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你说的是“没有超过2000的”哦,不是“只值2000”。怎么,书没读好也就算了,记性也不行了?你要不要翻翻评论区记录去?我就问你2188有没有超过2000。
1.2188不贵,我有比2188更贵的耳机。2188这个价格我打出来不是为了体现贵,是为了打你“没有超过2000的”的脸。一般缺什么,总觉得别人在炫耀什么。2.坐飞机戴降噪耳机睡着的多了去了,不止我一个。第二次建议你去飞欧美的航班看看。你睡不着可能是神经衰弱,建议去医院看看,找找自己的原因。3.我的听力没问题,因为关降噪后我能听到明显噪音。我体会到的降噪效果,是一个相对效果。而不像你,追求“一点噪音都没有”
1.我不知道你哪个犄角旮旯的城市。上海地铁的噪音远大于飞机。大到airpods开最大音量都不能完全听清的程。地铁票不贵的,多坐坐地铁吧。2.地铁最大的噪音来自轨道、风对车身的摩擦,而不是电机,跟是不是电驱没关系。3.高铁我每个月都坐,我只坐靠窗位置。大概有50%左右的几率碰到位置合适的,我头会靠窗,没有感觉到和不靠窗有明显差异。而且我戴的是freelace pro这种便宜耳机,降噪依然有效。3.我所有的回复全部手打,包括原理那段,你不信可以复制到百度看看有没有跟我一字不差的?真正掌握原理的,是不需要百度的谢谢。
不好意思,我买的时候2188元。我记得我们讨论的好像是有没有超过2000。打脸疼吗?另外,我坐飞机头一律靠着,因为我要休息。有效。非国际长途的时候,我的1000XM3可以让我睡得很香。你多找找自身原因吧,谢谢。
1.你真的应该去补习一下声学,还重本呢,喷了。声音的本质就是震动,空气的震动是震动,座椅的震动也是震动。最终都是让纤毛震动产生电信号进入大脑产生声音的认知。在空气中的是正向声波,在座椅上的也是正向声波,频率是一样的,最终都可以被降噪耳机发出的反向声波抵消。这已经是我第三遍描述原理了,多读读书吧,百度教不了你这些。2.你问降噪效果,本楼里有个兄弟已经回复了,降噪90%。我个人没法量化,但飞机上可以让我用在安静室内一样的音量清晰的听到音乐,这就是效果。关闭降噪,我的音乐音量必须上升。这两个亲身体验还不够说明问题吗?当所有人都觉得有效果的时候,你觉得没效果。
我说的长途飞行是上海到纽约这种客机航班乘客用的,关航空降噪耳机什么事?建议你多看看中国飞美国、欧洲这样的航班里,乘客戴降噪耳机的有多少,没效果他们戴个寂寞吗?为了赶个时髦?
依据RTINGS的测试数据,QC25的降噪能力大约为QC35-2的93%左右。音质很难量化测试,但降噪能力测起来很容易。还逆向升级呢,喷了。你看看这楼里你已经大放了多少厥词了?从原理、到数据到价格,没一个对的,喷了。
建议你去查一下surfaceheadphones、1000XM3、拜亚动力乐谷这三个耳机刚上市的时候多少钱,有没有超过2000。没错,老子就是首发买的,等不及后期打折,有某宝订单截图为证。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啊。对自己好点吧,2013年才开始玩耳机,有啥值得得瑟的吗?你开始玩耳机的时候,我大学都毕业6年了
1.飞机噪音发动机发出的,发动机通过机身固体传播和通过机舱空气传播至少各占一半,除非你机舱是真空状态。由于空气转播震动的效率远大于固体,空气转播一定是大头。2.同理,高铁、地铁、公交车的噪音都有固体传播的参与,如果飞机降噪无效,那这三样降噪一样无效。请问还有什么降噪是有效的?你买两个耳机只为了降星巴克的噪?3.哪怕机舱真的是真空,声波只通过机身传播,降噪耳机依然有效(假设只有耳道内有空气)。因为噪音最终是通过耳蜗的纤毛形成正向振动体现的。反向震动哪怕是从耳道里的空气传给纤毛,依然会在纤毛上形成反向震动。所以我说降噪的原理和传播介质无关。4.生物不及格、声乐不及格,请你以后别跟重本的人对话,重本会笑趴的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