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件
Ta好神秘,什么都没有留下。
注册9周年签到1天
IP属地:上海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要我出糖和脂肪的代谢合成路线的SCI文章?你又调皮了😜,闲着也是闲着,要不找本人卫版的生化建材给你?

2017-06-17

以下实验相关内容均出自(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相关公开文献

参考知乎用户李晓倩的汇总内容进行编写

瞧,这就是你不承认的知乎链接和ncbi的首页链接,就在文章末,你要是还否认,真怀疑这文章是不是你写的呀

2017-06-17

我们用所学过的知识判断,用可靠实验方法数据可重复的实验结果和大样本量做佐证,就我所见的科研文献也是以结果讨论为主,没人会轻易下结论,因为这是生命科学,而且不参杂人身攻击是基本礼仪。
再纠正你一次,胰岛素可以合成肝糖原继而转脂肪,但脂肪合成还有其它通路,谈不上关键,吃进去的脂肪会变成脂肪酸和甘油,一样会合成脂肪,不需要胰岛素参与

2017-06-17

我质疑是因为你光列举了结论,却看不到可靠完整的依据,无论你是否承认,但你确实只给出了知乎的个人链接,而ncbi在圈内没人那么称呼它,何况只是个首页链接,其它研究成果只有机构名称和结果,涉及的实验方法和作者都没有,况且数据陈旧,拿这些做科普真的好吗?
我不敢妄称自己是专业人士,但学科背景还在,写篇SCI文章要多久知道吗?难道等着这篇科普文章发表的3周年纪念日再发表吗?

2017-06-17

各位,首先原创不易,不应该全盘否定,如果热心值友的无私分享更应该鼓励,商业推广除外,那就是份工作,无脑的减肥产品推广就要抵制了。

题主的性质还不好判断,但至少他和我一样不是专业人士,用词和称谓有些混乱,仅以这里自己的切身体验经历就立题科普是不恰当的,因为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明白这个方法是否可靠安全,也许这个方法对他有效,但可能对其它人群未必有效,可能短时间有效,长期可能有害,如果没有明确的科学研究数据支持就科普推广是不负责的,何况这与众所周知的常识相悖,质疑是难免的,题主请不要激动

2017-06-17

https://go.smzdm.com/a40727a8f205339f/ca_aa_pl_0_0_0_0_0_0

2017-06-17

各位我的观点1和2发不出来,请参考https://go.smzdm.com/a40727a8f205339f/ca_aa_pl_0_0_0_0_0_0

2017-06-17

1、酮症酸中毒的最直接原因是血液中酸性的脂肪代谢物中间体(酮)积累过多,而题主推广的这套饮食法就是在加速脂肪代谢代替主食(糖)代谢为身体提供能量,所以有存在酮症的可能

2017-06-17

4、请列举文献证据是不要光写个大致的研究时间、研究机构(大学正面照图片)就直接来个中文的研究结果,请尽量提供力所能及的篇名、期刊卷次、哪怕作者的名字。

2017-06-17

3、别转自知乎或拿个NCBI的首页链接就拿来说事,知乎谁都能发言,甚至歪曲事实,而medline确实权威,但也要看是单个病例报告还是临症指南,是否随机对照双盲实验,是否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虽然能吵到2000+的文章,按涉及体重控制的仅38篇,要说成熟安全为时过早,但不能一棍子打死,还等待数据积累

2017-06-17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小提示

您确定删除该评论吗?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