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工程师
数码领域作者
注册12周年签到3055天
IP属地:上海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gpt4的未来
去年10月,硅谷VC巨头Vinod Khosla曾在X发文,“忧心忡忡”地称美国的开源大模型都会被中国抄去。万万没想到,8个多月过去,射出的回旋镖最终扎回了自己的心。这两天清华系开源大模型被斯坦福AI团队“镜像级套壳”事件在海内外AI社区闹得沸沸扬扬。起因是一个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作者小组发布了一篇名为《Llama 3-V: Matching GPT4-V with a 100x smaller model and 500 dollars》的文章,称他们仅用500美元,就能基于Llama3训练出一个比 GPT-4v、Gemini Ultra、Claude Opus 更强的 SOTA 开源多模态模型,而且尺寸还比 GPT-4v小 100 倍。牛校出身加上超值性价比和惊艳效果,让Llama3-V 迅速爆火,当天X帖子浏览量就突破 30 万,转发超300 次,还瞬间冲上「 HuggingFace Trending 」Top 5。但很快就有不少细心网友发现了其中“猫腻”:这个出尽风头的Llama 3-V竟然从模型结构、配置文件到代码,都几乎原样照搬了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与面壁智能合作开发的“国产小钢炮”MiniCPM-Llama3-V 2.5。一时间质疑声四起,越来越多关于Llama 3-V和MiniCPM-Llama3-V 2.5的比照截图和抄袭证据被扒了出来。Llama3-V团队更是在苍白辩解、删评论之后,直接心虚地删除了X官宣推文和HuggingFace、GitHub上的项目链接,对网友要求的回应也是几经删改。团队内讧二打一: “代码都是他搞的,我俩不知情”事件持续发酵,终于在6月3日上午,其中的两名作者Aksh Garg和Siddharth Sharma顶不住压力,在X联合署名发表正式回应:他们首先向MiniCPM原作者诚挚道歉。表示原本希望另一位作者Mustafa Aljadery发布原始声明,“但自昨天以来一直无法联系到他”。Llama3-V虽是三人共同发布,但代码部分都是Mustafa一人编写的。“Sid和我都对多模态模型非常感兴趣,并喜欢他向我们描述的基于Idefics、SigLip和UHD的架构扩展。因此,我们的角色是帮助他在Medium和X上推广该模型。Sid和我查看了最近的论文以验证这项工作的创新性,但我们并不知道也未被告知有关OpenBMB 的任何先前工作。”二人称对自己没有做好尽职调查以验证原创性感到非常失望。“我们有责任将我们的工作与以往研究进行对比验证,却未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对此负全部责任。今后,@siddrrsh 和我将更加谨慎和勤奋,衷心感谢社区提醒。我们已尊重原始工作,删除了所有对Llama-3V的引用,再次表示歉意。”在Medium的项目文章上也更新了回应:“非常感谢在评论中指出与之前研究相似之处的各位。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架构与OpenBMB的《MiniCPM-Llama3-V 2.5: 在手机上的GPT-4V级别多模态LLM》非常相似,他们比我们更早实现了这一点。为尊重原作者,我们已经下架了我们的原始模型。原作者的代码库链接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s://github.com/OpenBMB/MiniCPM-V/tree/main?tab=readme-ov-file—— Aksh Garg, Sid Sharma”那位被他们指为“抄袭主要责任人”的Mustafa Aljadery尚未发声, X账号也已经设为隐私状态。不过,两名团队成员的道歉和自证清白并没起到什么正向效果,反而再次被“围攻”了。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将罪责都推给一个人是不对的。如果你们压根没有做这项工作,就不该因此获取荣誉。但你们这样做了,所以也必须承担责任。