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价
精选好价
全部好价
优惠券
白菜
社区
好文
资讯
众测
笔记
海淘
海淘导航
淘遍世界
攻略文章
百科
商品百科
品牌导航
商家导航
更多
值友福利
金融
汽车
旅游
品类导航
专题汇总
招聘专区
集团官网
商业合作
爆料投稿
好价爆料
写篇文章
视频上传
提报百科
创作活动
条新消息
条新评论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我的关注
我的文章
我的爆料
我的笔记
我的视频
我的百科
我的评论
我的众测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退出登录
个人主页
耳边事
+
关注
你好,欢迎关注耳边事~! 我们是国内“醉”有趣、“醉”开放的随身HiFi交流平台 器材推荐、新品咨询、知识科普、评测鉴读,你想要的,这里都有哦
生活家
・
数码领域作者
注册6周年
・
签到1天
IP属地:广东
芝麻信用评估
授权
后可查看具体分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首页
文章 733
笔记 21
评论 210
飞傲 FF1 平头耳塞简评:价格实惠,表现不俗!
如今的入门耳塞品类越来越丰富,功能和音质也是越来越卷,但我们记忆中那些可以打电话、听音乐的平头手机配塞却是越来越少见了。时至今日,平头耳机在音频领域的地位变得越来越尴尬,几乎只剩下一小部分品牌还愿意偶尔为烧友们开发一下平头新品。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对于任何品牌来说,将精力投放在更有发展潜力的大众产品上,才是投入回报比更高的选择。飞傲就属于在主流产品之外,还有余力开发一些相对小众的产品,时不时给烧友们来点小惊喜的。其实早在2015年,飞傲就推出过一条不错的平头配塞EM3。本来只是M3便携播放器的佩塞,但因为价格低廉声音也不错,因此被拿出来单独销售。但这类吃力不讨好的产品,在这些年也是陆续停产,相当少见了。飞傲后续推出的平头,也都是EM5、FF5之类定位相对高些的产品。可能是FF系列的平头反响不错,最近飞傲居然又推出了久违的百元价位平头FF1,自带麦克风,标配type-c转接线,俨然就是我们记忆中手机配塞的模样。可能是因为成本原因,FF1没有配收纳包,但自带的三对硅胶环、六对海绵套已经是相当实用了。耳机的腔体在平头里算是比较小的,佩戴较为舒适,睡觉和正常走动过程中使用都比较合适。有趣的是,对于这么一款低价产品,飞傲居然采用了0.78mm 双针的可换线设计。这个设计到底有多少人能用上,我心里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233~FF1搭载了14.2mm的PU+镀铍振膜单元,优势在于质量轻,刚性高,失真低,但过往一般不会用在这种百元价位的产品身上,这一波是真的“技术下放”~在百元价位,这个单元的解析力确实是比较出色的,而且驱动门槛也不高,直插手机也能出来不错的音色。它的声音干净圆润,素质在这个价位算是相当不错,中频的位置不算贴耳,厚度适中,结像顺滑,听感舒适顺耳,没有很明显的染色。低频蓬松且富有弹性,虽然下潜深度一般,但氛围感尚可。这款耳机的声场还算开阔,听感宽松,在入门塞里算是比较杂食的,缺点可能就是人声的感染力不够出色。考虑到其低廉的售价,哪怕是买一条回来搭配手机玩玩,作为日常用品,也是相当有性价比的。
+1
0
0
0
2023-10-22
「山灵UA1 plus小尾巴开箱,竟是如此惊艳?」
耳边一分钟:山灵UA1Plus在山灵推出了其入门级卷塞SONO的同时,还同时推出了一款价格不到三百元、体积非常小巧的入门级双DAC小尾巴UA1Plus,它的各方面表现也有着许多亮点。UA1Plus使用了双CS43131的DAC架构,其体积大约比半根小拇指略大,重量也仅有8.5g,甚至包装内还附送了一根挂绳,在不连接线材的情况下,把它挂在钥匙链上是毫无违和感的。尽管它的体积非常小,但标称的输出功率却不算小,有80mw@32Ω。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手机的耗电速度较慢,它自身的发热量也很低,这让它在夏天放在口袋里使用时会比同类产品更加舒适。