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价
精选好价
全部好价
优惠券
白菜
社区
好文
资讯
众测
笔记
海淘
海淘导航
淘遍世界
攻略文章
百科
商品百科
品牌导航
商家导航
更多
值友福利
金融
汽车
旅游
品类导航
专题汇总
招聘专区
集团官网
商业合作
爆料投稿
好价爆料
写篇文章
视频上传
提报百科
创作活动
条新消息
条新评论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我的关注
我的文章
我的爆料
我的笔记
我的视频
我的百科
我的评论
我的众测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退出登录
个人主页
读书看报的狐狸
+
关注
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多旁听多求教少说大话多微笑。
注册9周年
・
签到2777天
IP属地:北京
芝麻信用评估
授权
后可查看具体分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首页
文章 16
笔记 9
评论 176
牛市真的来了吗?
哎
+1
0
0
0
2023-12-30
读书打卡第6天,《思考,快与慢》读后心得
当一个团队将注意力集中在决策上,特别是当领导宣布他的意图时,人们对计划好的步骤的可行性的疑虑就会渐渐减弱,到最后,这样的怀疑还会被认为是对团队和领导的不忠诚。如果某个团队中只有支持决策的人才有发言权,那么对怀疑的抑制就会造成这个团队的过度自信。事前验尸的主要优点是它引发了怀疑。 引用自《思考,快与慢》 又一个经常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傻笑]不知道各位看没看过《doctor X》里面的医生在开大会的时候就是无脑复议。 再说回现实生活,无效会议的构成也是这样,明明领导有想法,却经常假借开会自由讨论之名,来让大家同意。这种会议既无效,其他人又会趋于认同。真正有想法的领导应该避免。
+1
6
0
0
2020-03-16
读书打卡第5天,《思考,快与慢》读书心得
[口水]今天把《思考,快与慢》看了一半了,越来越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第二部分第11章的锚定效应十分有趣。 举个例子 “甘地去世时有比144岁大还是小?” “甘地去世时多少岁?” 如果问题用这个顺序提问,那么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通常会比只问“甘地去世时多少岁”大 这就是常见的一种锚地效应放进我们日常生活中场景 买:“这韭菜多少钱?” 卖:“8块” 买:“7块行不行?” 这个时候就可以发现,买价的预期价格被锚定在8块,如果缺乏对蔬菜价格的真实信息,交易可能就完成了。不难发现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
+1
5
0
0
2020-03-16
读书打卡第8天,《银河系搭车客》读书分享
[喜极而泣]书名太长没法在标题打全,但是大部分人能认出来《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本着周末休息好好放松放松脑子的想法,看了这部经典的科幻喜剧。今天一上午就把第一本看完了,故事确实精彩,喜剧讽刺的也到位。 去查查看吧。根据法律,终极真理追寻权很显然是一项不可让渡的特权,属于我们这些工作中的思想者。要是有什么该死的机器上线,真的找到了终极真理,我们岂不是立刻就失业了?我是说,要是这台机器一上线,隔天早晨就能告诉你上帝他老人家的电话号码,我们为啥还要半夜三更坐在那儿争论有没有上帝?” 这是书中对哲学家的讽刺,书中这种段子还不少。读起来挺有趣味的。
+1
4
0
0
2020-03-14
读书打卡第7天,《思考,快与慢》读书分享
今天终于算是把《思考,快与慢》读完了。其实昨天也读了好一会,但是忙完了太晚了就没发。 感觉上是读一遍肯定记不住很多东西,但是书内容后面偏向投资领域的,这点对我很有用,我有时候也会问自己。“今天收盘前没买到的股票,明天加价买也不会觉得亏是什么心理?” 书中很好的用框架理论解释清楚了。我们每天都会把股价框定在-10~10的框架之中。如果头脑发热很容易追高买入。
+1
2
0
0
2020-03-13
读书打卡第4天,《思考,快与慢》读后感1