你们本可以只帮助他推广而不要求成为共同作者。”“所以你们的计划是为一个你们完全没有参与构建的项目平分功劳,很有道理 。”“显然,将所有三个人的盗窃行为都归咎于一个人是不明智的。”项目发布时明明标注了三人一起构建,现在翻车了就急于做切割,这种能同甘不能共苦的做法令网友不齿。“我完全明白Mustafa是因为抄袭和撒谎而被责备,但你们想要从他的工作中获得荣誉而完全没有参与编写代码,这让我感觉不太对….我知道他们的角色是在社交媒体上推广,但两个学生推广这些模型并声称他们是项目的一部分,这难道不奇怪吗?”对此硅星人也已联系了该项目作者,以寻求进一步解释,目前团队尚未就此回应。我们会在收到回复后向大家更新。事件原委及抄袭实锤回顾若简单复盘这起事件,就要回溯到5月29日斯坦福团队发布的官宣原文。文中这样描述Llama 3-V的诞生缘起:“Llama3横空出世,在几乎所有基准测试中表现优于GPT 3.5,并在几个方面超越了GPT4。然后GPT 4o推出,以其多模态的精妙重新夺回王座。今天,我们发布了一款改变现状的产品:Llama3-V。”尽管通篇全文故意一字未提MiniCPM-Llama3-V 2.5,仍被火眼金睛的HuggingFace用户们发现其涉嫌“套壳”。对此llama-3V给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解释,表示他们只是使用了 MiniCPM-Llama3-V 2.5 的tokenizer,并宣称自己在 MiniCPM发布前就开始了这项工作——如此“未卜先知”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网友继续发力,6月2日起在Github Issue和X平台发布多项证据。证据1:llama3-V 的模型结构和代码与MiniCPM-Llama3-V 2.5几乎是“双胞胎”的程度。前者只是进行了一些重新格式化,并把图像切片、分词器、重采样器等变量重命名,而整体重合度令人震惊。
2024-06-06
理想冲大美川西
五月份的天气相对四月份更稳定,雨水更少一点,于是决定在五月中下旬去一趟川西。从湖南出发,开了十多个小时到达第一站乐山大佛,看乐山大佛品乐山美食,慢节奏的生活让人很放松。乐山大佛的佛脚在维护,要六月一号才能开放。 在乐山停留了一晚第二天出发去往康定,经过网红服务区——天全服务区,全国各地的人都从这进藏。这个服务区里的零食真的很好吃,有牦牛肉和牦牛奶块,都后悔买少了我们的路线是康定—木格措—红海子—鱼子西。 没有进入康定城了,直奔木格措景区,因为不是旺季所以都是临时现场买票的。车子停在停车场,带好自备的氧气瓶再乘景区内的巴士达到景区内,登高时有点气促,还好没有很明显的高反,不过上面风大温度低,冲锋衣加爆款羽绒服穿着正合适。半天的时间足够了,沿着434省道继续前进,公路两边都是比较厚实的积雪,马路边也可以停车。 想着去鱼子西看日照金山的,但是一路上走走停停看风景,时间预留不够到达鱼子西已经很晚了,夜幕降临天色已暗。导航去到🧭鱼子西星空露营基地,靠近终点有一段路很烂很颠簸,到达山顶平台天完全黑了,心想看不到夕阳西下就看看星空也不错,可是偏偏那晚云层很厚,不久便电闪雷鸣⛈️下起了雨…还是不甘心,心想既然来了要么等到明早再看日出也行,于是开启了🔛第一次露营模式🏕️,在海拔4200m的位置露营真的是不敢想 事后才晓得其实可以提前在微信上搜索小程序【天文通】查看是否适合观星🔭
2024-06-05
库克上脚的Air Max 1,只是Nike Air计划的冰山一角
库克与 Nike 的渊源再一次被放在公众面前。新 iPad Pro 发布的当天,库克穿上了一双 Nike Air Max 1 86',这双由 iPad Pro 手绘,继而生产出来的球鞋属于 DIY,全球独一无二。全球最会赚钱的科技公司,以及全球市占率最高的运动品牌,以某种低调的方式连接了起来。如同 Macintosh 个人电脑的问世让苹果找到了产品的灵魂,气垫鞋的诞生成为了 Nike 球鞋的标志。Nike Air 的过去与未来历史上第一双搭载 Air 气垫的球鞋,诞生于 1978 年 Air Tailwind,但真正让气垫技术名扬四海的鞋子,还得是 1987 年的 Air Max 1。这双开创性地将 Air 气垫暴露在球鞋外面,在当时对于消费者的视觉冲击,不亚于手表上的陀飞轮机芯。于是从这里开始,人们发现穿鞋可以“踩在空气上”。Nike 与 Air 成了天生一对。