篇都在解释以往以往以往。不要只是强调杠杆可以放大收益,它同样可以在跌的时候放大损失!劝普通人在当前情况下加杠杆的事PO主做不出。
PO主说的是整体情况:房价的全面上涨在货币层面不支持。存量挪腾的个别不同情况当然会有:因为某个政策造成局部需求忽然大涨。对于它的持续性PO主表示怀疑。就像熊市里总也会有牛股,但是对于大多数人,管住手会比去赌上涨的策略更佳。
存量博弈是指的各地为了吸引买房者相互给出各种优惠条件把人骗过来,事实上目前各大二线三线城市都在干这个事。至于城镇化问题你没有理解那是个神马东西。本质上这是产业自然升级之后,城市可以创造就业容纳更多的务农人口转换为二三产业的进程。不是你在县城里造两套房子拆个迁把农民赶去住楼房这么简单。而目前显然城市根本无法提供如此之多的就业机会,这种情况下强行赶进城的都是不稳定的流民。帝都前段时间清理低端人口的核心原因就是这个。近期关心下政治就知道风向变了:鼓励回农村创业。原因同上。所以不要生套名词。
再略微纠正一下:货币供给量增加是房价上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不要很机械的理解为这就是个绝对的先行指标。在货币规模可以充分满足房价上涨的前提下,政府政策、消费习惯、舆论引导等等各个要素才能成为房价上涨的增幅器或者刹车。在货币规模无法支撑上涨的前提下,最多也就是存量的博弈并没有持续性,PO主根本不会去考虑暴涨的可能。所以如果买房,首先需要等这个必要非充分条件满足后再综合考虑其它问题,并非该条件本身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忽略这个条件谈任何泡沫资产都是没有意义的。
商业银行目前的资产负债表有严重的问题:因为宝宝类产品和外部加息减税,左边资产端的收益几乎无法覆盖右边负债端的成本,中小银行最惨。调降准备金率变相的补贴了银行成本。前面曾今计算过,维持债务链条不崩塌需要央行利用对金融机构贷款补充货币系统增量,但是因为汇率压力问题,央行投放显然是非常克制的。调整存准率是很无奈的内部挪腾补充流动性的做法,而且牺牲了商行未来的风险抵御能力。PO主认为地产这么大的盘子光靠略微调降存准率是无法大规模托起来的。
这个问题属于下下篇要讲的话题。结论来说:换美元是你买的保险,极端情况参考委内瑞拉。如果你的资产本身很有限就不要参与了,美元指数这两年都会配合美元回流而在低位,赚汇率差的机会很小。
PO主的建议是等待形势明朗。烦请沉下心看下PO主记录的房价暴涨史,08-18年的十年是房价最狂暴的10年你没有上车,现在真的想去接可能是最后的一棒么?如果将来央行改变货币框架,自然可以考虑出手,但是目前来说PO主认为没有必要急着和市场Showhand。我觉得上面目前对于地产的规划很清楚:不大跌,吃存量。如果未来房价还能暴涨,房产税这种可能让地方卖不出地的葵花宝典会急着拿出来用么?
关于货币贬值的问题PO主在回帖里贴了无数遍了,烦请翻阅。PO主的结论是基于眼前货币框架得出来的,建议大家在目前的结构下多观望。长远的改变最后也会反映在货币系统指标上,如果系统框架改变了,结论自然也就变了。事实上楼主通篇都在讨论系统的极限和改变的可能,你肯定跳过直接看结论了。
关于房产税和租金的问题PO主在最后谈过看法,烦请翻阅。关于货币贬值的问题,PO主连续回了N个帖了,再贴一次:通胀的根本原因有两条——钱多了或者东西少了。在13年以前,这个逻辑完全没有问题,基础货币暴增的背景下,任何在货币流下能被吹出泡泡的资产都是优质资产,拿现金绝对是受伤最深的。但是目前的通胀则是托供给侧的福,干掉民企让国企垄断市场控制供给,东西少了。虽然这样改善了国企的盈利水平,但同样付出巨大代价:私企倒闭带来的大量失业。去年很长一段时间PPI和CPI之间的差价高得让人目瞪口呆,充分说明了由于消费力不足导致的通胀无法顺利传导到消费端。中下游企业不得不独自承担通胀的压力,进而更多中小企业被挤垮。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更多人考虑的应该是吃饭而不是房子问题。委内瑞拉的房子可能以本币计价高到离谱,但是那有什么意义呢?大多数人已经不care房子涨跌了。在那里,美元绝对比房子好用1万倍。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