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小烧+一个色友,爱HIFI爱摄影
生活家数码领域作者
注册12周年签到3225天
IP属地:上海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粉嫩可爱,秀色可餐
声美SoundMagic E11BT颈挂式蓝牙耳机和我之前推荐的飞利浦Philips TAN3235颈挂式蓝牙耳机很像,所以在很多方面我会拿两者做对比,同时也会提到刚刚让我惊艳的声美P23BT蓝牙大耳。事先声明,E11BT是一个完成度很高的声音,三频均衡,没有明显弊病,所以我后面的用语只是为了说明不同产品风格上的差异,是相对的,请大家明查。E11BT是开机即联的模式,与华为Mate20Pro(UD)手机链接非常方便,默认启动aptX协议。第一感觉就是,和P23BT一样,推力很足。手机音量最大,E11BT上大概只要50%音量即可。其次,E11BT的蓝牙连接很稳定,无论静态还是动态,几乎没出现过断联,这与飞利浦3235的频频断联完全就是一个天一个地,难道3235的蓝牙5.0是假的 (─.─||| 然后,也是老婆最看重的一点就是E11BT的续航非常猛,正常上下班使用,基本上可以一周一充,完全摆脱了充电焦虑,赞!用随机小号硅胶套,E11BT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其声音是稍稍偏硬的,完全不像3235那么松软,也比P23BT差一点。表现在高频部分,偏线条刻画,齿音较多,听感上会觉得女声比较通透,清晰,稍显刺激,不像3235那么舒服,或者P23BT那么大气,颗粒感稍重,但空气感不错,有一定亮度,速度不快,吉他、小提琴等乐器的表现既有质感,又不失韵味。低频部分,下潜一般,量感不多,速度尚可,声底比较干净,只是并非常见的蓬松表现,而是比较坚挺,有点力度,所以一方面可以营造歌曲需要的气氛,大场面也不会疲软;一方面遇到鼓声密集时会感觉有点顶。中频部分的密度在同类产品中还算不错,中低频也比较富有弹性,所以人声并不暗淡,加之比较贴面,歌曲包裹感较强,情绪渲染较好。左右拉得较开,纵深比较浅,声场不过不失吧。个人感觉,乐器的表现好于人声,而人声中像电影《雄狮少年》主题曲九连真人《莫欺少年穷》这种声线较亮又有爆发力的男声演绎得最为出色 (^o^)总结对于E11BT目前的表现,我不太确定的是随着煲机时间的增加是否会有所改善,就像当初的P23BT一样。我个人觉得,在二百出头的价位,声美E11BT和飞利浦3235正好成为一对风格迥异的好搭档,满足新用户的不同需求:3235注重耐听性,声音松软舒服,但使用体验不佳,经常断联,只适合静态使用;E11BT则更硬朗清晰,连接稳定,续航出色,作为运动耳机非常合适,比较适合年轻人。老婆已经站到身边问我了:侬好还卟窝了乏。。。。。
5
2022-10-02
真平衡小尾巴,Beam3S
先看一下最近几个小尾巴4.4平衡口的输出功率:机型 | 32Ω | 600Ω-------------------------------------------Beam3plus | 230mW | 27.78mWBeam3S | 190mW | 27mWBeam2S | 208mW | 27mWiBasso DC04 | 195mW | 单位不同乂度Link2Bal | 270mW | 未披露七彩虹CDM1 | 200mW | 未披露飞傲KA3 | 235mW | 未披露山灵UA5 | 211mW | 未披露以及Beam3Pro 3.5mm单端口的输出功率:Beam3Pro | 150mW | 13mW从数据来看,3S的额定输出功率比自家Pro强,比plus稍弱一些,与DC04差不多,考虑到五百出头的价位,卡位相当精准。KPE JZ MOD耳塞(阻抗略高),CP100小号耳套,木总4.4平衡口紫色短线(6N单晶铜0.05*26支*3束+内芯包PE+绕包无氧铜镀银箔+超软PVC紫色外皮+4.4mm镀金插头),木总TYPE-C升级线,华为Mate20Pro(UD)手机,鸿蒙2.0系统,海贝音乐APP,独占模式,中增益,7/32音量即可,无底噪,切换歌曲和插拔无爆音。