接着 Nike 的 Air Max 便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我们能看到、体验到各式各样搭载 Air 气垫技术的运动鞋,都是基于起初的 Air 气垫,进行的技术改进。而当这一切的时间线变成实物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不得不感慨,Nike Air 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被连接到了一起。5 月 31 号,Nike On Air 从巴黎搬到了上海,展示了全新的产品布局以及自身的品牌文化。Nike 做了一条科技回廊,展出了 Nike Air 科技从过去到现在的几乎所有代表性运动鞋。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耐克“蓝图”(Nike Blueprint) 系列和耐克飞马 (Nike Pegasus) 跑鞋系列真面目。Nike 蓝图系列一共有 13 双鞋款,横跨田径、篮球和足球等领域,对应其蓝图命名,你甚至会觉得有的鞋款设计得像概念鞋,这也代表着 Nike 运动鞋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最新的 Nike Pegasus Premium 运动鞋集 ZoomX、ReactX 以及 Zoom Air 三种技术于一身,的确能对得起“premium”的名字。当然,这里也有真正的概念鞋——其中一双是以文班亚马所构想思路,在人工智能和 3D 打印的帮助下,最终合成一款概念模型。现场还有其它造型的概念鞋,虽然天马行空,但说不定今后就会成为某一双鞋的设计灵感。一定程度上,Nike 正在以科技影响体育运动的方式,影响着潮流文化。做运动员后备力量比起 Air 技术本身,运动员在场上争金夺银的场面或许更让人血脉偾张。李娜自 1997 年与 Nike 签约,双方共同成就,一路走过了李娜拿下网球大满贯的路途,并以世界第六的身份退役。李娜在伦敦奥运会上穿着的战衣被放在了现场展览,李娜本人也说,Nike Air Max 97 是她最喜欢的运动鞋,这与自己同 Nike 的起点有着抹不去的联系。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穿着 Nike Zoom Maxfly 创造了 9 秒 83 的百米亚洲记录,“苏神”的称号进一步被坐实。而他自己透露,其实更喜欢穿 Nike Pegasus。在 Nike On Air 的现场,苏炳添穿着还未正式发售的 Nike Pegasus 41,与自己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历史的战衣一起合了个影。不可否认的是,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离不开常人难以想象的训练,而运动装备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则是帮助运动员能将自身能力发挥到极致。谈及 Michael Jordan 或许有些久远,但刘翔、苏炳添、基普乔格等运动员在突破人类极限的同时,都有 Nike 的身影。对于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Nike 为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体育项目设计了相应的比赛服装,并为中国女子篮球国家队和中国田径队量身定制了运动服,甚至细化到运动员个人,Nike 也会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从头到脚,皆是 Nike。
2024-06-03
手机潮流
2000 来块的智能手机,年轻人的心头好。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手机品牌的心头好。谁把握了年轻人,谁就基本把握了未来数年的消费走向。手机行业,尽管大家都举着大旗说自己和年轻人为伍,但每一家品牌给出的解法都不一样。在性能已经足够的前提下,手机早就应该跳脱出干瘪瘪的参数游戏,找到另一条与年轻人产生共鸣的道路。先看年轻人喜欢什么,再看看他们在做什么。OPPO Reno12 系列选择了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设计的潮流,二是功能的潮流。