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起一堆回忆,感谢张大妈给的机会..第一部智能手机是wm系统的多普达585,而后刷机到wm5,之后用到了多普达C720全键盘智能手机。对全键盘十分偏爱,随后换了摩托里程碑,这是第一部android手机。寒酸的配置,但玩家群体庞大,从android2.1到2.2到2.3..各种底包各家rom刷了很多,谁家优化更完善更省电,总想找到更好的组合,超频,甚至基带也刷了N遍。从小时候的bp机,到后来的大哥大,再到后来的掌中宝,一直对moto有十足的好感,这之后的手机换成了摩托罗拉的MB855,photon 4G,在当时有着非常高的性价比,4.3寸qHD分辨率和1G运存超过了当时大部分主流手机的配置,第一次刷机到android4的激动心情还清晰记得。在这之后我的第一部小米手机来了,小米2,较高的配置,优化的很好(现在越来越臃肿)的miui系统外加不错的做工和适中的重量,跟随了我很长时间。在小米2之后的sony c6833是目前使用时间最长一部手机了,国行叫XL39H,第一次见到真机,6.44寸屏幕真是大到没朋友,但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发觉其它手机都太小了,拥有IP58级的防水以至有次被我不小心掉进小面碗里,满手机油用洗洁精洗了半天,也没有任何问题..刷机到android5的激动心情和平生第一次看到4GLTE信号的巨大惊喜,简直无法言表。说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手机,其实是“两部”,也许是因为在我的百般折磨下,某一天,它花屏了。修的意义不大,挑又挑不出其它满意的型号,而后便买入了国行XL39H,价格已经跌到和当时购买水货时差不多的价位,配置上却缺失了4G基带(买时没注意),也因为android软件日渐消耗的越来越多的硬件资源,2G运存已经显得非常捉襟见肘了(骁龙800还是很强大的),这还是在刷机到cm12的android5的使用感受,原厂更加完蛋,无奈使用时间不长,出手了。XL39H凭借出色的做工和在我的(大)手中的完美手感,应该再没什么手机可以达到如此高度了。对了,在c8633使用之时还有一段插曲,它就是努比亚z5,上市之初凭着非常高的配置吸引到了我,然而上手之后的使用感受,如果说z5配置排在当时市面手机中的前茅,那rom优化绝对是倒数,问题不断,更新缓慢,期间还一次液晶屏摔坏,要连带着整个屏幕总成一起更换,具体一千几记不清了,反正过千了,想想真是抢钱,自此让我对国产手机产生了怀疑。
卖出xl39h时,因为习惯了屏幕更大的手机,便在市面上搜寻合适的替代品,华为p8max映入眼帘。比xl39h的6.44寸更大的6.8寸屏幕十分吸引我,但又担心手机体积过于庞大不便携带,直到见到真机..这简直是仿照xl39h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大小薄厚甚至按键位置都如出一辙,唯一不同是占屏比更大了,但做工手感差了太多,无奈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而后的一年时间里,华为逐渐改变了我对国产手机rom优化不佳的观念,华为emui可以把应用的后台进程管住了,内存占用也相应控制住了,如此大屏的手机续航也能接受了。而3G的运存,在android软件无休止的扩张下也显得不怎么够用,p8max卖了,来到正在进行时:iPhone 7P+小米mix。在我看来的最佳组合,iphone的流畅,mix的可玩,其实,如果iphone有更大的屏幕,和双sim卡的支持,我会只选择一部iphone来用,原因想来想去,不是不想折腾了,是可折腾的东西越来越多,该有些取舍了。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