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又来了,为什么300x是《Conclusion: MicroSD Round Up – Reviews》这个总结篇里唯一一个划去TLC,改成MLC的型号?既然MLC是来自于厂家的信息,那么被划去的TLC是从哪来的?推而广之,其他产品全部都是“(神秘的)初始判定”与厂家信息可以对上,只有300x例外?
问题的突破口是雷克沙300X,评论区作者明确表示“……but when we reached out to Lexar, they informed us that it is MLC and not TLC.”就是说他们的信息来源是厂家。
对于HWZBB的颗粒判定有个疑问——他是怎么判定的?
HWZBB是极为少见直接对TF卡颗粒进行结论性判定的评测方,即绝大部分评测的TF卡都是在最后一段给出结论,说这卡是MLC或TLC,没有信息来源、判定依据。但我们知道作为终端消费者,要作出这个判定非常费时费力,那么他们究竟是怎么判定的?
同款读卡器同翻车,用C362、C369(都是川宇自己家的)测出来时读速90+的卡,用C307死活过不了44MB/s……坑出翔
大佬,请问从去年(大概年中)开始TF的涨价是什么原因?
典型代表是去年初的时候雷克沙667X128GB官方只卖89.9,而且卖了有几个月吧,但现在100以下都很久没去了,闲鱼裸卡都卖九十几……
楼主,你那张闪迪128G ULTRA,根据背部特征,个人怀疑可能是仿品(四周似乎没有断续“金线”;代码第一排第五位是工厂代号,而Z其实并不存在于官方序列,等……),不知道是否保留有原包装,(要没有保留其实也无所谓)可以通过闪迪官方售后(微信公众号)进行查验,查验结果通过邮件发送,如果官方说是正品那就是我的经验过时了 。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