机身上有一个MODE键,可以用来控制歌曲的播放/暂停,以及音量的大小调节。UA1Plus的声音风格属于均衡中正的类型,声音线条较为明晰,而且声底很干净,非常适合搭配各类入门级耳塞、低阻高敏的动铁、圈铁耳塞使用。使用UA1Plus驱动SONO时,可以感受到它有着较为丰富的信息量,并不会因为前端的信息量不足而拖累了SONO的高声音密度表现。虽然此时的声场规模和动态水平,比起使用UA3这种中端级别小尾巴驱动下的SONO会有一定的差距,但如果只是用来欣赏流行乐,听感就已经足够细腻了。UA1Plus小巧便携的体积和较低的耗电量、发热量,即使是在炎炎夏日,搭配上山灵自家小巧且佩戴舒适的入门级卷塞SONO,这个小套装也有着非常舒服的出街听音体验。二者又都有着较高的性价比,售价加一起也不到700元,对于初入Hifi的流行乐爱好者来说,我认为这套搭配非常值得考虑,对于平时喜欢听一些流行乐的老烧来说,我认为这也是一套非常值得购买的“高舒适性出门简装”。
+1
0
0
3
2023-10-13
山灵SONO耳机开箱:性价比超高,新手必备!
近两年,各厂家在四百元以下的入门级耳机市场卷得不亦乐乎,从卷单元素质到卷做工用料,如今入门级市场的内卷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了,但偏偏这时候,山灵最新的入门级耳机SONO才不紧不慢地上市了,我近期蹭听到了这款耳塞,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它的实际表现如何。SONO采用了这个价位段比较少见的同轴双动圈加单动铁的单元配置,外壳使用了合金熔铸成型的腔体材料,并在表面进行了镜面加工处理,使得它的外观颇具较为高级的质感,再加上其外形设计酷似山灵自家的进阶级产品ME500Shine,只论观感的话,很难想象这是一款入门级产品。SONO的腔体体积较小,且单边单元重量只有8.6g,佩戴非常舒适,导管采用了可换管嘴设计,有均衡(黑色)和氛围(红色)两套管嘴,线材为0.78mm的2pin接口,附送一个收纳包和四对白色人声套和一对蓝色双节套(此套暗藏玄机)。使用默认的均衡管嘴、白色人声套时,SONO的声音风格较为硬朗,素质在入门级耳机中较为优秀,是略偏向“两头翘”的调音风格。它具有同价位耳机中较大的声场规模,其动态表现也是比较生猛的,解析力较高,同时拥有这个价位耳机中非常优秀的声音密度。它在低频段的能量感最为充足,拥有一个下潜较好,同时量能也很大的低频,在听各类摇滚乐曲目时都能够有着激情澎湃的声音表现。中频的结像位置则较为克制,虽然SONO的人声表现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口型,但它的位置相较于同价位耳机是比较靠后的,齿音较少,中频的听感来讲会比较偏向于有一定声音厚度的人声曲目。高频的亮度较好,高频能量主要集中在上段,在听各类管弦乐演奏时有着较为生动的声音表现。从上述的声音风格来讲,似乎SONO在山灵的产品序列中,是一个偏向于“Hifi路线”的耳塞,而且毫无疑问,它具备一个非常高的性价比。但它毕竟来自山灵,对于那些喜欢山灵传统“润fi”风格的烧友来说,SONO难道就不适合吗?非也非也,还记得SONO的包装内还附送了一对蓝色双节套吗?很简单,只需要换上它,SONO就会呈现出山灵老粉们非常熟悉的“润fi”风格。换上蓝色双节套后,低频的量能会明显地克制一些,而中频的结像会更加靠前,而且此时的中频声音线条会更加纤细且柔和,聆听女声曲目时,我所寻找的那种清新、甜润的听感出来了,中高频的过渡也会更加的平滑柔顺。虽然此时的声场规模会变小一些,但对于流行人声爱好者来说,我认为这个蓝色双节套是更加适合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手上的这条SONO已经煲机约40小时左右,声音表现与刚开声时相比要好很多,是目前我试过的入门级耳塞中,煲机声音变化最大的,因此如果入手了这条耳塞,请稍微给它一些耐心,煲一煲会更好听。
+1
0
0
0
2023-10-12
#耳边一分钟# Dita Navigator