时尚是个轮回,发布会也是什么是潮流,什么是时尚?听一听张蔷的《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你会以为回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的迪斯科舞厅,停顿一下你又会发现,这是一首发行于 2013 年的歌曲。当前的流行趋势,就像这样进入了轮回转盘中。年轻人喜欢的时尚风格,重拾了 2000 年千禧年代的调调。你比如风靡学生群体的 Y2K 搭配,紧身上衣和闪光配饰,基本都离不开经典的银色。于是 OPPO 将“千禧银”作为 Reno12 系列的主打色,把后盖做出了流动的银色磨砂效果,尽管是磨砂,但却有着亮面玻璃一样的闪耀光泽。类似的设计语言,我们在去年 Beyonce 的 Renaissance 全球巡演就能看到。有意思的是,这次全球巡演的主题就是“文艺复兴”。而在舞美、妆造方面,Beyonce 的团队更是打造了充满科技感的设计,恰巧对应了银色在千禧年的本质——科技与未来感。OPPO 在抓住了“千禧银”的同时,还尝试了柔和桃、乌木黑、银幻紫,以及香槟金等配色,其中,香槟金和乌木黑是上下撞色设计——用撞色好像也并不合适,撞材质更合适一点。即上半部分为磨砂,下半部分为亮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OPPO 是把这款产品当成时尚单品来设计的。否则也不会在后盖的样式上花如此多的功夫,如果颜值不过关,或许真的无法交给用户——甚至连发布会的现场,OPPO 都打造成了千禧年秀场,不同风格的模特来展示不同配色的手机。这何尝不是一种科技产品的文艺复兴?功能跟随潮流,一直在变从直屏到曲面,再从曲面到微曲面。智能手机屏幕的流行趋势再度回归理性。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实际上更需要一个看起来是曲面,摸起来又不会误触导致游戏失败的曲面屏手机,更重要的是,屏幕四个边如果都能做成曲面,那么高级感又再上了一层楼。于是等深四曲面应运而生。Reno12 除了把等深四曲面放进了这台手机里,还融合了 7.3mm 和 179g 轻薄特性,这给用户大大减小了口袋的负担。需要说明的是,Reno12 的这个等深四曲面屏,还包含四个边角(R角),曲率更加合理,宽度几乎与四边相同,从而带来了更顺眼的视觉效果。
2024-06-02
比亚迪,中国技术的骄傲
西安,比亚迪梦开始的地方。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由此进入汽车行业。2008年,搭载第一代DM技术的比亚迪F3DM在这里下线。2024年5月28日,比亚迪选择在西安发布第五代DM技术,这项技术不但开创了油耗2时代,相比于第一代DM 10.7L的油耗,进入到第五代DM技术,创造了目前百公里油耗的历史新低。第五代DM技术还创造了几项惊人数据:全球最高发动机热效率46.06%;全球最低百公里亏电油耗2.9L;全球最长综合续航2100公里。这意味着,在降低油耗、提升续航层面,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已经完全颠覆了燃油车的用车体验。在第五代DM技术发布的同时,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比亚迪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上,并以双车同价的形式正式上市,两款车型共推出5版本,售价区间为9.98万-13.98万元。图源:比亚迪官方技术迭代并没有捷径。五代DM技术的进化历时16年,比亚迪经历核心供应链全部自研,培养了强大的工程师天团,累计研发投入达到了1400亿元,才创造了如今电比油省、电比油低的新局面。DM技术的发展史,就是降低油耗的奋斗史第五代DM技术发布当天,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回顾了五代DM技术的研发历史,可以说,DM技术的发展史,就是比亚迪降低油耗的奋斗史。从2008年,搭载第一代DM技术的比亚迪F3DM亮相,到2018年第三代DM技术发布,在这期间,比亚迪在插混市场经历过短暂的繁荣,但很快又进入到生死存亡时刻。第三代DM技术,比亚迪在技术层面已经解决了插电混车型亏电状态下油耗高、动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在插电混补贴政策大幅退坡的情况下,比亚迪插电混车型在市场上再次遇冷。