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音响发烧友,不真诚不分享!y7audio
生活家影音领域作者
注册9周年签到6天
IP属地:湖北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当下防水力度最高的运动耳机,当然还是骨传导
一不注意,南卡又出Runner Pro5骨传导耳机了,在开放式不入耳耳机强势席卷运动耳机市场的情形下,南卡是自信又自强啊。因为相比其骨传导耳机的定价,南卡开放式耳机显然更具性价比。要解释的话,可能只能说南卡在骨传导耳机上更有建树。比如这款更新的Runner Pro,防水力度直接破天荒的拉到了IP69级,据说用的是潜艇级Nano-S涂接防水技术。再加上内置32G内存以及MP3本地播放模式,如果有最适合游泳或者潜水的耳机,那肯定就是这款了。以下为个人的主观体验:1、音质:中频挺不错,人声通透、明亮,音量开大,有一定的解析质量,较安静的环境内还能欣赏音乐;中频器乐表现也很好,有一定的饱满,且明亮、舒展。除此之外,有一些低频,下潜深度不错,凝聚感略弱,挺流行乐低频是可及格的。总而言之,在骨传导耳机里,它的音质算是上乘之作,可圈可点。2、漏音:音量开7成以内,就算是在办公室,面对面和隔壁桌的听不到任何声音;3、蓝牙:5.4的蓝牙表现挺稳,还可穿墙;我在室内进行蓝牙产品的常规测试中,它的表现是最好之一。4、佩戴:骨传导耳机的佩戴本身就很稳的,南卡Runner Rro5又在单元部分做了一个小设计,可以调节耳挂,佩戴更稳了,就算是左右摇头也纹丝不动。官宣这个小设计还提升了抗风噪能力,我不知道是什么原理,不过我也带着骨传导骑行过,没觉得风噪干扰。5、通话:室内测过,马路边也试过,音量到位了,两边都很清晰,唯独没有骑着电动车使用过,不过我见到有小哥使用骨传导耳机的。6、颜值:南卡Runer Pro5在我看来是骨传导耳机最好看的了,海马造型别致的狠!头梁也不粗,硅胶+类肤设计,好感满满。7、续航:官宣续航长达10小时,并且支持快充,充电10分钟可听歌75分钟,我陆陆续续使用近1个小时还是满格电。8、其它:蓝牙连接挺快,按键盲操也不错,延时控制据说达到0.056S,我没试游戏,追剧毫无延迟。最值得一说的是,很多骨传导音量开大后会震的耳朵附近不舒服,这款南卡Runner Pro5没那么明显。
4
2024-08-21
超适合年轻人以及潮流达人的百元HiFi耳机
这几年声音出色的百元HIFI耳机层出不穷,从音质的角度毫无疑问都是只会票价的,但同时要在耳机本身做工与用料上也要值回票价的反而比较少。TFZ最近上市的这款KING KONG是个例外,单纯的从耳机本身而言,3D打印的类公模树脂腔体无论视觉还是触感都不像百元级别的,精心设计的面板加上不同的配色也能吸引特定的人群。在声音方面,你很难想象就这99元的定价竟然搭载了两枚动圈单元,一枚6mm的负责中高频,一枚10mm的负责中低频,再加上全频均衡式双擎双动圈声学架构以及动圈单元本身的高分子振膜和合金悬边,不得不说其求生欲望不是一般的强。实际听感方面,它虽然是属于易推的耳塞,但上限较高,搭配不同的前端表现差异较大。比如低频方面,并非推力大它就好听。个人在名不见经传的HIDIZS AP80 PRO-X上感受到了气势磅礴、量感充沛、弹性出色的低频,声场虽然不算宽广,但是器乐分离度和声场层次都还不错,而且器乐解析可圈可点,听民族大鼓可轻松感受到鼓点那还算生动的泛音。人声方面,它有偏温润的趋势,但素质感还在,尤其在听女声时,清澈、干净,略带柔美,并且少齿音。总的说来它的人声并非那么的饱满亮丽,有明显的圈味,解析的水准受前端影响较明显。如果你喜欢听流行乐,它在人声去器乐的层次感拿捏的比较到位,能让你聆听人声时还能感受到细腻的低频器乐。高频方面,它受前端的影响并不大,解析感容易出来,属于平实、少乐感的类型,器乐解析基本素质较为扎实,有延伸、少毛刺,顺滑度一般,但是器乐分离度较高,不管小编制弦乐还是古典乐都能听,虽不精彩但绝不拉后腿。其实它不算典型的流行取向,但价格在这里,我还是愿意把它推荐给习惯听流行乐的老铁们,这样在收货后才会感受到惊喜不是?