播放器应该长这样、解码耳放应该长那样……一类器材的形态,在我们脑子里或许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偶尔有一些跨界的器材出现,基本上也是在HiFi品类之间功能上的交叉,说到底还是围绕“HiFi”这个主题来服务烧友。这当然没什么不妥。不过当我偶然看到一些家电类非HiFi品牌设计出的电声器材时,也会感叹自己对HiFi器材的想象力也许被限制了——比如今年名噪一时的“空气净化耳机”,还有一些带骨传导单元的蓝牙眼镜……当然对于我们这些苛求音质的HiFi发烧友来说,这一类偏功能性的产品可能不太符合我们的需求,但不得不说看习惯了传统器材之后又觉得这挺有意思的。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是HiFi品牌出一款类似的器材,能不能把基本的音质和创新的功能都做得很亮眼?这种想法,今年成为了现实——DITA推出了旗下首款便携解码耳放Navigator。刚听说时我以为是个普通的小尾巴,上手玩起来,发现它就是个多功能玩具。我刚拿到Navigator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这应该是个便携手机支架”。在Navigator的背面,一片带有磁铁、可收纳的支架,成为机身一大亮点。设计师甚至考虑到手机放在Navigator上面时,底部的平整度以及固定手机的凹槽;并且,小尾巴的Type-C接口位于支架后面、耳机口正对着我,完全符合正常的使用逻辑。实际用起来,手机固定得还算稳当,虽然倾斜角度不可调,但基本能满足办公桌这样的使用场景需求。通常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大部分小尾巴自带的数据线都不会太长,一般也就是10cm左右,避免手持手机时小尾巴垂得太低而晃荡。但Navigator反其道而行之,其原配的线材仅中段纯线部分就已经超过了20cm,当手机放在Navigator的支架上时,这根线的长度足以连接手机和小尾巴。第二个有趣的设计在于侧边隐藏的小螺丝刀。握柄的位置设计了防滑条纹,拧起来也比较顺手;刀头是十字形,实测正好适用于眼镜框上的小螺丝。更有意思的是这把螺丝刀的刀头也是设计成磁吸可换头的,不知道官方会不会后续再给我们配几个不同规格的刀头?除了好玩的小功能之外,Navigator整个外观设计也颇有质感。其机身用6000系列铝合金5轴CNC切割而成,表面是非常细腻的磨砂处理,在使用过程中,金属外壳散热的效率比较高,基本上感觉不到有明显过热的情况出现。音量按键并不凸起于表面,而是在侧面下凹的孔洞中覆盖上粗糙面金属片,避免了日常误触情况发生。边角位置系着一根挂绳,起到一定的防丢失作用。当然,在好玩的功能设计之上,我们更注重Navigator的声音表现。Navigator声音走的是热情洋溢的路线,鲜活度比较高。其平衡口的输出功率达到320mW,基本上主流的耳塞都可以被它轻松驱动到正常听音的声压;单端口的驱动力有105mW,应付一些不难驱动的塞子倒也不成问题。就平衡口而论,Navigator的素质表现以解析见长,乐曲中的大部分细节被一定程度上放大,易于被听者所听见。其动态表现也不错,即使是古典曲目中的气势流转也能被它演绎出一定的水准。声场不算特别宽阔,难得的是有不错的纵深,这让整个声场呈现出规整、有层次的状态。尽管“力大”,但Navigator并不“声粗”,其声音结像大小适中,有不错的质感。当然,它的声音也算不上特别细腻。在演绎人声曲目时,Navigator对歌手的唱腔呈现较为清晰,演唱细节基本上都能够予以还原;演绎器乐曲目时,打击乐和管乐的效果优于弦乐。三频方面,Navigator的能量略倾向于下盘:低频有适中的弹性和不错的下潜深度,量感充足但不泛滥、不轰头;中频比较宽松,有一定的厚度,不过声音密度并不特别高。整体听下来,Navigator对于欧美流行乐、摇滚乐的适应性比较强。从其天马行空的设计思路来看,Navigator和我们以往对小尾巴所定义的“手机小配件”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更像是一个集成了解码耳放、手机支架、螺丝刀等功能于一体的精致小玩具,和手机有所关联但又不依附于手机。可以说,Navigator是一款更符合“玩家”心态的器材,对我们这些“贪玩”的人来说,它带给我们的乐趣相当独特。
5
+1
1
1
1
2023-10-07
空气发声 TWS?飞傲翡声 JW1 开启听觉盛宴!