88%音量,熄屏状态,播放一小时后剩余80%。不得不说,现在Beam的调音比以前成熟很多。我原先还有点担心是不是会像Beam2一样有点太过刺激,结果发现完全瞎担心了。Beam3S与2se、3Pro是一个路子,真实自然细腻,又注重耐听性,可以说把ESS芯片的天然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和3Pro一样的是,在大推力下,素质方面明显比2se好很多,一些隐含的细节会听得更加清晰,但又不会过于刻画线条,听感上不会有解析突出的感觉,刺激得恰到好处,长时间聆听不会觉得很累,即使与解析出色的动听耳塞搭,声音的耐听性未有太大损失,赞。Beam3S的声音表现很像我们经常说的“现代音”:通透清晰,偏原声,也重乐感。无论人声,还是器乐,都有很好的表现,但与传统声比较,明显会更趋明亮和硬朗一些。其低频下潜极为出色,在我记忆中好像是可闻下潜频率最深的小尾巴,即使到30hz以下依然能听到比较清晰的测试频率。这可能与其较大推力和内部堆料有关,使其在音乐还原中有着出色的低频质量,量感适中,扎实凝练,能很好地营造歌曲气氛。与手头几个支持4.4平衡的小尾巴做了个比较(Beam3plus借出去了):▼ Beam2S的额定输出功率比3S大,但在同样搭配下需要的音量反而要大一些,12/32。声音表现和3S比较接近,声音比较硬朗,通透纯净,但速度偏慢,低频量感少一些,可闻下潜大概到30hz左右,女声的穿透力不如3S。▼ Link2Bal的额定输出功率比3S大很多,但在同样搭配下需要的音量反而要大一些,12/32。而且感觉与单端口的音量差异不大。这可能与其声音风格有关,Bal的声音明显没3S那么硬朗,偏软绵圆润,听感上可能不像Beam那么饱满,但实际上对音源的包容性极好,耐听性极佳。这有点像我现在练字,不同的书法家有着迥异的风格,尤其在顿笔和笔锋的处理上,有的圆润,有的锐利,看你自己喜欢了 (^o^)▼ Beam3Pro单端比较的话,3S不如3Pro那么舒展,更加紧实一些,尤其低频部分,整体清晰度更佳,韵味上会差一些。与Beam3Plus比较的话,我记忆中应该是不如其丝滑。Beam3S最大的优势还是在表现大编制方面,一些容易糊、容易浑、容易平的地方就像被强行重启打开了一样,有了更好的更接近现场LIVE的表现。总结Beam3S的音质表现我个人非常喜欢,可能真的像木总介绍的那样,内部用料与Beam3plus基本持平,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改动,更像是Beam3plus取消蓝牙功能专注4.4平衡口的简化版。如果这样来看的话,在现在芯片价格大涨的形势下,Beam3S依然坚持内部堆料+高质量配件,定价却远低于之前产品,显然是为了丰富产品线、抢占市场份额而采取的策略。再考虑到其出色的推力和音质,对于已经拥有4.4平衡线的烧友来说,无疑是极具性价比的。即使普通烧友,乘此机会升级一下耳机线也未尝不可。大家且买且珍惜吧,说不定那天就断货了 (^o^)BTW:新品拿到后,最好升级一下固件。新固件修正了底噪,提高了动态。
5
2022-09-04
大力出奇迹,千元真香机,乂度XDuoo Link2
华为Mate20Pro(UD)有线连接,海贝APP,独占模式,用KPE JZ MOD+传神7N单晶铜,小号CP100耳套,音量13/32即可。单端标称输出功率是125mW@32Ω,比LINK2的150mW小一点点,推耳塞轻轻松松,而且控制得很好。4.4平衡口,9/32,90%电量,播放一小时降至84%。3.5mm口,音量13/32即可,84%电量,熄屏状态,播放一小时降至77%。发热也不明显。之前LINK, LINK2给我的印象是声音偏真实还原,中规中矩,完成度很高,没什么明显槽点,主打性价比,新烧买了不吃亏,但缺了点特色,太素了些,对于老烧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到Link2Bal,一耳朵有点惊喜,WOW 大力真的出奇迹 (^o^)换芯后的Link2Bal声底依然比较真实健康,三频均衡,完成度高,但两颗CS43131 DAC 芯片、纯芯片信噪比130dB、整机实测信噪比127dB——这些猛料和优异参数最终让Bal脱胎换骨,在素质和乐感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出色的试听体验。