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音响发烧友,不真诚不分享!y7audio
生活家影音领域作者
注册9周年签到4天
IP属地:湖北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山灵真任性,用只有3.5mm单端的耳放线拯救手机党的不开心
山灵真的很任性,在所有小尾巴都把4.4平衡口作为突破点时,它却整一个仅有3.5单端的小玩意出来,价格自然也低,不足200块。是不是市面上所有的耳机都改成4.4平衡头?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吧。定位的差异化让山灵这款超迷你的堪称耳放线的UA mini显得很独特。尽管有人会说在小尾巴当初诞生时就是这样的形态,但此一时非彼一时,配置和技术都升级了。就拿UA MINI来说,整体重量8.4克,输出功率却可达到L+R=260mW+260mW,而且近乎零底噪,失真度低至0.0004%@32Ω,这配置是不是挺强悍?核心硬件方面,CS43131的解码以及SGM8262-2的运放也不算差吧?声音方面,山灵UA MINI是干净的,加上轻微的暖声,同时兼具高解析的素质感和通透的温润感,但两者都不过火,音色亮丽之余不乏柔美。尽管只有3.5的单端,UA MINI也有不错的动态,就算是森海IE40 PRO这种并不张扬的声音上,它的动态也足以保证低频的澎湃和强劲;高频同样不遑多让,像IE40 PRO的延伸感一层一层的被推开的感觉会让你觉得森海家的高频确实一绝。需要注意的是,UA MINI整体还是偏中性的,在我试听的几款均为动圈的耳塞里,它的暖声其实也不算太明显,相反是圈味较为自然,同时又有一定的素质感。UA MINI本体质感也不错,黑色和银灰色的金属,各位自己看图吧,加上OFC镀银线,是很耐用的。
5
01-04 22:10
素质高+箱子味,丽弦这个单动圈可能会成千元级耳塞黑马
有线耳机的浪漫永不过时,尤其是集合了素质感与箱子味的单动圈。曾在TFZ耳机上拥有大量监听以及高素质调音经验的丽弦仅用了1498元就打造出了这样的一款单动圈,仔细想想又是情理之中的事。作为新品牌,在经历了一顿火热的预告后,丽弦一口气上四五款新品,估计市场反响的就是这款Spa Pro max。除了价格优势,在声音上,它既拥有高解析的素质感,又有着淡淡的箱子味,更有着不错的音乐氛围,属于老少皆宜的杂食类耳机。尽管是三频均衡的,但是它的三频随便拿一点出来都能可以独当一面的,整个风格又浑然一体,通透、饱满不缺舒展,摇滚乐、流行乐、ACG、爵士、民谣、大编制、古典都可以轻松驾驭。还值得一说的是其声场亦很不错,属于那种开阔的规整的又有层次感的,即使是磅礴大气又复杂的《November Rain》(枪花乐队)也能被它演绎的通透、自然,搭配乐彼的W2U单端,其动态也十分自然。在前端上不用投入太多,也是它的特性之一。最后说说它的耳机本体,没有TFZ五颜六色的配色,整个SPA系列都是统一的银白色,优点是精致、亮眼;缺点是全系几个兄弟一眼看不出谁是谁。Spa Pro max模具还是类公模的模具,配上金属腔体+树脂后盖的材质,气质各位自己看吧。
5
01-03 18:33
它叫大圣,它符合理想中的动圈,宽松、中性、自然,还不缺素质
大概是我有听箱子的习惯,对于动圈耳机的感受总要深刻一点。除了声场、解析、动态这些整体的大底子,低频的弹性、中频器乐的泛音、人声的舒展拿捏以及高频的乐感等等更容易让我从中获得好感。虎记音频的单动圈大圣就是这样的一副耳机,不需要特意煲机,整体有一定的宽松,声场开阔、器乐分离度高不说,人声和器乐的层次亦很好,两者能融合又有分明的层次感。除此之外,它的三频也是均衡的,两端有适度的延伸,低频下潜深度不错,下潜速度不算快, 弹性极好,凝聚感自然,器乐解析有着不错的质量,量感充足澎湃,哪怕是艾伦泰勒的乡村摇滚也能感受低频的澎湃,但是整体氛围并不算浓郁,是很通透的,有清透感。至于能否听摇滚,这个是必然的,澎湃不劲爆,自然也不轰头,配上出色的器乐分离度和扎实的声场听邦乔维、穷街这类硬派金属很爽耳。大圣的人声是有森海的味道,但又加入了箱子味,同时有着高解析的风范,中性,舒展、柔和不过分大气,女声有些柔美,男声更偏箱子味,厚度和亮度都很自然,有质量的解析又和背景乐形成自然的通透感。大圣的高频相对其中低频显得更为“端正”,器乐分离度更好,解析更犀利,能驾驭大动态,虽仍然不失宽松,但是无论是素质感还是乐感都不是那么突出,就是这样还有脱塞感,很容易让人忘记它只是一副单动圈。在演绎小编制弦乐时,大圣的解析并不抢眼,延伸不算夸张,音色明亮少毛刺,乐感清淡,厚度自然,失真控制的较好;相比之下我更乐意用它听古典,它的大声场和高器乐分离度优势会更明显,而且原本并不浓郁的氛围感也能令人沉浸其中。至于大圣耳机本身,作为金属腔体,它的精致度并不是很高,颜值还可以,延续了虎圈模具原创的好习惯。腔体本身也不大,入耳不深,佩戴还较为友好。