5
2024-07-30
很纯正的老平头塞味道!老周刀马旦试听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可以分类的,耳机也不例外。耳机可以分为大耳头戴、入耳式耳塞、平头塞以及现在流行的开放式不入耳耳机;在平头塞里,我个人以前总把它分为老塞和新塞,最大的区别就是音色与解析。老塞的解析常常偏弱,质感温润,好听的会通透,不好听的则昏暗;新塞解析较为犀利,有现在常说的素质感,音色明亮、刺激。理论上以前的烧友更喜欢老塞的味道,因为新塞的这种声音在入耳里可以得到更好的替代,而老塞的味道无法被替代。老周的刀马旦应该就是这种声音,从搜索引擎里可以搜到刀马旦至少在2018年就有了,那会我还不知道老周耳机,后来听老烧友提过几次,一直惦记着。然后今年发现老周又更新了刀马旦,但也没说哪里更新了,尤其在听了以后,我纳闷,这不是原汁原味的老塞味道么?温润,有模拟声的味道,声场开阔,动态吃推力,通透感难以达到百分之百。人声略偏醇厚却又掩藏不住它的平淡,但无肥大或者高密度的迹象,解析的自然度取决于前端的推力,音色也不算明亮,好在用乾龙盛QA361还是能推出较为通透的人声。相比之下,刀马旦的女声解析会更容易出来,轻微的偏暖加上一定的厚度,它的女声并未因此而厚重。比如聆听孙燕姿,线条感还是挺明显的,有举重若轻的感觉,齿音不大明显,气息变化同样也不大明显,但是结像很清晰,人声与背景乐的层次较为分明。有人会喜欢这种人声,必然也有人会讨厌。不过我相信喜欢它的必然是喜欢这种在其他耳机上难以拿捏的质感。除此之外,刀马旦还有个出彩的地方是它的低频。如果早期的刀马旦的低频也是这样的话,那它显然是被低估的。它的低频下潜虽然不深,量感在这种公模平头塞里是比较足的,而且低频声场较大,动态和器乐分离度都还不错,再加上本身的厚度,像汉斯季默的这种大场面听着也有模有样,甚至还能听一些柔情摇滚。刀马旦的高频相对是较为亮丽的,但也是粗犷的,没有一耳朵的干净与通透;不过它的解析并不算粗犷,毛刺控制的还行,出色的是其乐感较为自然、生动,聆听小提琴很容易让人忘记它的缺点。其实相比之下,老塞最大的问题还是对于前端的取舍。虽然在搭配不同前端时可以获得不同的惊喜,但那好感多数时候很容易被当下那一耳朵的刺激冲淡。最后,你能想象我用手机配上小尾巴聆听周董的早期经典《最后的战役》,还能把周董吐词听的清清楚楚么?
5
2024-07-14
自带被动振膜的耳机听摇滚就是不一样
不知道你是否知道被动振膜对于音响有多大的影响?别的不说,在便携迷你蓝牙音箱中,被动振膜是最常见的存在,因为它的存在让尺寸有限的迷你喇叭才能产生更为强劲的低频,才让它有以小博大的可能。可是你能想象耳机里如果加上被动振膜会怎样呢?来自先超声学的BQEYZ的CLOUD大概是市面上首款干这事的,它除了内置一个10mm的LCP振膜单元,还有一个6.8mm的柔性被动振膜,然后由双腔体组成一个气动力辅助循环系统。按官方的说法,折合气动力循环辅助系统改善的并不仅仅只是低频,对其高频和人声都有积极地影响。这种设计是否真的有此魅力,我无法从科学的角度验证,这里只是单纯的分享一下我的主观听感。耳机本身是不难推的,但是对于前端的变化可以展现出不俗的潜力,所以我直接搭配了乾龙盛的MUB1大尾巴小耳放。BQEYZ CLOUD呈现出的声音偏大气,中正,层次分明,声场开阔,音色通透、明亮,且较为饱满。尽管我相信你会被它的低频产生一耳朵的好感,那开阔度和通透感以及掷地有声的强劲就算听打击乐也能产生明显的临场感,但它的三频其实是均衡的。不管是中频的人声还是器乐,BQEYZ CLOUD都展现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干净利落,音色饱满不失柔和,有轻微偏冷的趋势,解析上乘,结像清晰、立体,女声表现更为迷人,但不算女毒塞。BQEYZ CLOUD的高频有非常扎实的素质,那亮度和解析基本已经是动铁的水准了,但是又平稳、自然,亮而不刺,解析犀利却又保持着自然的乐感,较为耐听。在驾驭风格上自然是杂食的,对于氛围浓郁的略显平淡,但是对于节奏明快的,不管是古典还是爵士也能信手拈来,流行、打击乐之类更是不在话下。耳机本身是金属腔体,体积娇小,入耳佩戴毫无压力,并有良好的隔音效果。线材为铜镀银同轴线,主线中等粗细,质地略微偏硬,无弹性,收纳指数还行。注意,它的插头有3.5和4.5两种规格可选,并不支持自定义更换,如果只有小尾巴就选4.4的。考虑到它声音的独特以及999元的售价,加上颜值、佩戴的好感,我个人是很推荐的!
