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3千都是玄学,一根电线卖几百上千,其实根本都无法用示波器测出来。一点都不符合科学的精神。几百块千把块的东西,厂家还会放个频响曲线出来,说明自己的东西确实降低了失真,而再往上的产品,除了用点真皮代替PU,木头代替塑料,折腾不出什么花样了。你要说他不值,他就说你是木耳,和皇帝的新装一模一样
这个计算方式有问题,根本不具备参考价值,截图上所示电价1.85一度,而且又是坐满了人又是开空调的。还说是12度的气温下开的,这气温你开啥空调?电车在春夏秋三季都很省,只有冬天制热比较耗电。而且拿卡罗拉来比,那是最省油的A级车,这是个两吨重的suv,能比吗?要比起码拿哈弗h6或者福特翼虎之类的比较重的suv来比,这样标准的suv,正常在城里起码10-12个油,看堵车情况,h6有人能开出15个油,如果你像开电车那种地板油的话,15个油妥妥的。我自己有三辆车,一辆两吨多重的C级轿车,95的油,平均12个油,有个紧凑型suv,平均是11个油,烧92的,都是2.0t的发动机。家人通勤买菜用的就是这个威马,不过是2020款,刚买几个月,秋天在城里高架路百公里16度电左右,冬天开了空调可以达到25度电,越冷耗电越多,零度左右气温22度电,今年比较冷,寒流来的时候长三角零下七八度,电耗可达25度。这车400版的电池是52度,冬天充电没感觉电池容量变小,每充10%确实需要5度电。长三角的大城市到处都是充电桩,每度电7毛到1块不等,少数超过一块的充电桩根本没人用,都是落满灰尘。我家小区物业不让装私桩,投诉到12345,物业也不给居委会面子,问题无解,只好周末去商场快充。每周逛两次综合体,完美解决问题。秋天一周一充,跑300多公里妥妥的,冬天不行,超过80%之后每小时只能充进去8度电,90%之后更慢,而且冬天更容易突然断电,所以尽量20%就得考虑充电的问题,这样一来,每次只充35度电左右,这个电量冬天只能跑150公里。所以每周妥妥的充两次。家人每天通勤40公里,周末一起出去玩也开电车,每月平均跑2000公里,总耗电大概500度,家门口的快充桩7毛多,每公里花费大概在1毛8,秋天十几度的气温时大概1毛2。家里可以装桩的,不用算太多,十几万的电车,开8年妥妥回本。如果买四五十万的蔚来,那是怎么算都不划算的,买个同样尺寸的凯迪拉克xt5,各项配置差不多,加8年油费和他一个价,关键续航还不行。电车近期只适合买便宜的,把政策的便宜占足,这才符合值得买的精神。考虑什么保值率,那有什么意义?谁非要开个两三年就换车,是因为没有甲醛吸不痛快吗?
太阳能和部分储水式电热水器温度不容易调节,是因为你家自来水的水压太大,而花洒没有混水器,只是个普通三通,当冷水部分开的大一点,热水就会急剧减少,反之冷水则会太少。这是因为一般三通阀只调节流速,不调节水压。这种恒温器,原理则更复杂一点,可以把冷热水的比例用一个旋钮确定好。不要看上面写了个38度,其实出水温度是与冷热水的源头温度相关的,如果是太阳能热水器,每天日照时间不同,上水的量不同,出来的水温也是变化的,如此一来,还是要每次洗澡重新调节,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设定到多少温度就能出多少度的水。一般普通花洒,质量好一点的,也可以实现类似效果,唯一区别就是冷热水比例调节靠的是球阀的孔,没这个调节精细而已,并不会出现因为其他龙头用热水,水压改变之后出水忽冷忽热的情况。
现在依法治国,小区属于业主,而业主又委托给物业了,所以这个问题就无解了。其实要是国家一句话,把充电桩纳入基础设施,和水电煤一样,只要业主自己找供电局,付了安装费就上门装,不和物业打招呼,其实它们也不敢怎么样
系统各有特色,这个略有点用不惯的地方是手指滚屏不太适应。其他手机都是根据手指滑动的速度,往上翻特定的距离,手会渐渐适应,而这个根据你手指离开屏幕的时间和距离判断上滑多少,感觉上有点怪怪的。当然,点击按钮很准确,而且顺手很多,这个系统过场动画少,除了应用冷启动,其他时候感觉比别的手机更快。
北方人可以买柴油加热的威马,不要听那些人说什么电车还要加油,一个冬天才加10升油,55块钱而已。比电加热还省,北方电加热太耗电了。柴暖是成熟产品,又不是发动机,体积重量都很小。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