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对比物件,哪个做工更好,哪个设计更人性化。A还是B,什么更值得买
影音领域作者
注册8周年签到1天
IP属地:北京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我的不需要减肥的朋友们,半月板都废了。我这不还跑呢么

2022-11-15

其中一个朋友跑马拉松,进4了,现在膝盖废了。我们大概五六年前在北京奥运森林公园一起跑过步,5公里,一起起跑,我到终点后能折返回去,再带着他一起跑到终点,一路给他加油。然后他到终点直接累趴,我没事儿。说这个只是怕大家误解我的高心率。并不是让大家也和我一样这么高心率,而是舒适为宜。

2022-11-15

分人吧。我自认为是有一点点运动天赋、但是没有从事运动职业的人。我的职业是摄影师。不知您有没有看过一个视频,百米赛跑,摄影师在赛道外端着相机也一起跑,结果比第一名还先过终点了(所以能拍到第一名冲线)。我在朋友里大概就是这样的存在,然后我的几个朋友跑步都把膝盖跑废了。我还能在这儿侃大山 [邪恶]

2022-11-15

多谢建议,十分感谢!这个建议很适合给在座的诸位值友参考。

我稍微说一下我的情况,避免诸位误解:

在运动中,我能承受的短时间持续心率是200(Apple Watch记录,存在误差),比如骑行爬坡或持续加速到顶、跑步冲刺。小学时爬北京香山,可以直接跑到顶上去。初中1500米第三名。

现阶段,相当于瘦子负重跑,我把这么多肉颠起来的最小代价,也得160+ (前四公里),我已经尽可能跑的慢、跑的轻松了。

目前肯定存在心率偏高的情况,所以我还会搭配骑行和步行,来完成一周的运动量。

有一个观点我没有说,在这里补充:
我现在配速5分34~6分24,平均6分,实际上没有必要更快,因为这是带动100KG体重的结果。

如果体重是我标准体重也就是75KG的时候,一样的体能,应该能同样轻松的状态下,完成平均5分30甚至更短时间的配速。

所以胖子完全不着急提高成绩,也不用攀比,但要时刻保持跑步的轻盈。配速8分钟也很正常,随着体重的降低,配速自然会上来。

2022-11-15

以身体力行的全过程来撰文,全网独一份,更具有参考价值。

2022-11-14

配速多少只是个参考。目的是根据当前身体状况,及时做出调整。所以你看我5公里每公里的配速是在变化的:5分43、5分49、6分24、6分20、5分34。而不是从头至尾抛物线的。所以5公里跑同样30分钟时长,同样配速6分,跑步的过程可以是迥异的。一定要实时调整。一直稳定速度跑不符合人体规律 ,那是汽车。

2022-11-14

刚恢复跑步,不追求配速。6只是个巧合,不是目标。哈哈。

2022-11-14

步行的距离切忌过长。尤其在腿疼后,要马上停止,选择骑共享单车或其它交通工具回家。

因为走路时,对肌肉的控制是几乎没有的。尤其是越走远后死撑的状态下。

不然你试试用竞走姿态去走路,你看能坚持多远。

毕竟没听过谁走路每一步,都要想身体肌肉如何发力的。

大体重不能慢跑是个误区。

如果用肌肉去跑步、控制跑步姿态,并且实时监测心率和配速,针对身体的反馈做出调整,韧带和膝盖是不会受伤的。

肌肉无力的情况下,无论持续做什么运动,都会受伤。

2022-11-14

身高与步幅没有强关联:

步行步幅=身高X0.37

1.65身高,X0.37步幅为0.61米
1.84身高,X0.37步幅为0.68米

可以看到从165(如我女友)到184(如我)身高下,步行的步幅变化不算大,只有7厘米。

步幅大小和身高没有强关联,这也是为啥文章里我没提身高的原因。


跑步相对于步行增大步幅,是通过大脑对肌肉的具体控制,让肌肉发力,延长腾空时间而增大步幅。并且落地时依然要注意控制姿态。

大步幅并不是腿迈的开,而是肌肉发力腾空久。通过一味的迈大步,反而不容易控制姿态,是应该避免的。

根据Apple Watch的记录,步频165,X跑步时间30分,得到一共跑了4950步。

跑步距离是5000米,除以4950步,平均步幅为1.01米,非常标准的慢跑步幅。

考虑到最后一公里步幅偏大(这是个人选择),前4公里步幅甚至低于1米。步幅并不算大。

2022-11-14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小提示

您确定删除该评论吗?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