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不同的散热条件下都测试过,内部的温度与发热情况不太可能一模一样,但重新广播的节点都是握手后10分钟。还有一个特点是6号电能块只降PPS不降fixed,测试博主强拉PD fixed能用38W放电三十分钟以上,直到彻底耗尽电量。结合这两个原因,我不认为6号电能块是由温度导致的重新广播
能退就退吧。15号不支持SCP,所以给华为用只有12~15W,15号SE和这款的A口支持SCP了,给华为的功率能有20W以上。
你比他们有求知欲,回答一下你的疑问吧。最近是有这么几款米系产品比较不堪,不论表面温度怎么样,过了一定时间就直接触发机制降低输出功率。援引网友的测试结论,30W电能块固定会在8分钟之内把PD fixed能力从30W下调到15W,45W小布丁是8分钟内把PPS能力从11V 4.1A下降到11V 3A,而我测试过6号超级电能块会在10分钟的节点取消原来11V5A或者20V 2.5A的PPS和MiPPS能力,重新广播个只给到11V 3A的PDO,即便通过散热辅助使得表面没有发热,降功率的节点也不会因此延后。这也不是啥新鲜玩意,去年200多清仓的小米多线圈三设备无线充早就引进定时温控了,哪怕冰冰凉也一样5分钟以内就会降功率,只是因为无线充电的特殊性,没法测定到底是手机识别型号主动温控还是充电器固件里写死了。
不管实际温度如何,过了一定时间自动降功率。这套机制的老祖宗是那个20W多设备无线充电器,哪怕大冬天冷风直吹,表面冰冰凉还要三五分钟就必定降功率。
确定这么躺在主板上有利于散热?发热量大的M.2是恨不得搞个塔式散热器立起来,之前那块HEDT主板上直插式的M.2的散热也只会比放平好
充电不快,补能也不快,最大的卖点仅限于小体积下功率相对高一点。这玩意散热条件差,所以自充速度非常受限,和10号一样需要个把小时才能充满。拿去放电也只能维持10分钟的50W输出,这点时间里手机只够能充进30~40%的电量,之后就会降到33W慢慢充。
所谓额定容量已经算入放电的消耗了。这个3000mAh的意思是按照5V3A放电能放一个小时,手机电池实际充电电压也没有5V,能给到手机电池的电量只会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