最近在听一款很有意思的蓝牙耳机——JadeAudio(翡声)JW1。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我分享一下这款空气发声TWS的使用体验。JW1的包装简洁,内附一根Type C,还有一个小布袋。JW1的电池仓外壳为透明材质,有很高的亮度,但也容易刮花,我建议平时不用的时候放进袋子里。底部充电口部位使用金属材质,在LOGO附近有一个LED指示灯,方便查看工作状态。JW1的两个耳挂体被放置在电池仓中间隔板的两侧,取用还是蛮方便的,在耳挂触控键附近均布置了LED指示灯,在充电与使用时都会亮起。JW1耳挂部分的塑料材质比较硬,当我佩戴它时,要把JW1卡在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它能很牢固地卡在耳朵上,不会轻易脱落。JW1的重量很轻,单只约为9.5g,日常长时间使用不会有很大的负赘感,它也不会深入耳道,还蛮适合那些不喜欢入耳式耳机的小伙伴。JW1的防水等级为IPX5,日常防水够用了。JW1支持蓝牙5.3,音频解码协议为SBC/AAC,iOS用户是不是在偷笑?JW1的回连速度很快,基本上就是秒回连,当我们打开它的电池仓时,JW1就可以和已蓝牙配对的手机连接好,使用便利程度很高。JW1的耳挂尾部有一个触摸按键,可以通过这枚隐藏按键进行一些播放音乐与接打电话的操作。JW1使用了一枚14.2mm动圈单元,它的声音自然、耐听、舒适,因为开放式的设计,在解析与信息量上有一定衰减,但它能给出一个很健康的声音框架。当我们使用开放式耳挂时,会担心听不清,JW1上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在三频分布上,JW1在中高频上的能量更大一些,低频量感偏小,回弹较快。JW1更适合听一些纯人声或者单器乐,在女声方面的表现力更好一些,听一些偏抒情类型的歌曲,它的表现就很棒。JW1的漏音很小,手机要开较大音量,并且靠得很近时,别人才会知道你正在听什么。我特意测试了一下JW1的通话质量,清晰稳定。现在有很多人喜欢使用骨传导或OWS,不过做工良好、声音靠谱的产品,基本要千元左右了。而JW1的做工不错,并且声音靠谱,最重要它的售价很亲民。JW1适合运动、办公等场合使用,听音乐的同时不用担心听不到外界的声音,简直是摸鱼神器。
2
+1
0
0
0
2023-09-12
#耳边一分钟#Noble Audio STAGE 3
提到Noble Audio,这两年我接连聆听过他们家的SULTAN、KUBLAI KHAN、VIKING RAGNAR等等价格不菲的高端耳塞,也把玩过DXII这种相对“亲民”的塞子。近期,我又接触了他们家一款和DXII价位相近的塞子——STAGE 3。有意思的是,Noble Audio将STAGE 3描述为一款“为音乐家和艺术家设计”的塞子。当然,我拿到耳塞时并没有真的将其作为舞台监听耳塞来看待,实际上它也不是传统的监听耳塞那种味道。但一番试听下来,倒是觉得它和“舞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STAGE 3的腔体采用树脂制成,造型则选用了定制公模的形状。腔体体积非常小,加之重量轻盈,哪怕是耳朵比较小的女生佩戴起来也几乎没什么压力。腔体通体黑色,左右两边耳塞的面板分别是Noble Audio的logo和耳塞型号,就颜值而言着实是没啥设计感。不过在这么小的腔体之内,STAGE 3还是塞下了一圈二铁三个单元,其中包括一枚定制10mm双磁路复合动圈、一枚声扬动铁,以及一枚WBFK定制动铁。在相对比较小的空间里,这样的单元配置也是相当紧凑了。 STAGE 3的包装盒不大,里面的空间光是收纳盒就占了很大位置,但其他小配件配备得还算齐全,耳套甚至一给就是十余对,也算比较良心了。