本书第三部分描述了我们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当我们回顾以往时,由于后见之明,对有些事会产生虚幻的确定感,因此我们变得过于自信。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受《黑天鹅》①(The Black Swan)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 Nassim Taleb)的影响。我希望我这“饮水机旁的闲谈”能明智地借鉴以往经验, 同时抵制后见之明和虚幻的确定之感的诱惑。 引用自《思考,快与慢》 [观察]感觉《思考,快与慢》我大概是需要几天才能看完,这本书受到很多投资业的大佬推荐,相当有名。但是没想到你们竟然还商业胡吹上了[傻笑]。这就是好汉之间的惺惺相惜吗! [得意]本书是一本实用的社会心理学书籍。书中的内容经常被人引用。
+1
4
0
0
2020-03-09
读书打卡第3天,《事实》读后分享
[傻笑]这本书在开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作者作为TED演讲者,会经常在全球各地演讲完之后表演绝活:吞剑[装大款] 说回《事实》这本书来,我觉得本书不仅在告诉大众用数据说话,还得用正确的看法来看数据。书中不同段落对数据加工,恶意炒作都有描述。结合实际来看十分有趣,例如全球变暖,早些年真的喊的很厉害,但是随着机构夸大事实,失去公信力之后。少有人再提起全球变暖这一事件的危害,这就是书中作者说的机构需要依靠数据说话,但不要夸大,否则自己要食恶果。
+1
4
0
0
2020-03-08
读书打卡第2天,《潜水艇》读书心得
最近俩天有不少糟心的事,所以在昨天看完了《金融炼金术》之后。今天选择读伊坂幸太郎了。 “正因为无法赎清会感到痛苦,才不应该去赎清。这才是真正的惩罚吧。绝不能做让自己好受的事,必须一直处在痛苦状态中。可是,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原文中这段算是作者对人曾经犯过的错的一种引申,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对他人造成过伤害。究竟该如何处理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我想伊坂幸太郎先生的看法是:请你好好背负自己的罪孽,你既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来减轻罪过,也不要因为曾经的罪过而放弃点以后的生活。好好承担,让你心中的罪不断的提醒你未来的日子。
+1
5
0
0
2020-03-07
读书打卡第1天,《金融炼金术》读书心得
我们对客观标准有些过分倾心了,甚至赋予它们原本所不具备的价值。利润—净利—效益—本身成了最终的目标而不再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我们狂热地用金钱标准去衡量一切。艺术家的价值取决于其作品的售价,更糟的是,我们还常常指望能够从一些本该出于其他动机的活动中获利,政客们收取演讲费、兜售回忆录;白宫顾问成了院外活动家;负责采办的将军们竟相追逐企业里最赚钱的职位;为主管机构服务的律师们也莫不如此。利润动机无所不在,如果单纯的思想追求而不是利润成为动机,我们甚至感到难以接受。美国总经理发现很难理解他的英国雇员:因为他们不愿搬家,居然可以拒绝一份好得多的工作。南非的黑人宁愿毁掉自己的文明而不肯容忍种族隔离,这在我们的眼里纯粹是一种野蛮行径—更不必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了,那绝对是超出我们理解力之外的东西。那些能够驱动人类的各色各样的价值不可能充分地转化为客观的尺度。正因为个体价值标准如此混乱,我们才提出了以利润和物质财富作为标准的价值—甚至上升为某种超级的价值尺度。然则,很明显这只不过是一种过分的夸张。—《金融炼金术》索罗斯 看见大妈上有读书活动,恰好今天刚读完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我也来说说。 要是没读过这本书,很难想象上面一段对于资本市场的意识形态的看法是出自一代做空大佬索罗斯先生。我对索罗斯的了解不多,加上媒体一直对做空这事持批判态度,导致我本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经常认为做空是某种作恶行为。直到读了本书,我完善了我的投资价值观,认识到了投资这一行为很难在传统道德标杆的上评判。
+1
5
0
0
2020-03-06
3
关注
48
粉丝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1
斑鸠
2
luyun0202
3
文艺拾光
4
汽车世界
5
纵笔浮生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