6
2024-07-13
铠侠G2内存卡tf卡可吹一波?你看中它的快,我只要它的稳
作为一名耳机发烧友,不断提升硬件的同时,也乐于提升软件,比如无损资源。烧了这么多年,我的无损资源有群友分享的,也有云盘买的还有某网站付费下载的,来路不同,资源质量必有差别。尽管这样,我还是想一卡打尽,而不是存在电脑里存在硬盘里甚至存在某个U盘里,反正丢过一些。所以总想整个甚至多个容量大一点的TF卡,然后在618花了80左右买了个128G的三星的,前几天又买了个256G的铠侠,也就是东芝。原本想对比哈的,结果就在我用软件测试的时候,出问题了。三星的自带SD卡卡套,铠侠的TF卡插上去没反应。所以我想着公平,就都用同样的读卡器,就从柜子里翻出来个USB2.0的U盘式读卡器,然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铠侠的插上去没问题,三星的插上去读不出,直接弹窗显示“F盘驱动器需要格式化”之类的文字。我在家又翻出一个U盘读卡器,结果还是一样。然后我直接把三星TF卡插到播放器,我去,直接无显示。要知道前些日子我好不容易把我的无损音乐导了不少进去了,没辙我还是格式化了。所以我没有心情对比了,直接说铠侠这个吧,张大妈好价120左右到手,256G,5年质保,IPX7级防水以及5M之内的耐冲击。最重要的读取速度达到100MB/S,最大写入速度达到90MB/S。我开始只用了CrystalDiskMark简单测试了哈,没有官宣的那么好,纳闷之余才想起用的读卡器是2.0的,然后又找出了一个雷克沙的读卡器,但是是C头的,没辙在小耳放里随便拿了个转接头给配上了。然后看到购买评价里别人用的是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的,就下了一个,结果如图所示,写入速度稍微慢一点,读取很快,一部近3G的电影以肉眼可见的快速完成读取,好感满满。不过我不知道为啥把名字从东芝改成铠侠,感觉后者浓浓的电竞风,难道就是为了电竞以及手游市场?
