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过我们。实际上也不一定是冷数据归档。 它写数据方法和ssd 本质上是一样的。 要求先擦除再写入。 每次写入要求写入256g。然后写的时候不能读。 也就是说,它上面最好有一层文件系统和cache层。 我写入数据,要先凑够256g 才落盘。 通过cow 文件系统保证永远不会有修改写。然后元数据全落到ssd 中,保证不需要hdd。永远是大块io。 这样一点问题没有。
真正的问题是,你付出了这么多研发成本,你的收益呢?我记得22t 的叠瓦盘可以刷成20t普通盘,大约就是这个比例。 也就是说你付出极大研发成本,只能得到10%的成本优势,hdd 在存储系统中,每个盘位还要额外付出机架,服务器成本。最早也许成本优势也就5%。 也许云这种使用量大的场景,能cover住研发成本。我的想法是,你要是有比如50%成本优势,我肯定能研发专门的文件系统,你现在这个差价,不够。
是故意有数学方式来偷换概念。 我这样说吧。 如果一辆车,电池20度,冬季续航100km,另外一辆车,电池40度,冬季续航50km。 两车标称续航都是100km。 很明显前面的车更好。 我现在不管用什么方法,把前车电消耗19度,后车也消耗19度,以示公平。 按照dcd的算法,前车续航达成率5%,后车续航达成率50%。 实际上算法应该是前车理论续航5km,实际续航5km,达成率100%,后车理论续航50km,实际续航25km,达成率50%。 dcd 分子是耗电后续航,分母是耗电前续航,这个能除吗?
移动有任何29以内长期的卡可以发深圳的吗?虽然可以一年一注销,太烦了。淘宝找了一家说深圳涉诈,不发。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