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误会我的意思了,大概是我没说严谨误导了你。我并不是指靠调教能提高热效率,而是指把热效率在他们的体系下发挥得尽量的好,尽量跟他们平台软硬件的应用场景匹配好,是理想自家跟自家比。好比用同一平台,不品牌厂家的车企都会使用,但是否把该平台在他们体系下发挥最大值,尽量少受别的一些瓶颈限制。至于你后面说的,那是另外两个问题。我回复的那点,只是为了说明,增程式的应用,使该1.2t的汽油机内燃机的热效率贴近了汽油机的最大值,以此去与内燃机作为发动机去驱动车,是不一样的。就是为了说明这一点。
关于理想one,看到很多诸如“1.2t三缸机卖30多万”“新能源车比油车油耗高”“脱裤放屁”等,怕是陷入了没有从用户出发去思考产品的思维闭环,就像移动互联网之前的产品设计师思维——那时候没有“产品经理”的概念,设计产品从僵化的参数比较、经验主义的惯性思维出发。试梳理一下观点:1.关于选取1.2t三缸机是否合适,楼主说得很透彻了,这是“发电机”而不是“发动机”,这种使用方式可以让这台汽油内燃机的热转换效率保持在自己最佳的工况下(汽油内燃机,最高应该能接近40%吧,这点要看“理想”的调教功力了),而内燃机用作日常发动机的场景,直接提供动力,当然是无法保障在最高效率的工况下将化学能转变为动能的,如楼主举例的怠速等场景。2.解决如上、广、深等限牌城市,直接让车主不受购车牌照影响。3.解决没有自有车位用户群充电不够便捷的问题。4.用加油的便利性,解决了新能源车里程焦虑的问题。看到很多论者提到150度电池、换电站、充电站日后将比加油站还多等观点,这些或许说的都对,但实现的时间点都不是当下“马上”能实现或者已经实现了的,对于理想one的受众决策而言,是远水与近火的关系,如果一两年内没有购车刚需的人而言,“等等党”总是能获得更佳的出手时机,这已经是两种不同的用户画像了。5.说是比1.6排量燃油车还耗油的,举例奇瑞等车的那位论者,当时也是没有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出发吧?在考虑诸如理想one这辆车的潜在消费者,在作比较选择的时候,肯定不是拿这辆suv用途的车跟那些小的乘用车去比较的,居家乘用6座车,至少已有或者将有二孩的车主,他考虑的是哪些点?恐怕连5座suv都不是这个用户群体涉猎的目标所在。脱离了用户需求去谈产品,跟纸上谈兵无异。理想one的销量,已经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就好比从来都有很多的人喷iPhone如果地贵、如何地落后(很多原生应用不如A家的“先行先试”)、外观如何万年不变,可架不住单一型号销量,iPhone就是能毫无悬念地保持在前排位置。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