5
2024-11-24
如果对心脏不放心,这个脉搏血氧仪监测很管用
估计很多人看大这个脉搏血氧仪还有点纳闷,不知道这是干嘛的,或者不知道血氧的监测有何意义。如果你经常失眠或者胸闷气短或者时常莫名的紧张、心慌,那你就需要用这玩意了。准确的说,它是通过监测血氧含量以及脉率来查看心脏的健康。除了可以连续监测,它还有30秒点测和24小时连续测量模式,当然也要下载APP进行查看,通过手机蓝牙连接,但是不需要你任何操作。使用时只要用它夹住手指即可,里面是有点柔软的硅胶指仓,而且是遮光的,据说这样测量更准确。除此之外,它没有所谓的电源开关,就是自动开关机,放进手指开机,拿出手指关机。而且它的功耗非常低,虽然只有330毫安的续航,但是充满一次可用60天,本身屏幕也有电量显示,所以完全无需担忧续航不够。接下里说说它的屏幕。屏幕上虽有有按键可调,但也只是调模式和屏幕视图。不过我不知道这视图可调有什么作用,可能就是方便旁人查看。来看看屏幕上显示的数据意义,左边97代表脉搏血氧饱和度值,右边71代表脉率值,最右边则是脉搏强弱柱状图,下方黄颜色的分别是脉搏血氧饱和度标识以及电池、脉率单位和无线标识。最右边的脉搏强弱可以看屏幕,也能打开声音提醒,正常情况是滴-滴-滴,不正常的则是滴滴-滴滴-滴滴,会变得急促。为何我知道了,因为我在偶尔游戏过后遇到过,低到50以下就会变得急促。而血氧含量则要在95%以上才健康,如果低氧它也会滴滴滴的提醒或者APP振动提醒,屏幕上会有明显的标识,无需多说。而这一切在它的APP上都有很直观的数据,包括一键查询12次测量数据等等功能,有兴趣看我的图哈。
5
很少见的监听耳机,音乐制作从业者认可的品牌
如果要我分享一款印象深刻的耳机,这款微醺Spica260必然是排在前面的。单纯的看这款耳机的外观,它不仅不起眼,甚至有点别扭。同样是3D打印的树脂腔体,别人是在定制公模的延伸上越做越好看,它却有点剑走偏锋,模具扁扁的,上镜可难为摄影师了。当然这并不影响佩戴,哪怕是一圈两铁的单元架构,它的腔体还是偏小的,入耳也无膈应,佩戴是很友好的。让它特别的第二点在于它的声音,注意官方定义的是监听耳返,是不是很少见?这里得提下其品牌微醺Tipsy,除了部分耳机发烧友熟知这个品牌,另一波人熟悉它的必然是音乐制作从业者了。看似是个小众品牌,实际上它是活跃音乐制作领域的国产品牌,对大众市场貌似有点佛系,产品规划并没有明显的迎合普通消费者。所以该说它的音质了,初听是有些平淡的,只不过器乐分离度和瞬态极好,所以的声音在干净、清澈、通透之余还显得很精准,不管是低频的下潜,还是高频的泛音都是干净明快的。而且这款三单元还是两分频的架构,但是它的声音很均衡。音色并不是很亮,但是通透自然,而且比较好推。低频量感充沛,下潜深,凝聚感结实,弹性自然,声场规整,加上动态也不俗,各种风格的低频都能听,通透、澎湃,细节和整体都较完善,虽然没有特别的动次打次,但拳拳到肉的感觉是有的。它的中频则是偏淡的,很清澈,音色虽然不算亮丽,但是解析的细腻程度较深,不管是歌手的气息变化,还是乐器的演奏瑕疵都能一目了然,大概这就是定位监听耳返的独特之处。缺点则是某些歌手的齿音会显得较明显,但话说回来它并不是监听耳机那种干、淡,至少在搭配山灵的M5 Ultra的时候还有些润泽感,女声的柔美也能撩人心弦。最能让发烧友信服的应该是它的高频,在非高解析那种亮度的解析质感下,它的高频不仅十分通透,乐感也很生动,动态和瞬态都很出色,尤其瞬态,在聆听小编制的管弦乐时,它把小提琴的的音色、质感表现的天衣无缝,就《魔鬼的颤音》,用这耳机可以听完一整张专辑。无论是延伸,还是泛音,Spica260让人刮目相看。单纯的看其不怎么昂贵的腔体,以及有点细的线材,肯定会和我一样忍不住轻视它。不过就像《安和桥》开场唱的那样,再听它一遍,从低频到高频,从流行、民谣到弦乐再到古典,你会有一种极简才是最纯粹的感觉,它的声音就像一个整体,自然、耐听,又有内涵。
4
2024-09-25
这款平板振膜耳机让我觉得国产HiFi藏龙卧虎!