有趣的是,近期受芯片缺货影响,用CS43131芯片的厂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视,新品发布也一改之前频频翻车的状况。从乂度发布会可知,其围绕这颗芯片加强了供电和线路设计,目前来看效果极佳。整体声音不再像ESS那么素,多了CS特有的温润和通透,高频的表现明显比之前的乂度更具吸引力,吉他、琵琶等乐器的重播不但清晰抓耳,还悦耳耐听,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更绝的是大推力下既补足了CS动态的短板,又避开了声音发硬的天坑,这点实属不易。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背景极黑,声音很稳,一方面呈现出足够的细节和丰富的层次,一方面又令整个声音非常通透纯净,在清晰的同时依然保持良好的乐感,棒极了!初听,出乎意料的清晰,虽然依然偏暖,但不像以前印象中那么HUFI了,有着通透的空间感,可闻的信息量,尤其小提琴弓弦摩擦的细节和大提琴下潜的质感都有不错的还原,耐听度极佳。这也让我有点怀念同样清晰但底噪大、罕有偏冷还好听的乐图S1,可惜后来的S2虽然没了底噪,但也变得平庸了。其次,大力出奇迹的一些共性令我想到不久前刚听过的Beam3Pro,都能令KPE JZ MOD推满,犹如打通任督二脉一样,声音脉络更加清晰,也更饱满舒展,应对大场面也更加轻松。但与3Pro不同的是,Bal的声场不错,人声距离适中,分离度出色,没有声音出现在脑后的问题,非常自然舒服。最后,可能为了获得较好的韵味,Bal的速度一般,但它微动态的表现在一众采用CS芯片的设备中还是给了我不小的惊喜,让人声多了一些爆发力和冲击力,尤其在平衡口下,令老歌不再平淡,更加鲜活,也令大编制的古典音乐演绎更多起伏,更加生动。Bal偏紧实的声音在轻巧灵动方面会表现得不太到位,可能会造成某些ACG的演绎略差一些。TURBO档高增益下,用耳塞听声音会有点“粗”。换平衡口后感觉音质和单端口非常接近,素质多一些,韵味少一些,但感觉没单端口那么细腻,不知道是否是我的平衡线拖了后腿?总结年前工作不减反增,再加上减薪传言、A股大跌,所以整个试听时间比较紧张。幸好心里还是欢喜得很,没想到乂度Link2Bal的表现一改之前的常态,增加了4.4平衡口,推力做到最大(之一),关键音质有所突破,可谓乂度最清澈的小尾巴,实在令人惊喜。对前端也较宽容,杂食,在千元价位非常值得推荐 (^o^)
5
2022-09-04
媲美有线,声美P23BT蓝牙大耳
无线音质华为手机Mate20Pro(UD),鸿蒙系统2.0,蓝牙aptX HD协议(工程模式中改默认24bit/48kHz为24bit/44.1kHz),Eon Player播放本地无损,手机100%音量,耳机调节音量大小。一开声,P23BT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一般蓝牙耳机我多要上70%以上音量,P23BT居然只要50%左右就可以了,这耳机的搭配和推力厉害了。不过,这个时候还是能感觉到声音有点紧有点硬。好歹也是动圈单元,所以依然煲机50小时以上再说。再开声,第一感觉是意外,P23BT的整体表现居然是三频均衡稍显直白的监听风格,既和自家小耳塞那种暖厚HUFI的风格迥异,也与一般蓝牙耳机稍加染色讨好耳朵的做法完全不同。不禁疑问:这做法是自杀还是超杀?声美居然还有隐藏的实力??毕竟这样的调音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略有差池就可能翻车。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是越来越喜欢它的音质表现,慢慢感到这是新年的第一个Surprise。