5
可作退烧耳机的圣弦声学旗舰黑加仑BC-1891声音简评
这是一款初听察觉不到独特之处的耳机,好像什么歌曲都可以听,又好像听什么都不会激动,有些平淡却又有些回味。听流行吧,人声情感有些淡;听打击乐吧,通透、澎湃但又不刺激;听古典、交响乐吧四平八稳却又没那么明显的乐感……有时我喜欢它的低频,强劲不轰头,那鼓点就像心底传上来的,遥远又有力道,在打击乐里有着出色的器乐分离度和通透感。有时候我更喜欢它的人声,没有高解析,没有高密度,但是结像丰满、立体、扎实,不管男女声都是舒展的,平淡的又有点点温润,明明是偏淡的,但每次打开流行乐就容易忘记手头的事。要说不喜欢它的高频那真是骗人的,开阔的声场,出色的器乐分离度直接呈现出通透的底子来。它的弦乐是丝滑的、平实的、细腻的,淡淡的乐感和细腻的解析互相衬托,很容易让人平静下来。至于动态,不够凌厉,但是自然,瞬态亦是如此,不会让你有太明显的感受。仿佛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但是宽松、脱塞感、通透、平淡、高完成度等这些词会第一时间用在它身上,只是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圈两铁两静电组成的旗舰耳塞,它的衔接毫无痕迹可寻,这便是圣弦声学的黑加仑BC-1891.可能是因为调音师均为音乐制作的圈内人的缘故,导致这副旗舰耳塞丝毫没有迎合某一类人群一样,更像是有节制的监听,又或是所谓的道法自然,耐听极了!至于耳机本身,单边虽有个单元,但体积并不算庞大。高端树脂的温润、亲肤感配合3D打印的造型,对耳机发烧友而言这佩戴显然是足够友好的。值得注意的是耳机本身没有配线材,你可以自己配线材又或者采纳官方的建议方案,比如巡回试听用的就是原道的龙鳞2代超旗舰线材,然后搭配的前端整个乾龙盛二代MUB1大尾巴,就可以领略它的真实水准了。
5
2024-06-27
57块钱的度铍振膜耳机见识国产HiFi耳机的强悍
价格越低,你越会发现国产HiFi耳机的强悍!最近发现了TINHIFI 这款57块钱的有线耳机T1 PLUS,类公模的树脂腔体加上彩色的后盖,原本只是以为卖低价走量的,结果一看还是镀铍振膜,那就听的试试。它的声音一如镀铍振膜的特点,音色亮丽,解析细腻,动态偏凌厉。低频方面,这小塞子没有展现出理想的下潜深度,弹性也一般般,不过器乐分离度尚可,加上充沛的量感和较大的动态,低频呈现出来的能量可驾驭金属打击乐,不过是那种有点金属味的感觉,听民族大鼓就会显得不够自然。T1 PLUS的中频是它的亮点,人声干净,饱满、亮丽,冷暖趋势不大明显,同时还有不错的解析感,而且还有低频欠缺的舒展与柔和,尽管不多,但足够音色的自然,缺点是有些女声的齿音略微明显,相对应的优点是女声的甜美也较明显。除此之外,其人声和中频器乐层次分明,后者更为亮丽,泛音的光泽感控制的还不错,没有因为过度亮丽而掩盖人声,相反融入的还不错。作为一个先在北美HiFi圈混的一席之地的国产品牌,TINHIFI的耳机均以动圈为主,这让人常常低估它家耳机的高频,我也同样低估了T1 PLUS的低频。按道理说这个价位的动圈,高频毛刺抑制住了,有一定的通透感就可以了。不过T1 PLUS的高频无论细节上的解析还是整体上的纯净与通透都还不错,解析没有中频那么细腻,但是中性、自然,音色亮,毛刺少,泛音平实,略带几分乐感,加上出色的器乐分离度,用它聆听一些小编制弦乐是可以一听的。耳机本身也挺好推,只有3.5mm的头子,没有3.5输出的随便整个小尾巴即可。线材是常见的镀银线,质地手软,好收纳,无听诊器效应,也可换线。除了听歌,这塞子也可追剧和游戏,层次感和通透感在那,效果也很不错。
5
2024-06-12
不谈配置上的大噱头,只说声音!聊聊山灵小耳放ua4