记录是用来打破的,传统是用来颠覆的。忘记这话谁说的来着,乔布斯?大概是这个意思,搞科技(数码)的没有一点颠覆精神可不行。听虎记音频的平板振膜耳机向阳花时,一直有这种想法。原来平板振膜耳机的低频也可以很牛,原来平板振膜耳机的声音也可以这么通透舒展,原来国产HiFi耳机真的是藏龙卧虎!平板振膜耳塞本身受制于体积,导致振膜面积受限,这可是影响音质的核心硬件部分啊。虎记向阳花怎么整的,直接在14.2mm平面振膜两面各嵌入7条N52级钕铁硼高性能磁条,然后配上纳米镀银2U振膜以及1U银镀层蚀刻蛇形电路,最后加上双音腔双气刘设计,不仅让它的平板振膜易推、通透,有较好的动态,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失真。实际听感中,虎记向阳花作为平板振膜耳机,不仅易推,音色的饱满与通透是一耳朵的;除此之外它的低频也有上佳表现,下潜深,弹性和凝聚感出色,回弹有力又富有细节,声底也不乏厚实,关键整体也很通透,量感自然,有澎湃感,除了重金属摇滚,一般的打击乐都能胜任。仅仅低频这一项,它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平板振膜耳塞。在中高频上,它也保持着中正、通透、宽松、干净的声音风格,除了高质量的解析以及自然的音色,在层次感上的拿捏也比较稳重。尤其在高频上,它更是展现出平板振膜耳机的魅力,在保持中正、大气的音色之余,还有几分动感,声场开阔,器乐分离度出色,解析细腻,乐感鲜活。如果给它适合的前端,它的这些优点会展现的更为淋漓尽致。稳健的素质感,均衡的三频以及良好的层次感,虎记向阳花有点像天赋异禀的平板振膜耳塞。哪怕前端不给力, 其人声还是可以让你眼前一亮,轻微偏厚,有偏暖的趋势,但大体中正。得益于人声与器乐的层次分明,它的人声是有点脱塞感的,前端到位了,它也能凤凰涅槃。总的说来,这是一款对前端略敏感的平板振膜耳塞,且有着遇强则强的潜力,各位风格驾驭还是高杂食的,当然也是平板振膜耳塞里的惊喜之作!