声美这种大胆的调音,将aptX HD高清协议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一方面恢复了隐藏在蓝牙协议的各种细节,满足了年轻烧友对于清晰度的需求,保证了重播的声音素质;一方面又非常克制地未过于强调线条和解析,依然坚持了声美产品一贯的耐听性,尺寸拿捏得刚刚好,使得整体听音体验相当棒。同时,与其他蓝牙耳机甚至贵很多的大牌比较,P23BT提供了惊人的动态能力。这使得它的声音充满了活力,立体鲜活,绝不平淡,无论人声,还是器乐,都可以信手捏来,展现了一个逼真又好听的声音,令我越听越惊讶,越听越欢喜。具体来说,P23BT的高频,意想不到得通透,比很多蓝牙耳机出色,这点是我最在意也是最满意的地方。相比声美自家小耳塞,保留了较多的齿音,头部稍有打磨,比较圆润,并非尖刺,在将破未破的边缘,既能带来足够的张力,抓耳,又不至于令人疲惫。而且有着不错的速度,听感上会觉得很干脆,很明亮,加之出色的空气感,能营造出一般耳机没有的那种轻巧空灵的透明感,与往常听惯的那种高密浓厚声完全不同,别有一番风味。听女声和ACG,是一种享受。听吉他、琵琶等乐器的演奏,也足够清脆悦耳,像被Get到G点一样,非常舒服。中频,干净通透,稍偏直白,依然保持了很好的灵动,只是对于赵鹏这样的男声来说可能会薄了一点。声场开阔,自然,结像清晰,稍贴耳,压迫感不强,声音分离度不错,表现很正,有点LIVE的味道。低频的下潜其实不弱,但量感偏少。因为富有弹性,所以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冲击力,氛围营造还算轻松。听《BAD GUY》并不会软脚,低频那种一呼一吸的节奏感还是分分钟钟到位的。即使听《鼓诗》也是有型有款,鼓声之间不会黏连,该有的细节和层次都有所交代。关键是在这种清晰和干净的低频表现下,不轰头,不浑浊,不拖泥带水。即使对于低频不感冒的我来说,也可以久听不累,甚至有点见猎心喜。只是听大提琴之类的质感会差一些,更偏流畅清晰的表达。有线音质锤子M1L手机(Cirrus Logic CS4398定制版)直推,需要85%左右的音量,可以感觉到还是那个声底但多了不少Cirrus的老味道,声音没蓝牙下那么鲜活,更轻柔,更圆润,齿音变少,速度变慢,低频会稍稍往前一点,人声退后一点。清晰度、线条感和冲击力均有所减弱。这也印证了P23BT声音偏监听的特性,能较好地反馈前端的变化,需要注意日常的搭配。而与暖厚的ThinkCentre主板声卡搭配,声音会比预想的清瘦一些,但比蓝牙还是更厚更暖,低频量感多了,歌曲氛围强了,同时可闻失真也多了。最后,上了小尾巴Beam3Pro这个推力怪兽,海贝音乐APP,独占模式。意外发现我更喜欢高增益下的表现,8/32音量即可,改变最大的是低频部分,力度加大,量感增多,余音变缓,韵味方面更浓了。人声贴面,饱满圆润,声场依然开阔,空间感十足。个人感觉用来看电影打游戏都挺过瘾 (^o^)不过实话实说,我觉得音质方面有线反而不如蓝牙那么独特(美丽),总是差了那么点意思。正如我之前多篇文章中提到过的那样,蓝牙耳机由于闭环设计的特殊性很容易看出厂家的综合实力,尤其调音方面的理解,声美无疑是内功极强的一类。当然,这种现象在我之前听AKG Y45BT等同类设计的多款蓝牙耳机时都遇到过,所以看重音质的朋友建议更关注此类耳机在蓝牙下的表现。总结声美这牌子实在太低调了,很多新烧都不曾听闻,但从我听的几款产品来看,质量还是杠杠的,对声音的理解很深,是那种埋头干实事的风格,也怪不得在国外市场能混得风生水起,频频斩获What HIFI五星好评。声美的蓝牙大耳产品也许比市场上其他品牌推出的时间晚了很多,走的也是很多耳机走的”真实又好听“的路子,但声美在这个价位非常难得地赋予了声音一点点高级感,这使得P23BT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脱颖而出。2019年听过漫步者TWS5蓝牙耳机后,我曾说过”TWS真无线终于可以聊聊音质了“;现在我可以说”蓝牙耳机终于可以和有线一拼了“,P23BT的音质表现和声音特点甚至好于比它定价还高的有线耳机,实在令人吃惊。像我这样平时偏爱高频甜美多点染色的家伙,也不得不心下折服:这声音有着不一样的美。作为一款299元的头戴式蓝牙耳机,凭借用料、做工、技术和音质的整体实力,声美P23BT可以说在这个价位树了一个非常高的FLAG,极富性价比,可以让我毫无犹豫地给予强烈推荐,并将其纳入年度推荐榜单中 (^o^)
