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LR的自动矫正很强大,建议楼主可以试试看。
但是矫正之后最大的问题是被裁减,有的时候真还得斟酌取舍。
另外大灯泡虽然容易碰到,好在现在镀膜技术都很出色,轻微剐蹭拿个镜头笔碳粉一刷一吹也就没事了。不过若是真的暴击的话。。。。。。。。。。。。。算了不要讨论这个桑心的话题了吧。
摄影师这种称谓是给人家拍片时为了方便骗骗人的 ,自觉最多算是个拍摄者。
这是去年Cj给腾讯拍得专题https://go.smzdm.com/22f539f051ff392b/ca_aa_pl_0_0_0_0_0_0
献丑了 。。。。。。。。。。。。。。。。。。。。
摄影有的时候甚至是机缘巧合,就有那些人给你开了门 。
记得4年前,腾讯开始找我去拍专题,倒不是说我拍得有多好,而是我一直在自发拍这类东西,有自己的人脉和理解。通过4年和腾讯的合作,我发觉自己的获益非常大,因为是腾讯帮我敲开了那扇门——如果我以我自己的身份一个默默无闻的拍摄者,谁会愿意给我拍摄和我沟通,谁愿意和我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有了这样强力的敲门砖,有了具体的拍摄要求,就会有重点的去拍,就能更快的成长。
细想想,若不是那样的机缘巧合,有人给我开了门,我的相机说不定也在也在吃灰呢。
看书确实是极好的快速通道。无论是理念层面的还是技术层面的。我这里也有不少书和up主的一样,但是惭愧的是却没有多少能静下来看完的。
在看了一些书之后,我一直问自己,我想要去拍什么?记得又一次偶遇王福春老师,得知他是铁路系统的员工,因为长期拍铁路,现在仍可偶尔刷脸坐火车。我就在想,我有可能拍出像王老师这样的作品么?我的时间,精力,金钱,人脉足以支撑么?如果不是,我又能够拍点什么呢?限制我的瓶颈又在何处?
想好要拍什么,就着重看相关的书。听起来有些功利,但确实是最有效的方式。至少我发现我还有大量的摄影书只是看了没几页,而很少的一部分确是看了数遍。
摄影是一种记录,有的时候是无声的记录,由我们去体会,有的时候是有声的记录,需要文字来说明。特别是纪实类的摄影,那些图背后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文字去解说的。在我看来,摄影是一种记录,记录的不只是画面,更是画面背后的故事。更有意思的是照片背后的故事,当然如果我们能通过精彩的摄影直接把故事讲出来那就更精彩了。
后来海淘了一款Clik Elite 的摄影包https://go.smzdm.com/1c0a53279878bf70/ca_aa_pl_0_0_0_0_0_0(测评链接,不是淘宝)。因为笔记本不大带,就一直用这款包包。感觉对于带足两机三镜一闪的拍摄者来说,胸部和腰部的承重扣件太有价值了。因为这将极大分散肩部的压力。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