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有两种模式,一个是现在用这种高频高速率,需要一个地面天线转成WIFI或者其他信号给手机用,另外一种就是频谱共享提供给现有的手机使用(还没开始测试)。前者模式适合车辆、船只、偏远的家庭网络等,毕竟速率优势很明显。
我国的天基5G预计今年年底开始发射验证卫星了,马斯克的spacex优势在于有低成本可复用的火箭,要商业化,发射成本是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前面提到的蓝行者3也是搭载猎9号升天的。
卫星就是加大覆盖的,这样你可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上网冲浪,即使地面站停电、故障,卫星也可以临时覆盖,例如之前的北京的大暴雨,山中的基站被毁。
天通这种GEO卫星,不是说想接就接,手持终端必须对星后才能接电话,不能保持一直在线的,蓝行者这类天基5G,和平常的基站效果是一样的。
我个人认为没太大必要,华为接入的天通卫星这种适合应急使用,局限性大,还不能上网,即使天通车载模块,上网速率也非常小(手持只能做到9.6kbps,车载最大384kbps)。
目前手机直连卫星,还有其他方案,一个是整合频谱资源,卫星模拟成基站,这样普通手机不需要修改也可以直接接入卫星;AST的bluewalker就是这种了,目前已经测试成功,使用的是一台普通的三星的S22成功拨打5G语音,并测试下载速率为14Mbps。
马斯克的星链二代也可以通过1.9GHz频谱来给普通手机提供服务,目前貌似还没开始测试。
还有就是走5G NTN,但这样需要修改手机端。
类似天通这种,就像以前的2G,而蓝行者和星链,就是5G了,应用场景不一样了。
奔富最近大涨应该是前年了,也就是制裁澳大利亚那次,直接把红酒关税上调116.2%至218.4%。然后奔富应声上涨了,当时我买了只BIN 8转头就涨了不少,自己喝追求性价比就要考虑其他的了。
阳光玫瑰好的不便宜,现在质量下滑了,好的贵的都容易踩雷。马斯卡丁没吃过,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算非常特殊的葡萄了,他们都有非常特殊的香味,当然茉莉香也有。其他葡萄普遍就是个甜,当然巨峰多汁、肉滑算是有特色。夏黑皮厚,耐贮运,普遍不好吃,属于神话了的品种。
这就是私有充电协议的好处了,可以轻松割韭菜,小米的也有一些第三方充电宝,可以跑到80W甚至100W以上的(实测),价格还算比较厚道。不纠结买个大功率的普通快充的就行了,大部分手机都可以跑到20W左右,速度还算不错,而且还能给笔记本应付一下。
其实早期的矿石收音机,也是不需要用电的,靠天线收集的电磁波,驱动耳机发声。天线做得比较大的话,点亮LED不是问题。
难道其他卫星终端同样不要软硬开发?你没看到规模两个字?1000W出货量的产品,和1K出货量的产品,10美刀的成本在一个级别吗?况且,华为这个出货量有议价权的,恐怕5美刀都不用,软硬研发成本摊薄到千万级上,能有多少?况且,本身是外购模块,研发成本很大一块是上游厂商给分摊了,难道华为买一块电池,电池的自身的研发成本也算在华为头上?
在千万级的规模,去谈那一丢丢集成成本,有啥意义呢?当初电信天通招标的时候,厂家也说过,如果有5万台的量,可以做得比招标价还要低。
还有,你用高端机去谈成本根本不合适的,本身就是创造利润的型号,你自己都说了苹果研发成本两三千,难道剩下5-6K都是研发成本?你看那些低端机的,你自己去单买零件,都比整机高,难道研发成本倒贴给你?
至于你说的接入卫星各种手续不要钱?这就是行外人了。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