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开始全世界跑马拉松,几百双跑鞋和各种运动户外装备。
什么值得买生活家
注册10周年签到3394天
IP属地:上海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对比一代,AirPods Pro 2的升级及佩戴体验
AirPods Pro光荣退休,AirPods Pro 2续上。外观几乎没有差异,佩戴在耳朵上很难区分,最大变化在耳塞腔体上的黑条长度和位置,其内部为入耳侦测传感器,一代双光学传感器,二代改为皮肤识别传感器,佩戴播放-取消暂停的功能会更精准;操控方面二代增加了触控,上下轻扫可以调节音量(一代没法在耳机上调节);芯片H1→H2,蓝牙5.0→5.3,通透模式→自适应通透模式,主动降噪效果提升1倍。听感上,二代的主动降噪能力确实更强,地铁车厢内尤为明显。但AirPods Pro的降噪问题并不在于本身的性能,一代也很出色,更担心的倒是苹果每次软件升级后刻意降低降噪效果;通透模式下,二代在接收外界声音的同时也会非常显著地处理掉杂音/噪音,这点算是在一代优秀的基础上,做到了更加极致;二代低音量更多,音质主观也有提升。单次充电聆听时间从4.5小时→6小时,搭配充电盒总时长24小时→30小时;一代三副硅胶耳塞,二代多了一副XS尺寸;耳机充电盒方面,尺寸完全一样,二代多了扬声器和金属挂绳开孔,自带U1芯片(支持了精确查找功能,距离精确到0.1米,查找时手机上点「播放声音」耳机盒会发铃声并亮灯)。同样支持了MagSafe充电。耳塞的重量轻了0.1克,充电盒重量增加了5.2克,当然这么点重量变化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已有AirPods Pro一代且正常工作,那没太大必要更换二代。ac+值得买——每日高频使用,电池衰减很明显,且左右耳塞电池差也越来越大。IPX4级防水只能说勉强够用,虽然没法证明是否与高强运动下的汗液浸泡有关,但用了近两年的AirPods Pro,充电接触和偶尔不出声的情况越来越频繁。
5
2023-02-03
亚瑟士GEL-NIMBUS 25首发开箱
终于告别了flytefoam,这代nimbus整个中底都是FF BLAST PLUS,N25的中底体积比N24增加了20%,前后掌高度33.5mm/41.5mm,上脚脚感明显柔软得多;N25也告别了传统的GEL缓震胶,用了全新的PureGel——GEL胶诞生几十年,相比现在的中底材料,在缓震性上已没什么优势,体积小了没效果,体积大了重量又直线上升。之前kayano和nimbus都有各自的无GEL胶款(lite版),脚感上相比有胶的其实没什么区别。原本以为亚瑟士会逐渐弃用GEL胶,现在出了PureGel,应该是密度更低的胶体,也只放在后跟部位、贴近脚底的一层。就脚感来说,N25比此前任何一代nimbus都要软弹,且是大幅度的提升。初上脚,N25的脚感很接近、或者说介于两双鞋之间,hoka的clifton 8和nike的invincible(用的全掌zoom x泡棉)。外底arah+橡胶,中间镂空降低重量,布局也与竞速鞋有些靠近。鞋面包裹方面,N25舒适到可以给满分,完胜我手上所有编织鞋面,不管是adidas的primeknit、new balance的hypoknit、nike的flyknit——只说穿着感,nimbus一直可以给到很高的分数。主观上它算完美的日常走路鞋,穿着走路比跑步还更舒服点……过去几代nimbus最大的诟病在于中底回弹实在一般,亚瑟士为了区别novablast,在nimbus中底上的迭代也有些慢,迟迟不上FF BLAST系列,现在全掌FF BLAST PLUS加持,总算把短板补上。想必之前传闻的novablast系列取消也不是空穴来风,novablast和nimbus未来的区别不会太大。nimbus 25唯一可以做得更好的是重量,292g比上一代还重了一点点点点,如果下一代能达到275g左右就好了。手上有nimbus 21到25这五双鞋,后续穿着跑几次,再详细测评下性能。
9
2023-01-16
亚瑟士超厚底顶级训练鞋superblast开箱
亚瑟士用了自家顶级竞速鞋的原材料、做了这双超厚底训练鞋,superblast。中底两层,上层硕大的FF Blast Turbo泡棉,和用在碳板竞速鞋metaspeed sky/edge上的一样;下面薄薄一层FF Blast +。相比基础的FF Blast,turbo施压后的回弹性最强,是硬弹的那种脚感;Blast+更软,用在kayano和nimbus上的都是这个中底。大底镂空里也能看到这两种材料。superblast中底厚度达到37mm/45mm,8mm落差,当下最厚的跑鞋之一。单鞋重量238g(US 9),重量控制的不错。除了后跟的海绵包裹略厚外,鞋面几乎和竞速鞋完全没有区别,鞋垫也没用ortholite的X55、而是pu+植绒鞋垫,弹性会更好些。加上厚实中底可曲折性一般,即便没有碳板,上脚依然感觉像穿metaspeed sky的脚感。