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液压避震怎么调啊,没用过 我感觉拧不动很紧怕拧坏了”
不存在能调的液压避震,只有弹簧软硬调节,也就是按照体重公斤数旋转蓝色旋钮。从你发的最后一张图来看,已经调到最硬的105公斤。 [图片]
我不知道在速度达到多少的情况下,摔的时候头部会受到侧向或旋转冲击。是40?还是30还是20?具体数据只能从那些相关医学研究人员处获得了。
我只看到相关测试采用的是时速23公里,且结果是有差异的。具体内容见图。 [图片]
主要不是速度。因为如果是正对着墙面撞上去,也就是头部没有受到侧旋力,那么无论速度是快还是慢,MIPS都不起作用,只有EPS起到缓冲作用。这一点对所有骑车人都如此,即使他是职业运动员也不例外。清楚MIPS的作用就知道它在什么情况下发挥缓冲作用,什么情况它毫无用处。
“即便是有无MIPS,在入门骑行阶段,区别也不大。”
有无MIPS的区别,与头部受到冲击的方向有直接联系,与入门骑行阶段或是出门骑行阶段没直接联系。
“但是从厂家的角度出发,这么设计一定是经过讨论和验证的,不然大规模出货后,出现问题对品牌伤害很大。”
与真正通轴的差别体现在性能上,而不是出问题上,所以不需要验证。就好比在普遍使用快拆的年代,有的花鼓可通过更换转接套件的方式做到支持快拆、10毫米通轴和12毫米通轴。对快拆车架来说,这种花鼓使用户具备将5毫米快拆升级成10毫米通轴的条件,从而提升车架或前叉对车轮的固定效果。10毫米通轴杆见下图。这种属于迁就那些采用快拆轴的车架或前叉的方案,与真正的通轴存在差距。但正由于是迁就快拆,所以在拆装车轮时,10毫米通轴只需松开一定程度就能进行拆装,在便捷程度上与快拆轴差不多,而无须像真正通轴那样要把轴杆彻底拔出后才能进行拆装。至于文章中的方案,好像除了省成本很难再找出其他优点了。 [图片]
“4000左右这个价位的再垃圾的碳也比铝架好一点吧”
这句话表现出对观点相当肯定。而文章并没表示你有碳架与铝架的对比经历,那么这观点是根据什么总结出来的?是花同样的钱买到的碳架原材料比铝架原材料好吗?或是花相近的加工成本用来做碳架所得到的工艺是胜过铝架的?最后再请教一个问题:4000左右的价位是再垃圾的碳也比铝好,那在什么价位上二者差不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