6
2024-09-13
中正、大气、高度杂食!这款平板加圈铁的3单元再次刷新国产HiFi新认知
“激发平板潜能、调动细腻音色”这是TRI魁宝第三代平板动铁动圈旗舰耳机i3 MK3的详情页最主要文案,自然也代表其卖点。不过像我这种第一次接触该系列的,很可能会认为它的卖点就是平板振膜加持,可实际上这句文案是针对该系列的前两代,中低频并没在这里体现。所以我还是习惯从低频开始听起,好感也是从那会开始的。下潜深、凝聚感出色,速度不快,但是干净利落,有不错的弹性,加上声底厚实,整体又不乏宽松大气,听它的低频既有一耳朵的通透与舒展,又能见识它对低频器乐的精雕细琢,最关键声场开阔之余还能保持规模与形态的完整。用它聆听民族器乐为主的音乐实在太完美,所以我试着在打击乐里寻找一些破绽,不管是声场层次还是器乐解析它都是合理的,要激情也有激情,非要说弱点,那就是氛围还不够燃,可明白人都知道这感觉因人而异。它的中频是声扬2356负责的,解析细腻,音色明亮饱满大气,不是不失大气,就是大气!尽管位置居中,那隐约的立体感也能让人感受到结像的扎实与通透。色调上有轻微偏暖的趋势,整体偏淡,厚度自然,男声好听,女声也不赖,细腻,齿音较少,非柔美风格,中正,舒展、通透,加上隐约的立体感,有淡淡的箱子味。i3 MK3的高频用的是一块10mm的旗舰级平板振膜单元,面积不大,但是声音表现确实惊艳!音色明亮饱满,解析犀利,毛刺控制自然,保持出色延伸的同时又很顺滑,包括泛音的鲜活感也是一目了然,确实有静电的味道。除此之外,其高频还有一点值得一说,高频声场的规模感比其低频更大,它的动态又很自然,完全不会因为是小提琴与弦乐的协奏曲就表现得信马由缰,简单来说就是收放自如的动态与瞬态!整副耳机的声音虽然通透偏高解析,但调音是中正的,哪怕高、低频向两端有较深的延伸,但是三频的一致性和整体的完整度没受影响。乐感方面,略淡,取决于前端的表现,但是它并不难推。为了它三枚不同的单元,我试了山灵M5 Ultra、乾龙盛MUB1和乐彼W3,风格差异不算明显,都能推得不错,所以我认为它对前端的反馈并不算明显,也不怎么挑前端。耳机本身方面只有紫色一种配色,颜值不算出色,做工挺好,CNC铝合金腔体,光滑细腻,抗磨损能力强;佩戴还不够出色,主要是线材的耳挂贴合度不够,可能是材质偏硬的原因。线材配置不低,用的是612芯的5N单晶铜镀银同轴线,质地略微偏硬,无弹性,主线较粗。中正、大气、高度杂食,这才是这款TRI魁宝i3 MK3给我的感受。别问为什么总把TRI和魁宝写在一起,因为还有个TRN耳机,我是很容易搞混的。
5
2024-09-04
47块买到的Type-C耳机惊艳了我,还是出征北美的国产货
购买耳机的老铁们可能也发现了,现在不少国产HIFI耳机的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英文。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单纯的把自己显得高大上就错了,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国产HIFI品牌走出了国门。不管是附近的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还是远东以及北美都有不少我国HIFI品牌的身影。在这其中,天天动听TINHIFI是个特别的品牌,因为它基本从做耳机开始就直奔北美市场,直到在那边取得不俗成绩才开始国内的业务。关于TINHIFI在北美市场的表现,有兴趣可以扒,此处篇幅有限,就此打住。铺垫这么多,当然是又被TINHIFI的耳机惊艳到了,这次是售价49块的Type-C耳机TINHIFI C0。耳机是全金属的,还是CNC加工的航空铝,本身很精致,我手上这款蓝色的在细看之下还有渐变设计。缺点也很明显,虽然腔体是中等偏小的,但是这种类似早期活塞式设计的造型不利于长久佩戴,如果对入耳式更为敏感的老铁那可能要直接绕道了。但话说回来,这种直出腔体的设计配上开放式的后腔设计,让它的音色明显的更为通透自然,加上PU+镀钛的复合振膜,它本身的解析力也很出色,所以初听时它给了我一耳朵的惊艳。低频下潜深,弹性出色,凝聚感好,量感足(不轰头,但是大气),器乐分离度也可圈可点,整体干净、通透、舒展,细节解析也有不俗表现,不管是大鼓还是架子鼓都有模有样,人声方面,它是偏暖的,音色明亮、饱满又不乏舒展,有一定的密度感,位置居中,结像扎实,没有肥大或者过于醇厚、油腻的迹象,男女声均可驾驭。女声表现,齿音较轻,暖而不厚,尽管没有明显的甜美之感,但贵在真实,不管是孙露的立体感还是蔡琴的舒展都很自然也很细腻。TINHIFI C0的高频没有其下盘惊艳,解析尚可,足够细腻,内敛,音色明亮,厚度适中,延伸还不太明显,毛刺较少,乐感相对也较少 ,听单纯的小编制显得有些平淡,好在通透还是很通透,这一点在此价位还是相当难得。总的说来,这款耳机的调音风格有点哈曼曲线的影子,但是它更为均衡,没有把当下高解析的“素质感”整的满脸都是,也没有把哈曼曲线的低频放大,所以它相比传统的高解析或者哈曼曲线耳塞显得更为耐听,流行自然是第一选择,ACG、电子乐也很赞,美国乡村民谣以及部分打击乐也很爽。对了,它的声场还不错,听艾伦泰勒的民谣,箱子味明显,不仅是人声的立体感,在吉他之下的低频器乐也有那种身临现场的沉浸感。如果不介意入耳式佩戴,这副TINHIFI C0绝对是手机党的福利。
6
Type-C耳机的高性价比之作,好听、好看、便宜!