5
2022-08-19
越级打怪,IKKO Opal OH2耳塞
煲机50小时以上。最小硅胶套,学林1969电子管播放器,低增益,50~53%音量即可,非常好推。即使大音量下,也不容易失真,看来单元的底子不错。一耳朵,OH2的调音沿袭了之前OH1 OH10的风格,虽然不是一圈一铁的结构,依然非常注重声音还原的清晰度。同时,声音的耐听度比之前产品还有所提高,这就很有难度了,这样的表现可以说在同价位单动圈耳机中非常少见。【高频】我最看重的通透度,表现出色。听毛阿敏《我爱祖国的蓝天》,上方是完全打开的,但感觉在1969上延伸一般,最高处稍稍压了一下,所以穿透力比预期的弱一些。齿音基本消除得很好,但会留一点点最尖刺的部分,不影响听感,只会增加高频的质感。同时,高频部分的解析很好,既有丰富的细节,又保有良好的乐感,未过于强调线条,比较温润。像童丽等歌曲中常有的一些口水听得清楚,还不令人讨厌 (^o^) 而小提琴等乐器的重播,弓弦摩擦的质感和转折也是还原得丝丝入扣,特别是听罗德里戈吉他《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太棒了。可能是为了保持较好的乐感,听交响曲时铜管乐的亮度不太够。遇到有些女高音,会感觉高频有点硬,速度一般。【中频】比较中正柔顺,男声稍稍有点薄,稍偏紧致。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是,声音的分离度极好,无论大小编制,还是人声,都有条不紊,定位清晰,也是其声音高清优势的重要助力。再加上,其声音会多一点空气感,令人听的时候有LIVE感,很容易代入。正因如此,另一方面也比较容易感到耳塞与音箱在声场方面的天然差距,OH2的声场依然只能在两耳之间,不大,人声比较贴面,但好在比较规整,有一定纵深,整体呈现比较自然开阔,不会让人出戏。动态一般。【低频】在1969的推动下,OH2的低频很容易被误判,力度不重,量感偏少,表现一般。但,其实这是因为OH2低频的下潜极深,甚至比它贵好几倍旳耳机也达不到这种水平,非常强悍的硬实力。听《鼓诗》就可以发现,鼓槌下去后的余音数量不多,但扎的很深,十分紧实(一点不松散),一层层地展开,即使隔了一段时间,最细微的颤音依然可以察觉到。上台后,可以发现OH2的低频一点不弱,隐含大量信息,也极具支撑力。从侧面印证了,OH2确如官方宣称的那样沿用了旗舰OH7上的10mm沉积碳纳米单元。不过,对于低频不感冒的朋友来说,在一般推力的情况下可能会觉得低频有点发闷。在1969上,OH2给我的感觉就是声音清晰直接,对音源反馈敏感,女声好于男声,乐器好于人声。当换到目前推力最大的小尾巴——乂度Link2BAL上后,忽然发现声音又有了明显提升,尤其低频部分的量感被挤出不少,力度也有所改善,氛围营造更加出色。这就有劲了,有点好奇,OH2的天花板到底在哪?于是二话不说上台:iFi ZEN Streamer流媒体播放器+ZEN DAC解码耳放一体机,结果大吃一惊。没想到,OH2最好的表现在这里。两端完全打开,声音饱满舒展,细节丰富,尤其动态补回了少许后再听费里德曼《流浪者之歌》真的爽爆!无论人声,还是器乐,都有越级打怪的表现,我个人尤其喜欢小提琴和吉他协奏曲的重播,搭配对了“金不换”(^o^)总结翻了翻之前双十一推荐榜,与IKKO OH2相近价位的NF2更重韵味,但没那么清晰;NM2路子一样,但高频略刺。再想想,OH2还有“遇强更强”的隐含福利,性价比简直爆棚,予以强烈推荐并纳入我的年度推荐榜。之前,一位熟识的老烧对499元的IKKO OH2评价极高:最为推荐的一款产品,且,很难有之一。当时我是将信将疑的,没想到现在,一语成的。虎年一开年就连连惊喜,难道今年是HiFi国产内卷进阶年嘛 (^o^)
5
2022-08-19
本周关注热点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