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比较遵循不去否定任何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贬低的态度,每个硬件被设计出来肯定是有其硬件设计者的思维与其对面向市场的考量,假如某些人不喜欢完全可以不去在意这个产品,而不是一味的去贬低。因为这个产品也不是以这位贬低者为销售对象而设计的。
vaio我从最早的S56到sz再到Z1/Z2和最后的pro与dou11都有购买,除了最后那台DOU11屏幕这个坑以外,其他的本子都很不错。日本的本子设计逐渐向移动办公与轻薄多功能接口方向发展,如富士通与NEC的本子和vaio的sx12设计都差不多。而欧美与国内的这些笔电新秀的设计却是全金属外壳,极度薄(但不一定轻)外加一个C口充电、外设、显卡、等等一口集成,把简约发挥到及至。但说实在的,买这个本子的要么就是女生,要么就是学生,要么可能就是文员,外加极少部分的专业人士。
我用电脑从2006年至今也只使用vaio、thinkpad还有mac,说实在的当年的17寸大飞机真的很喜欢,但当时的mac接口一应俱全,并且还给你带个待机呼吸灯和电池电量灯,但现在这jilao库克的审美够奇葩一切玩简化,然后卖配件搞利润最大化,但国内这帮粉们却很吃这一套。
笔记本硬件(包括其他电子硬件的外观及功能)设计无外乎就是以日本设计为主的亚洲线条与功能并重的东方美学,与以美国硅谷公司团队设计的以简约xing冷淡为主的新北欧简约西方美学。
恰恰APPLE通过iPhone4的成功带动国内电子产品审美风向,简约平面化代表时尚,然后就是国内的硬件厂商拼命的效仿这种硬件设计。然后现在发现很多设备使用都需要转接头。同时也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这个SX12很不错,一些用它和mac系对比说不轻薄或VGA接口无用的,可以不用考虑了,因为这个本子本身也不是面对这种用户的,可以说sx12属于面向于传统的商务本,其机身接口全部是为商务差旅,或项目演示和快速的数据分发考量而设计的。
国内有些本友的思维认为商务或项目演示就是那种拿着Mbp或air做一些图片或建模演示,再不就是ppt之类的那种白领小资感觉的,再不就是程序员在mbp上安装xcode做一些ios项目或安装visual studio。但在欧美或日本的企业还是相当传统的办公方式,用传统的OA系统,用传统的项目报告及会议演示,所以他们需要即轻薄又要接口齐全的工作用笔记本电脑,MAC在国外大学中或极客群体中用的多,在美国或加拿大其实买的最好的还是dell的传统笔电,还有些“产品。现在我们国家网络信息化发展很快,都快要脱离纸币了。所以给很多人一个错觉就是很多旧有的设备协议或接口应该淘汰,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所以突然间出现了比较传统的设计就会被认为是无用的,其实这个只能说明你队医这个产品不是其最直接的售卖对象。需要的多少钱都会购买,不需要的免费也不会要,所以没必要去贬低。
移动工程师调节爱立信的基带设备还是需要9针串口的,有抱着T40的怕是1楼的那位大兄弟没见过,真要是有轻薄本带串口,那帮工程师不得乐疯,1楼的大兄弟不懂得背着砖头机翻山越岭如同取经一样的辛苦。
感觉差不多,很多喜欢mac的肯定又坐不住了,我是什么好用用什么,vaio从最早的vgn-s开始买到最后的pro,thinkpad从T60买到X230,mac从最早的钛书逐渐升级到现在的2018,另外还有个surfacebook1高配,比较喜欢笔记本,但出门说真的,喜欢带vaio,最主要的就是轻。纯铝机身即使是最简单的surfacepro4也很压手,更别说air了。但论屏幕来说mac的屏幕和盖上屏幕装包里就走这两点很不错,但macos和win的文件传输共享真的很闹心,早期传输文件名乱码,压缩包错误,读取ntfs分区还得敲命令,U盘弄不好就毁文件....各种悲催。 现在都支持exfat还能好些。
其实出门最烦的就是带一堆一堆的线,适配器,还有扩展坞。其实就是追求的是简单,开机就能用,接口兼容好。mac有时在一些硬件设计方面真的很反人类。
还有人说通过无线传输什么的,求WiFi密码像条狗的一堆一堆,用手机热点还能碰到信号不好,iphone的因特尔基带芯片信号分分钟骂街。
surfacebook,是没有体会到那个重量,还有那个怕被挤到的铰链,我有个高端版的surfacebook1,现在屏幕有些鼓起来,好像是电池有些鼓包了。
按照楼主图片上的样子,这机器应该是日本企业淘汰机,顶多拆解清灰换些损坏零件,外壳应该是原壳,因为我买过一批这种机器,基本都是原壳,日本企业退役的机器基本上都很新。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