前掌上翘弧度也与sky+很像。中底宽度与kayano 29接近,明显宽于初代novablast。AHAR+橡胶大底,同样是亚瑟士迄今最耐磨的材料。唯一暴露它“训练鞋”而不是“竞速鞋”身份的,还是外底设计,依然是novablast那种内嵌式分区外底,橡胶触地面积并不大。当下几大跑鞋品牌都出了超厚中底跑鞋,最核心的中底用料都和自家顶级竞速鞋一致。比如nike的tempo,adidas的prime x,new balance的supercomp trainer等,厚度都超过了国际田联对竞速鞋要求的40mm,定位也都卡在训练/竞速中间。不过尽管用了很多竞速鞋的料,superblast依然更接近训练鞋、应该是novablast的性能版——这两天最新的nimbus 25已公布,比前几代大改,与novablast的脚感和定位都很接近。这样看来,此前传闻的novablast系列不会再有第四代,大概率会是真的。顶级竞速metaspeed sky+/edge+、次顶级竞速magic speed 2,超级训练鞋superblast、慢跑依然kayano和nimbus,亚瑟士的顶级严肃跑鞋,大体就是这样的配置了。
8
2023-01-12
未必适合所有人,极致也极端的vibram五趾鞋
vibram fivefingers 五趾鞋 V-RUN。4mm Vi-Lite中底+2mm EVA内底+Dri-Lex袜垫,鞋底厚度6~8.5mm,136g。定位训练/跑步,鞋身大量镂空排气孔,更适合夏季穿着,冬天里面得再穿双五指袜才行。我从2013年开始尝试VFF五指鞋,买过几双bikila、kso,说实话脚感差异都极小(哪怕是越野跑的和室内训练款),那一阵也是五趾鞋在国内推广比较火的时候。后来因为被判定夸大宣传效果,vibram fivefingers在美国输了官司赔了一大笔钱,销声匿迹了许久。类似五趾鞋这样极端的设计理念,并无多大意义去评价。越是小众+偏激,越容易在观点上充满暴戾性,拥趸和反对者都会倾向于用自己的理解说服对方。你认可or好奇,可以尝试一下;你无感or反对,别鸟它就是了。对绝大多数人,零落差(通常前后掌落差≤4mm)跑鞋已经能很好的刺激到足部和腿部小肌群(尤其是小腿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彻底放弃缓震、完全依赖身体构造去应对落地时的冲击,未必有这种必要。主观建议,如果你想体验一下极致赤足的脚感,最理想是健身房的一些训练,或者40分钟以内的跑步(最好在跑步机或田径跑道),那尝试一下五趾鞋问题不大。我之前穿着五趾鞋跑过最长15公里,也有一阵还挺上头它的脚感。但讲真,更喜欢的使用场景是穿着它逛街……vibram外底耐磨性不用质疑,更应担心的或许是鞋面-外底处的开胶情况,之前有双阵亡的bikila,就因为穿旧了想彻底清洗,结果加了点热水浸泡,彻底报废了。最后,很多人说到赤足跑、极简跑鞋、零落差…等概念,都会提到那本《天生就会跑》——我很敬佩本书的作者,一个极致的超马跑者,也很喜欢译者严冬冬(R.I.P.,很纯粹的户外人),但这本书当小说看就行。作者主观私货很多,作为跑步学术书籍就太偏颇了。
5
2022-12-21
On昂跑Cloud X 3开箱及初跑体验
定位多功能综合训练跑鞋,应对5-10公里的跑步很适合,脚感轻盈,触地的回馈都不错。加上On的中底稳定尚可,用作健身房小力量训练挺好。除了顶级竞速鞋,On近年慢跑鞋/训练鞋中底都是CloudTec,Helion材质外加一层speedboard速度板。提供的回弹和缓震怎么说呢,不会有太炸裂的脚感,不过够用——事实上on更适合那些习惯传统跑鞋脚感、不太喜欢强烈回弹形变回程的跑者,而且CloudTec的结构看起来生硬,其实路面回馈感很好,遇到有起伏的石板碎石路面,场地感还是很清晰的。星形系带系统,鞋面合脚度还行。On的最大问题在楦型过于欧美,亚洲宽足往往需要买大半码(这双同样有偏小的情况),所以鞋面的贴合度+这种调整过的系带结构,只能算是对楦型的弥补了。相比上一代,Cloud X 3前掌鞋面的自由度更高一些。外底上,Cloud X 3前后掌都更宽,触地面积稍微增加些。On慢跑鞋的外底构造很相似,抓地性一直不算太出色,耐磨度也一般——所以这双鞋同样更推荐就日常低强度有氧跑就好,本就不算那种严肃训练鞋。总结:一双脚感轻盈的综合训练鞋,60分钟内的慢跑、日常健身房锻炼、逛街遛弯很合适。偶尔用来进行一些速度训练也可;中底缓震和回弹尚可,路面感也很清晰,脚感上的舒适度还是很不错的;鞋面配合系带系统,包裹贴合不错,不过楦型更适合瘦脚,也建议买大半码;外底虽然有些许加宽,但抓地性和耐磨性不见得有明显增加。所以不适合更户外的出行、强度更高的运动;鞋面轻薄,适合春夏秋季穿着,或者冬季室内运动使用;On的跑鞋从鞋面到后跟支撑,看起来虽薄,其实支撑包裹感很强烈,甚至会有些偏硬,我更倾向于买大半码然后穿较厚的运动袜,这样又合体又舒适,也能最大限度发挥那种“没有束缚感的包裹”感;国内1290元,On一贯的较高定价。
6
2022-12-16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