如果你现在看到满大街推荐的都是国产HIFI耳机,那些国际大厂反而少见,请别惊讶。换句话说,如果你没听过国产500元以内的HIFI耳塞,不知道国产HIFI有多良心。如果不认可这个说法,我还可以换个说法。越是低价区间,国产HIFI耳机越是良心。这两天听了山灵的新款MG20更是有感而发,售价不到200块的单动圈,要做工有做工,要颜值有颜值,要声音有声音。先说颜值,第一眼看着像男士戒指,锌合金的腔体配上亮面后盖(后盖材质不详,可能也是金属,也有可能是玻璃背板,由于面积小,防刮花能力不错),加上本身偏小,精致度让人眼前一亮。线材虽然是价格并不高的OFC铜线材,但是它配的是6股12芯的,主线在这个价位里要粗一点。线材本身质感偏软,基本无弹性,听诊器效应控制良好。注意,这款耳机有3.5和Type-C两个版本可选,后者比前者贵40块,且同样带麦克风,我个人分享的也是后者。说听感吧,简单的说它是一副流行塞,易推,音色亮丽、通透,解析出色,不管是流行人声还是各种低频为主的打击乐,它都可以轻松驾驭,风格较为杂食。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解析、音色的质感以及略微明显的密度感。它的解析秉承山灵当下偏高解析的风格,不止听的清晰,信息量也较多,而且拥有出色的器乐分离度,同时层次感也不错,这让它不管听什么歌都很通透,而且它并没有高解析那种偏硬或者偏锐利的质感,它的舒展度还算自然,有些时候甚至有些听英国人箱子的既视感。在人声上,我更倾向于用它听女声,更细腻,柔和度更自然,听男声虽然是偏暖的,但是不是温润风格,有点过于直白。当然这也是属于鸡蛋里挑骨头,实际上在硬核参数上比如非线性失真是低于0.05%的。在这价位,很多国产耳机的中低频都可以做得很好听很出色,高频相对就要平庸一点。山灵MG20的高频也不错,仅靠出色的解析就可以脱颖而出,而且它还拥有丝滑的延伸和出色的器乐分离度,高频通透、明亮,对于小编制管弦乐表现非常不错。缺点是乐感稍微淡了一点,当然这个因人而异,个人觉得灵动感还不够,和其男声一样偏淡或者偏直白。
5
MEZE Liric2熠歌2代开箱,奢华之外有惊喜
有些耳机单纯的看图看文案,永远不会感受到它的独特!在看 MEZE Liric熠歌2代官方宣传图的时候,这副大耳给我的感觉除了奢华,再就是重。不管是头梁还是腔体后盖都很饱满,再加上沉重的木质后盖,我心想这不就是新的断头台?不过当我戴上真机的那一刻竟然发现它意外的舒适,一点不重,查了下整体重量——427g。大概是得益于起头梁的连接方式和腔体内侧的空洞,以及头梁内侧的防压设计,最先惊艳我的竟是它的佩戴。至于它的颜值,我不是武断之人,这种审美问题因人而异。不过触摸到真机后,不管是用料还是设计还是细节的打磨确实配得上奢华。不说别的,就说那头梁设计,其实舒适与否不仅考虑到整体的头梁设计,也考虑细节。我印象里这是第一次有大耳的头梁内侧做这种防压设计,比容易闷汗且容易腐烂的蛋白皮要好吧?老实说木碗我玩的不多,但是黑檀木我接触过不少。MEZE熠歌二代的木质后盖采用的是马卡萨黑檀木,仔细看细节,光滑,色泽正,触感温润,和我手上的黑檀木耳塞以及钢笔相比显然更有质感。最后是它的声音,采用了号称世界上最复杂、最先进的平面振膜技术等磁力混合列阵技术,看上去很难伺候,实际上它很友好,阻抗仅为60欧,哪怕灵敏度低至100dB@1mw/1khz,还是很好驱动,音色第一感是通透,亮度、厚度即为自然,下潜颇深,动态给人的感觉还能不断加推力,即使不加也很自然。说白了这是一款下限低、上限极高的平板大耳,它是真发烧级别的,不怕你折腾,各种前端都能拿来试水。
5
2024-08-22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