第一次体验山灵的小尾巴,就是手里这款售价500多的UA4。开箱时好感满满,细腻的金属外壳+0.78英寸的OLED显示屏+20克的重量以及不到一根手指长的机身以及精致的物理按键和可插拔的无氧铜线,还有多种配色的套子,真的,颜值这一块它是可以媲美千元以上的小尾巴的。不过那会恰好在听水月的平头塞U2,UA4单端137mW的输出功率推30Ω的U2,既没有推满,也推得不大好听。所以当时心里多少是有落差的。不过这两天当我用它推山灵的单动圈管MG800的时候(4.4平衡口,低增益),我对它又有不少好感了。高达120dB@32Ω的信噪比带来的纯净感确实很舒心,其低频除了背景黑、量感充沛,下潜深度也十分可观,加上弹性出色,声底厚实,哪怕整体氛围偏淡,且不够舒展,但不管是我国民族大鼓主导的器乐还是架子鼓领衔的金属摇滚,在这套搭配上都有拳拳到肉的爽快。UA4的人声是偏暖的,却又是偏中性的,饱满兼具柔和与舒展,音色并不算多亮丽,相反那一抹温润让其更具圈味。男声、女声均可驾驭,在女声表现上解析自然要更为细腻,如果你喜欢偏暖的女声,它还有一些柔美的音色让你回味。大概是ES9069Q这枚DAC的风格使然,UA4的高频竟然表现出比低频更惊艳的丝滑与纯净。虽然其高频的音色更为明亮,但是并未和中低频形成脱节,有的放矢的乐感和偏中正的解析让它的高频控制力显得四平八稳。至于UA4的配置,其实是足够的卖点的,比如在小尾巴上率先使用ES9069Q,又比如双RT6863放大,还有超变频黑科技来省电等等,哪怕到现在上市一年还是很能打的。
5
净烟机的核心是啥?论排烟效果,米家这款成功征服我们两口
最开始时只是想一款找不用拆洗的油烟机,结果发现了米家这款S2智能净烟机,没错,就是叫做净烟机而不是油烟机,所以我给老婆看了下详情页介绍,她直接被其人性化的设计打动了。除了不用拆洗,最主要的是它跟传统油烟机比起来,更好的保护下厨人的呼吸健康,不仅能把把可见油烟吸走,还能去除油烟中看不见的气味和PM2.5颗粒物。它可以在灶具上方生成四涡气旋,直接源头锁住油烟、气味以及PM2.5有害微粒,并在12m/s的高速后倾气流下,快速排出,为了防止“漏网之烟”进入掌勺者的呼吸道,它还在机器设置了阻隔气帘作为第二捕集区。为了真的告诉你有效果,内置PM2.5检测仪,可实时监测厨房空气质量,让烹饪过程中的PM2.5数值始终保持在50μg以内,符合国家空气质量标准(2023年空气质量新国标规定:室内PM2.5<50μg/m³)。简而言之,这款净烟机不仅可以做到更好的从源头锁烟排放,还能排的更快,并且通过限制烟气蔓延达到更彻底的净烟。实则肉眼所见更为震撼,来个爆炒青椒肉丝,油烟一起就不见了,这对长期下厨的人来说太安全了。它的智能则体现在隔空开关机、调节风速、手机实时监测PM2.5等细节功能上,当然还包括不用拆洗这等人性化设计。注意这个是可整套也可只买净烟机,因为我家的灶有一个经常打不着,所以直接换了,这样可以直接烟灶联动,打开灶,净烟机就可以工作;关闭灶3分钟后净烟机可自动关闭。对了,不用担心安装的问题,是免费的,会有客服先上门勘测,然后送机器来。如果觉得这个颜值不合适或者价格不合适,米家还有P1和S1两款可以参考!并且在618大促狂欢 第一波,米家智能净烟机蝉联多项榜首!
1
2024-05-25
同样的价格,音质更好!最有可能撼动原道神塞地位的平头塞
提到耳机中的神塞,九块九包邮的原道肯定算一个。至今在各种平头塞的文章以及视频下方仍会看到“早知道是原道”的评论。平心而论,若是原道没有这个价格,它也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挑战擂主的选手来了,这便是潜25十周年耳塞。售价11.9元,个人花了十块零五毛到手,顺手对比了一下。对比之前还是说说潜这个品牌吧,全称是啥我还真不知道,但是我之前买过几款其作品。这家耳机基本以平头塞为主,价格也是极为便宜,而且还有些名气,但是总给我小作坊的感觉,总之很神秘。说这款潜十周年,模具和原道采用了一样的公模,颜色不同,但是低频明显要比原道多一些,虽然两者下潜深度不分上下,但潜25十周年的量感更足,动态更出色,明显逊于原道的其低频弹性。人声方面,潜25十周年表现的有些贴耳,偏暖更为明显,但保持着舒展度,而且无刻意的偏低频,温润感明显。原道的人声位置更好,同时没有潜25十周年那么饱满,甚至很容易表现的过虚,优点则是中频混响更生动。高频就不多说了,对两者而言都有些为难,虽然表现的都能听的过去,但亮点不多。总的说来,潜25十周年更为通透,温润感更为明显,风格依旧偏老塞,声场和动态是绝对比原道更出色的。应该有不少人会和我一样认为它比原道更出色,但是我认为它很难挑战原道神塞的地位了,毕竟能去选购潜25十周年来做对比的人没那么多,也更没几个博主还会借它的流量生财了。
5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