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好神秘,什么都没有留下。
注册11周年签到1天
IP属地:北京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我现在已经弄不清你是拍的目录还是自己有这块睡袋了,因为你多次表示你自己用过这款睡袋,还可以实测。反正现在问题集中在这款睡袋的温标上,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证据,证据成立,我可以认错,但是睡袋采用VB方式保暖的话那就另说了。进水,倒爷和炫耀的话,是一时着急措辞不当,有些过了,我道歉。但哥们你人身攻击也不少啊

2014-01-02

这个真没研究过,因为我确实不用内胆,周边人使用也是thermolite的

2014-01-02

睡垫大多标的R值,没记错的话比zlite略高,是2.5,睡袋舒适-5,我不觉得这组合拿来应付0度的环境有什么问题

2014-01-02

确实,内胆我不用,这个份量我更喜欢带个小羽绒被子,热了当针头,冷了裹着。而且不要混淆概念,内胆是吸汗,阻止蒸发的作用有多大,没研究过

2014-01-02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有问题、没见识,可以找个户外装备论坛发帖,把这些都贴上继续讨论。论坛上的大牛们应该见多识广,能帮我们整清楚。8264现在没落了,推荐你把睡袋型号发到装备者上,给大家长长见识

2014-01-02

neoair的问题其实都懒得跟你争论,我是刚推出的时候买的,那时候只有一款,就叫neoair;后来扩展出了Xlite、all season等等型号,才慢慢成为系列,还是你好好回去google下吧。至于downmat,形状和重量问题,根本就不在我选择范围内。
垫子的选择上,我承认当时对环境温度错估了,但是2.5的R值也没有那么不堪。

不要去过两回英国,认识欧洲的几个小众品牌,就四处炫耀,况且这些也算不上什么很小众的品牌。

2014-01-02

利兹大学实验室很好,rab也很好,不用你在这里强调了。我现在不质疑它们,我只质疑你说的“rab的定制睡袋可以做到300g充绒可以达到-19℃舒适温标”这件事,请你拿出证据来。如果你的证据成立,我承认自己无知,向你道歉,不然的话我劝你别出来误导新人。
欢迎你提供实际测试,不知道你是打算采用暖体假人加传感器的方式,还是带个温度计测测。
或者退而求其次,你给睡袋的温标部分拍张照片 ,证明一下rab确实是这么标注;
如果还是很为难,那你提供下型号和资料吧,目前我在rab的官方网站还看不到任何资料,相信这种产品肯定不是无名之辈,仅靠300g充绒可以达到-19℃舒适温标,相信广大UL党们看到会很兴奋的。

至于水汽的问题,大部分的睡袋都会做面料防泼水的处理,少数睡袋更极端采用event这类防水透气面料,水汽变成冷凝水滴在睡袋表面根本就不会造成什么问题。这个跟面料高不高级无关。
水汽的问题主要出在人体汗液蒸发上。汗液增发产生的水汽会穿透里层面料在羽绒上凝结,是羽绒受潮,造成保暖能力下降。透气好的面料是可以缓解,但不是解决,低温环境下这个缓解作用又有多少。不知道连续多天扎营,不晒睡袋的话,你的950+PF还能剩多少?

2014-01-02

火车当年会让老佛爷惊住,那是因为当时火车与当时中国的交通工具相比,在动力源等方面有着颠覆性的变化。
不知道你所谓的950FP的睡袋的颠覆性创新在哪里?结构上或者材料上?
目前从你口中能得到的信息就只有:
1、苏格兰灰鹅绒
2、品牌高端,来历牛B
3、翻来覆去的hand filled in Derbyshire
不知道这些信息能证明什么,能证明rab的300g高端定制羽绒睡袋比我列举的几款睡袋在舒适温标上有着将近17℃的差距吗?
抛开外界影响的情况下,我赞同你说的,羽绒睡袋的性能由充绒量、蓬松度、结构、填充质量共同决定,但是我从你提供的信息中,看不出rab的高端睡袋在这四点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相对我列举的几款睡袋)。当然,你要是内层材料采用完全不透气的材料那就另说了,但那是VB睡袋的范畴,跟你的hand in Derbyshire没有半毛钱关系。
至于来历什么的,我只能置之一笑了,相信一般接触户外装备几年之后的人很少会关心那种官方的自吹自擂,只会关心装备本身。小众品牌认知度低、利润高,这么多年国际倒爷们炒了一个又一个,有意思吗?

2014-01-02

YETI Companyon Passion 指的是Three。Five的充绒量500g,按照EN13537标准测试,舒适温度也就-2°C到-7°C,相信您这么高大上,应该比我见过世面吧。我列的睡袋里很多都是全手工,购买周期比你的rab只长不短。你好好比较下什么叫实测值,温标保守吧。rab的950FP 300g 如果舒适温度标的19°F,我相信那叫实测值,叫保守。

2014-01-01

NEUTRINO 600 的Comfort: -5°C Limit of Comfort: -12°C,不知道-14°C哪来的,即使不说Comfort的-5°C,就说Limit of Comfort: -12°C吧,距离-19°C还有7°C差距呢,以300g羽绒来弥补这差距很离谱吗?
去看看主流的750(欧标)800(美标)以上蓬松度的-20°C左右舒适温度的睡袋都是什么充绒量吧。
相同充绒量下,确实高蓬松度的羽绒更保暖,但还没有到差距巨大的程度。
高蓬松度不是万能的,再高的蓬松度压到身子下面也是薄薄一片;再高的蓬松度,连续多日使用后也会因为水汽等造成的蓬松度的快速下降;再高的蓬松度,配合低R值的垫子你也挡不住低温。

2014-01-01
本周关注热点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小提示

您确定删除该评论吗?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