线材方面,STAGE 3标配八股单晶铜线,插头可替换,标配3.5mm、4.4mm、2.5mm三种规格插头;插针则为0.78 2pin规格。插针部分着力比较牢固,反倒是插头接口的位置有点过于顺滑了,日常使用时偶尔会将插头底座和可换插头扯分离。 尽管单元数量不算很多,但STAGE 3的声音密度之大却可以媲美一些较高价位多单元动铁耳塞。扎实的密度不仅支撑起STAGE 3的充沛能量,让耳塞声音健硕有力、趋于立体化,也赋予了塞子鲜活的听感。STAGE 3的音色没有非常明显的音染,对于人声与乐器还原程度较高,且并不显得干涩。 STAGE 3的素质表现放在五千元价位算是中等水平,其动态方面的表现还不错,对于乐曲的气势流转呈现得较为到位,演绎小编制室内乐是不在话下的,甚至应对一些交响乐场面时也不怵。声场不算很开阔,这或许是受到腔体设计的限制了;但声音的层次感丰富,分离度也尚可,配器复杂一点的场面也不显得混乱或者糊成一团。 在三频方面,STAGE 3的中下盘是其发挥最亮眼的部分。中频的厚度比较足,支撑起这个频段声音的立体感,尤其是人声方面颇为饱满,听感非常抓耳;此外,人声位置比较靠近听者的位置,但还不至于显得舔耳朵。低频方面,STAGE 3营造出比较丰富的氛围感,其量感充沛但不泛滥,力度则比较柔和、有一定弹性但不强烈,下潜不算太深,在音乐中起到非常良好的铺垫作用。而在高频方面,STAGE 3没有用拉高亮度的方式来让这个频段的声音变得抓耳,演绎一些中低频突出的乐曲时,高频的存在感会比较弱,不过泛音的呈现还算自然。显然,STAGE 3的风格对于人声的演绎有着天然的高适应性,尤其是表现浑厚男声的时候,其对于歌手嗓音形态的塑造颇为生动。 驱动性方面,STAGE 3在使用入门级播放器的平衡口驱动时就已经可以发挥出相当不错的水平,用进阶级价位播放器时,塞子的实力基本上得到充分展现。这样的驱动门槛不能说很高,但如果拿STAGE 3和一些入门级小尾巴进行搭配的话,声音相比和播放器搭配时的情况还是有些发闷,我建议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用播放器来推STAGE 3。另外,出于风格上的考量,我认为给STAGE 3搭配三频相对均衡、音色不要明显偏暖声的前端,可以更好地突出耳塞的特点。 这样一款对于人声曲目表现能力突出的耳塞,虽说未必一定适合作为舞台上歌手佩戴的耳返出现,但对听众而言,它却让我们距离舞台、距离歌手更“近”了一些。对喜欢人声曲目的烧友来说,这款塞子值得一听。
2
+1
0
0
0
2023-08-14
ONIX Miracle个人音频中心开箱预告
#ONIX无界之声最新一期《耳边开箱》的主角是这段时间话题度超高的“跨界”系统——ONIX欧尼士全新打造的Miracle个人音频中心,售价20998元。这套系统可以完美适应移动、桌面和家用的全场景需求。在本期评测中,我们不但会展示它的使用体验,还会分享它与不同类型耳机的搭配效果,各位敬请期待~
5
+1
0
2
0
2023-06-17
#耳边一分钟# FOSTEX T60RP平板耳机
港真,T60RP这个木碗的存在感是真的有点低,虽然出了这么多年,却鲜少有看到相关的分享内容。我自己对这款耳机虽然很早就有所耳闻,并且在展会上听过那么一耳朵,但因为当时觉得推得不咋地,后面就没太关注它了。直到最近,在一次线下聚会上,我偶然听到了ONIX Miracle驱动的T60RP。一开始我还觉得用两万的台机来推这个两千的小木碗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然而在听到T60RP的时候我却有些惊到——这和我记忆中完全不是一个声了啊。虽然早知道这耳机难推,但我也着实没想到推好了之后的提升能有这么大。嗯,借回家玩玩~虽然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木碗都是精致可爱的摆件,但T60RP作为一个木碗,外观却相当朴实。