这么漫长的技术进阶,也是很多车企对于插电混技术犹疑不决、 没有持续长期进行技术投入的原因。王传福回忆称,“如果我们放弃了,中国的插混可能就没有明天了。”但是,比亚迪没有停止技术投入,并在2021年推出第四代DM技术,油耗也从4.3L进入到3.8L,这也是中国品牌第一次改写油耗史。图源:比亚迪官方此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从第四代DM技术开始,中国插电混市场在比亚迪的推动下迎来大幅度增长,2023年,中国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85%,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最火热的赛道。截至目前,比亚迪插混车型累销超360万,不但打破了日系在混动市场的垄断地位,也让插混成为替代燃油车的主流技术路线。如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说到的一样:“世界最先进的插混技术都在中国!全球插混已经进入中国时刻!”9.98万第五代DM车型上市,比亚迪向车市打出重拳定价9.98万起、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上市,续航超过2000公里,这对燃油车市场的冲击将是震撼的。第五代DM技术之所以能做高续航、低油耗,一方面在于整个核心动力架构均来自自研,并不断进行迭代,进入到第五代,比亚迪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实现了全球最高46.06%的热效率,EHS电混系统通过极致的结构设计,功率密度提升70.28%,并大幅减少能量流动路径的损耗,综合工况效率达92%。同时,比亚迪自研的插混专用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9%。比亚迪第五代热管理架构上升到与动力架构相同的重要等级,从原来的各系统独立,提升到了整体架构的高度。它由前机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座舱热管理组成,协同作战,确保能耗最低。比亚迪还集成行业首个插混动力域控七合一,实现了功能复用,功率密度提升18.3%。行业首创芯片集成,实现VCU(电压控制单元)和双MCU(电机控制单元)三脑合一,芯片算力提升146%,充分提升整车的集成度和性能。图源:比亚迪官方在合资品牌躺赢的时代,比亚迪每年坚持持续的技术投入,才让如今的比亚迪成为汽车市场的价格屠夫,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今,在轿车市场,比亚迪正处于强势垄断地位。上险量数据显示,今年4月,海鸥、秦PLUS DM-i在轿车市场的销量已经具有压倒性优势,驱逐舰05、秦PLUS EV的销量与排名三、四位的轩逸、朗逸越来越接近。随着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上市,比亚迪在10万-15万级A级轿车市场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而曾经处于垄断地位的日系合资品牌,也几无还手可能。图源:比亚迪官方随着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发布,吉利随即晒出了能效成绩单,长安启源也启动了新一轮价格策略。与其说是比亚迪以新一代技术,引发了新一轮车市竞争,不如说,在这场大洗牌中,留在牌桌上的、将是以核心技术竞争为主的中国品牌之间的竞争。当合资品牌被淘汰出局,插混技术在中国品牌的推动下,也将在全球市场迎来新局面。
2024-06-01
拼多多和淘宝,越来越像
