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实实做有源音箱就好了,别天天的发烧发烧的,这音箱很发烧有一毛钱关系吗?光是内部的小数字功放就瞬间没戏了。
Bose的东西注重于“反传统”、“黑科技”和“设计感”, 往往体积很小,做工很精致像是个艺术品。但无奈受限于很多物理法则,于是只能通过内部的“效果器”调出相对讨好耳朵的声音所以往往声音很假。只能说跟同等体积的比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除去品牌效应后,跟同价位的器材比毫无胜算。
同价位的可选的很多,看你自己倾向于什么风格的。听音乐为主的可以考虑2.0音箱,例如漫步者R2000DB,惠威D1080MKII+等,价位在600-700左右,虽然也谈不上什么精品但是总体上的高音解析度和中音饱满度要好不少。如果喜欢低音重的可以选择2.1系列的。Bose的东西更倾向于“反传统”、“黑科技”和“设计感”, 体积很小,喇叭和箱体材质也很一般,只是通过内部的“效果器”调出相对讨好耳朵的声音(有人感觉很假),跟同等体积的比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除去品牌效应后,跟同价位的器材比毫无胜算。
音箱可以采用2千左右的书架箱,例如AE neo1, 天逸童笛7,杰作S15,美之声焦点10等等,还有很多可以自己去比较。功放可以用国产入门HiFi功放,价位在1500左右,例如天逸、八达等品牌。加上线材预算不超过4千,绝对秒杀所谓高端有源音箱。
Bose把精力大都放在了“精致的外观”、“小巧的音箱”和“无线传输”等“非提升音质”的黑科技上。跟相同体积的音箱比算是不错的,但是稍微有点音响常识的人用同样的价位可以轻易搭配出吊打Bose的系统!只能说Bose更像是在炫耀各种黑科技,而不是音质本身,不过这也适合那些不差钱又容易被表面噱头吸引的“小白”。
C50更像是C5的简化版,或者是C3的“炒冷饭”版。阉割了声卡,只有一个3.5输入接口真是“逆发育”。现在稍微好点的器材最起码是光纤+USB输入的,最起码能保证无损输入。从功率、内部解码电路、音频输入接口等等都是各种简化和廉价,说是C5的升级版太牵强了!真正的C5升级版应该是在原有的USB输入的基础上加上光纤输入、蓝牙等连接,并且进一步加强内置5.1声道解码的效果等而绝不是像现在这样各种简化!只能说Bose现在对电脑音箱很不重视,并且也更加利益化了。
我本身就是个十多年的发烧友,一次我跟几个朋友参加了一次小型室内演唱会,两个芬兰歌手两把民谣吉他和一个架子鼓伴奏(所有乐器不插电)一下子就征服了我们挑剔的耳朵。那清纯的嗓音配上现场的乐器无法用语言形容,我们平时讨论音响中的各种“玄学”瞬间都不重要了,只是单纯沉浸在了音乐中。后来我们也意识到,其实这么多年我们喜欢的不是音乐,而是功放中的某几个名牌发烧原件或者是躺在纸面上的几个好看的数据罢了......
想起了一个笑话:给不同国家的人100天时间来设计发烧音响会发生什么?欧洲人用90天的时间去听音乐会,10天的时间设计电路;日本人用90天的时间设计电路,10天的时间听音乐会;中国人用90天研究别人的电路,然后10天时间仿造。说白了,国内真正懂音乐的人并不多,更少有人去过现场音乐会,包括我自己也在内。缺乏对音乐的接触和熏陶,所以很多发烧友更多的是停留在数据上和器材上,比来比去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其实还不如真正去一现场次音乐会就什么都明白了。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