当然,这款耳机本身定位就是监听,做得扎实朴素一点也没啥毛病。耳机的重量适中,耳罩比较大,包裹性也很不错,长时间聆听是没有问题的。在驱动到位的情况下,这款耳机的素质表现其实已经超过了同价位绝大多数竞品,音色干净细腻,线条感利落,密度、信息量都可圈可点,尤其是中频的表现相当亮眼。它的中频有着良好的饱满度和细节表现力,但位置又不会过于贴耳,保持着一个较为舒适的距离,对于不同类型的人声和乐器的音色都还原得很是到位。低频方面,它的量感不大,凝聚力和弹性都不错,能量感比中频要稍弱一些,更多还是起到一个烘托作用。耳机的声场规模适中,但比例合理,形状规整接近圆形,定位也较为准确,用来聆听LIVE、原声类型的音乐也毫无压力。总的来说,这款耳机是那种听什么风格的音乐都会让人“感觉不错”的类型。它能够老老实实还原音乐原有的模样,干净、舒适、耐听,但不会有特别突出的韵味和个性。如果你的前端声底偏暖厚一点,那用它来作为日常聆听音乐的选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或许很多人觉得监听耳机就意味着音色干瘪没味道,但其实优秀的监听耳机是完全能够兼顾监听工作和音乐欣赏的需求的,T60RP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两千价位,它可能最大的缺点就是驱动门槛较高,除此之外,无论是硬素质、音色还是耐听度,它在这个价位都几乎做到了顶尖。
+1
0
1
0
2023-06-16
#耳边一分钟# 达音科 Kima CLASSIC
几个月前,达音科推出了一款外观形象和声音风格都别具一格的耳塞Kima,引发了烧友们的广泛讨论。近期,达音科又紧锣密鼓推出了系列续作Kima CLASSIC——咦,包装盒上的二次元小姐姐哪去了?打开包装会发现,Kima CLASSIC的外观造型和Kima是完全一样的,只是颜色变成了深灰色,甚至线材的外皮也用了深色来和耳机本体相呼应。使用了10mm类金刚石振膜双腔体动圈的Kima CLASSIC刚开箱时声音略为发紧,大概在煲机四五十小时之后会有明显的改善。煲开后的Kima CLASSIC声音整体呈现出非常宽松、舒缓的态势,力量并不重,对耳朵几乎没有什么压迫感,非常耐听。这种宽松感并不是靠降低密度得来的——Kima CLASSIC的密度适中,在整个声音空间中填充进比较丰富的能量。在入门价位中,这样健康自然的风格可以说并不多见。Kima CLASSIC的素质综合表现优秀,和原版的Kima基本是同一档水平,都能在千元价位上立足。其中,动态方面有着同价位并不多见的大气;结像纤细,声音形态鲜活;声场自然舒展;解析力的表现相对比较一般。而在三频方面,Kima CLASSIC走向偏上盘,高频较为透亮,听感较为顺滑,线条感十分明晰,各种演奏细节基本上都得到保留;中频并不太抓耳,厚度不算大,好在声音还有着不错的凝聚力;低频呈现的方式较直接,力度不强,量感适中,下潜深度一般。总的来说,Kima CLASSIC的三频架构还是比较健康的。拿新老两款耳塞进行对比,几乎是一耳朵就能发现差别:首先在三频方面,Kima CLASSIC的中频显然不如原版Kima那样有厚度,人声位置大差不差,但听感上纤薄了不少,聆听男声曲目、风格较为厚重的女声曲目时让人感觉味道不对;高频则在原版已然不错的表现上更加清亮,存在感十足;低频则力量略微加重了一点。其次在风格上,原版Kima称得上干净,而Kima CLASSIC比之还要更加通透,背景相当黑;此外,Kima CLASSIC声音整体厚度也要更薄一点。最后在音乐风格适应性上,原版Kima最适合演绎人声曲目、尤其是声线纤细的女歌手作品,虽说Kima CLASSIC也擅长演绎这类作品,但对其他类型的人声曲目兼容性可能要更窄一些,此外,它对于小编制的弦乐也有不错的表现力。当然,哪怕有着不少迥异之处,两款塞子之间还是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音染较少的音色、优秀的动态,甚至是中规中矩的解析力,等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归根结底,这两款塞子都还是Kima这个家族里面同一脉的两个孩子。选择哪一款,就全看个人喜好了。