单看下方这两张图,你能分得清谁是淘宝、谁是拼多多吗?如果分不出的话,不是你的问题,而是淘宝和拼多多确实越来越相似了。不仅从UI设计上,彼此“菀菀类卿”,从标签来看,两者甚至像是调换了身份——左侧的淘宝强调“假一赔十”,用硕大的「抢」字,把金币风塞满了整个屏幕;而右侧的拼多多在强调“品质险”、“保税仓发货”和“顺丰包邮”。或许,他们都想活成对方的样子。不过,伴随着最近被热议的“拼多多市值再次超越阿里巴巴”,硅星人发现,这场相互模仿赛中,淘宝似乎是更着急的一方。先是价格力上,淘宝正在恶补前几年被拼多多抢走的低价心智,相比于当时拼多多百亿补贴的疯狂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在美妆、日用、食品类目,淘宝“巨能补”,比拼多多便宜的护肤品,价格低到让人怀疑人生。而从战略上来看,去年淘天集团提出“用户为先”的战略本身就“多多味”十足,特别是在践行的过程中,淘宝凭借仅退款、新疆包邮、取消预售、单品逻辑等清晰的解题步骤,在一众“学徒”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像拼多多的那一个。大促从来都是电商平台推陈出新的绝佳机会。在这个618,无论是价格、用户还是战略,淘天的系列动作都值得寻味。比拼多多更极致学个形似,只能是“东施效颦”,淘宝模仿的不只是外表,更是内核。证据之一就是淘宝推出的“仅退款”功能——一个典型的“拼多多规则”。在去年年底,淘宝宣布推行新规,“在用户申请退款时,依据AI+大数据能力,来快速做出仅退款或退货退款的裁定”,基本类似于拼多多“仅退款”。这一规则的背后,是平台对用户的偏向,和对商家的强势。在拼多多发展的非常早期,黄铮曾讲到拼多多是做“需求侧的改革”,也就是以用户为主体,无论是拼团、取消购物车还是秒杀等机制,本质上都是改变了和用户的交互方式。这本身没什么,但在很多商家和用户的利益纠纷中,逐渐衍化成了“不顾商家的死活”。诞生在这一背景下,“仅退款”打消了用户的顾虑,却也被商家们深恶痛绝——去年拼多多首开自营店时,就被满含怨气的商家们围攻“仅退款”,不到四个小时,自营店直接下线关停。而在此前,与拼多多相反,淘宝更多的时候都是站在客户(商家)角度的。在阿里的使命价值观中,强调的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图片来源于“淘江湖”)这也是淘宝和拼多多的区别所在。前者成立于2003年,中国电商市场刚刚起步,平台需要吸引大量商家入驻,丰富商品供给,才能吸引用户。因此,早期的淘宝在很多政策上更倾向于保护商家利益;而拼多多作为后来者,出现于存量时代争夺用户的背景下,更倾向于满足用户。如今,时代变换,淘宝的位置似乎变了。或许淘宝早对此情此景有了预期,在挽回用户的道路上,它也别无选择,只能加倍扭转自己的站位。除了仅退款以外,拼多多的另一个精髓“拼团”,则是被淘宝演化成了难度加大版,必须由用户转发链接邀请他人并成功付款,才能发货,获得“成团价”。而到了购买环节,越来越小的“加购”键设计,似乎也暗示着淘宝想简化这层漏斗,让用户直接进入购买环节。所以,回顾淘宝改革的这一年,从它展现出来的最直观的样貌上看,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在价格和对应配套的吸引用户手段上,淘宝比拼多多还拼多多了。万能的淘宝,等待创新看到这里,你可能相信了淘宝的各种举措是在把拼多多当“标杆”,但事实上,种种行为只是披着一个壳子——淘宝再如何为用户着想,都是为了最终对商家的服务。从淘宝的商业模式来看,它的客户始终是商家。阿里历年财报显示,淘宝的核心收入都来自于“客户管理收入”,即商家的投流、广告费用。用户为先本质是通过盘活C端来让商家生意重新流动起来。多位电商商家向硅星人反馈道:“现在开新店要么抖音要么拼多多,在淘宝里起店,太难了。”近年来天猫的品牌孵化能力也出现下滑,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成为品牌新的崛起之处,它们不仅成了新消费品牌潮起潮落的土壤,甚至还能将已经走向落寞的淘品牌例如三只松鼠等等又扶起来。这也是淘宝决定让自己越来越像拼多多的原因。老的淘品牌失去了增长,但新入驻的商家永远有投放需求,而他们需要新的用户。除此之外,水面下,淘宝也在大举扶持新商家,推出各类新商家政策,如免店铺押金、赠送流量等。在平台内,淘宝正在不断通过改变游戏玩法,不断制造流量洼地。
2024-05-30
华为手机