5
+1
0
1
0
2023-05-17
#耳边一分钟# final A5000
final的A系列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系列,而且,除了备受瞩目的旗舰A8000,其实final在A4000、A3000这种定位更低的型号上的调音也一直颇有特色和亮点。这两年,final上新的频率不低,更新的品类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蓝牙产品这一块这两年着实是发力不小。而A系列的上一次更新,想想也真的过了挺久了。前段时间A系列终于迎来了一次久违的更新——A5000,定价两千档,蛋蛋在展会上就听了一耳朵并和大家简单分享了一下听感,这段时间正好又有机会体验了一阵子,再来分享点更详细的。A5000采用了final这两年很喜欢用的粉雪涂层,优势在于耐脏耐刮不沾指纹,质感方面见仁见智。而在佩戴体验方面,A5000是基本挑不出毛病的,腔体极其轻盈圆润,大小也适中,佩戴近乎无感。虽说整条耳塞单论质感肯定不如final家的金属腔体耳塞,但换来了这个重量和佩戴感,也是一种取舍。耳机线材采用的是8芯镀银无氧铜(OFC)材质,搭载了final自主研发的6mm动圈单元——f-Core DU。final家的动圈调音一直都做得相当有特点,A5000的风格也大体上延续了那种通透精致的风格,但比起上一代的A4000,它在细腻度和信息量上又更胜一筹。听一耳朵下来,最吸引人的是明亮通透的高频和开阔的空间感,尤其是在演绎器乐的时候,无论是独奏还是小编制曲目,在声场还原度、定位精准度和场面感的呈现上都处于这个价位难得一见的高水准,细腻精致的音色也很是动人。而让我有点小惊喜的是,A5000也并不是那种特别偏科的器乐塞,虽然它的结像偏纤细,中频厚度一般,但女声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在演绎一些新世纪音乐里的空灵女声,还有J-POP那类纤细女声的时候,适中的音染和精致顺滑的结像相当对味。近两年,优秀又有个性的中低端塞子着实不多,不少大品牌都把精力放在高端价位,大多数中低端塞的声音风格往往都做得比较快餐化,像A5000这种调音颇具高级感的中低端塞子还是挺让人惊喜的。上一条让我如此欣赏的中低端塞还是森海的IE 200——一条在千元价位做出了无与伦比的乐感和均衡度的神奇塞子。而A5000虽然也有着出色的乐感,但风格上和IE 200又是截然不同,走的并不是中正少染的路线,而是有着舒服且自然的音染。别看final近两年把不少心思放在了蓝牙产品上,真正要做回这种一本正经的HiFi产品时,他们家实力还是完全在线的。尽管A5000在final的产品体系里定位不高,但在声音风格上依然展现出了final作为一个高端HiFi品牌的底蕴,不管是作为老烧的玩具,还是初烧的进阶器材,其实都相当合适。
+1
0
0
0
2023-03-28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转至
页
GO
3
关注
9472
粉丝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1
弥豆子米袋子
2
moyya
3
MODU律智
4
斑鸠
5
芳心向春尽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