5 月的上海夜晚,吹着凉风。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场内,人头攒动。何刚,第一次以华为终端BG CEO 的身份在线下与大家见面。在半圆的舞台中央,他正式向公众宣布,华为影像 XMAGE 共创计划,即在利用科技解决移动影像技术难题的同时,融入艺术的考量,构建起属于华为的影像力量。华为影像,影响甚广。移动影像变革的每一个关键点,你总会看到华为的影子。换句话说,正是华为在移动影像赛道上的“卷”,才加速了手机影像的发展,可以拍得如此远,如此清晰,如此有魅力。移动影像发展简史站在现在往回看,你能得到一条国产手机影像清晰的演进脉络:从拍得到,到拍得清,再从拍得清到拍得远,以及后来的百花齐放,自成一派。移动影像,国产手机不仅越来越好,还比国外的品牌拍得更好。客观来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上层建筑奠定了基础,移动影像也乘着这股风起飞。2016 年,能被公众认可的“拍照手机”有 iPhone 7/7 Plus,三星 Galaxy S7 edge,以及华为 P9。对,正是从华为 P9 开始,“影调”这个词从摄影界走入了手机行业。华为对移动影像的探索,书写了近年来移动影像发展简史。华为 x 徕卡,那是手机行业首次采用黑白与彩色镜头成像,华为和徕卡一起在手机上复刻出了相机般的色彩与对比度——这也是行业后来常说的“德味”。移动影像史上第一次,有了图片色调辨识度,并引起了一股延续至今的照片水印风潮。如果要说后面更有记忆点的大事件,那么就得提到华为 P20 系列,开拓了移动影像“暗”的边界,手机的眼睛,第一次能够在夜间看得如此清楚,夜里的美好也能存储在数字世界当中。与其说是公众对“夜景”的记忆点深刻,不如说是华为对既定目标的攻克:在那之前,夜景一直是手机拍照的难点。与相机不同,手机拥有天然的全民、全场景拍照的需求。P20 系列的 4000 万像素三摄,加入了 AIS 防抖,超高感光算法造就了超级夜拍神器的公众认知。即使有其它品牌跟进,但却无法企及华为躬身入局的高度。再到后面的每一代旗舰,华为将移动影像每个阶段的难点逐个击破。P30 系列加入了 50 倍变焦潜望式长焦,RYYB 超感光传感器。在它的眼睛里,满天繁星亦可近在咫尺,嫦娥逐月也清晰可见。P40 系列则更进一步,徕卡五摄、100 倍双目变焦......上一个 10 年,华为用一代又一代产品,拓宽了移动影像的宽度。我们得以用巴掌大的电子设备,不限时间与空间,随时记录生活的美好。哪怕极其微小,哪怕是一瞬间,哪怕是肉眼难以发现。而当一个周期接近尾声,下一个 10 年的旋律已经响起。移动影像的下一个 10 年华为影像 XMAGE 品牌之夜上,华为再一次强调了做华为影像 XMAGE 品牌的原因:“这是华为移动影像的专属标志,宣告着我们在影像领域的领先与成熟,也将代表我们的持续突破与承诺。”褪去国际相机巨头的赋能,华为影像 XMAGE 的独立,宣告它是与哈苏、徕卡和蔡司等影像品牌同队列里唯一的中国品牌。这是华为的技术自信,也是华为影像走向成熟必经之路。卷硬件,卷算法已经难以打出差异化,当移动影像走到了分岔路口,大家在思考,下一段路应该怎么走。基于此,华为发布了“XMAGE 共创计划”,为移动影像下一个 10 年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以开放、包容、共创的理念,邀请业界专家、创作者和权威机构成为“华为影像顾问”,与研发团队深度合作,通过融合科技与艺术的力量推动创新,打造一眼即识的最佳影像标志。现代摄影大师 Henri Cartier-Bresson 曾说,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也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摄影之所以如此有魅力,正是因为快门闪下的那一瞬间,时间与空间都被定格在了胶片上——在以前,从历史时间轴上抠下一刻保存在二维相纸上,是一件极其稀有的事情。而这一刻的魅力在于,假若你错过了一秒钟,快门下的画面或许就失去了趣味性,亦或是纪念意义。幸运的是,你通过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刻,画面所讲述的故事,很可能具备穿透屏幕的力量。《龙云》丨HUAWEI P30 Pro ©Domcar Calinawan Lagto(菲律宾)放在个人上来看,每一位用户的拍摄诉求其实不尽相同,因而对于图像风格也有个人偏好。用户的需求其实不是被具体的标签所定义的,这也反过来要求设备厂商得具备更强大的洞察力以及领先的影像实力。华为 Pura70 系列是当前华为影像 XMAGE 最好的集大成者。超高速风驰闪拍,给予了用户更充足的空间,去抓住生活的美好。孩子玩耍露出的天真笑容,沙滩飞过的海鸥,极速飞驰的赛车,再快,Pur70 系列也能捕捉到那一瞬间。
2024-05-29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