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价
精选好价
全部好价
优惠券
白菜
社区
好文
资讯
众测
笔记
海淘
海淘导航
淘遍世界
攻略文章
百科
商品百科
品牌导航
商家导航
更多
值友福利
金融
汽车
旅游
品类导航
专题汇总
招聘专区
集团官网
商业合作
爆料投稿
好价爆料
写篇文章
视频上传
提报百科
创作活动
条新消息
条新评论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我的关注
我的文章
我的爆料
我的笔记
我的视频
我的百科
我的评论
我的众测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退出登录
个人主页
我是小小透明
+
关注
Ta好神秘,什么都没有留下。
什么值得买生活家
・
爆料达人
注册8周年
・
签到3005天
IP属地:山东
芝麻信用评估
授权
后可查看具体分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首页
爆料 2148
文章 16
笔记 7
评论 1331
专栏 1
第六天《一切都在流动》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背叛良心与理性。” 对于苏联时期的文学,已经阅读的算是比较多了,通篇阅读下来,这些作品无疑是在反复强调一个东西:良心。格罗斯曼的这本书无疑也逃不过这个怪圈,通篇让我们捍卫记忆,捍卫良心。却一遍遍的在故事的现实上面丧失了记忆,缺失了良心。故事和丘科夫斯基卡娅的《捍卫记忆》挺像的,绝望的抗争,最后变成了历史的尘埃。 “国家的机器一旦建立在扼杀人的自由的基础之上,那么,它愈是强大,人的尊严、良心乃至个体的生命都会受到肆意的践踏。” 法国作家马尔罗有一本以1927年上海工人罢工为主题的小说《la Condition humaine》获得了1933年的龚古尔文学奖。la Condition humaine意为人的境况,即人在历史面前的抉择,选择抗争还是妥协。很显然《一切都在流动》这场故事中选择的是妥协,行云流水的故事脉络,一切都在流动,往事都如烟云。
+1
1
1
0
2019-04-15
第五天《海街日记》 被回忆束缚了人,停留在情感的困境之中,HE的可能性只存在一种,BE的结局却有无数种。其实我们只要不丧失对未来的信心,认认真真去过生活,终归是能见到回报的。幸和铃的感情、复杂的友情、裕也的残疾、隐秘的爱情、善良的小三,故事交杂着一起,实实在在的生活。
+1
0
0
0
2019-04-14
第四天《论自由》 第五章本书教义的应用 密尔在终章试图讨论自由的边界,他一反常态的认为干涉别人的事务通常并不是侵犯他人自由,如果干涉使用的方法是社会所不承认的,比如说背叛、欺骗等等这个时候才被看作是对自由的侵犯。显然密尔的自由观还是基于资本主义财产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自由是公众自由所有人的自由,自由是一种天生本性,每个人都没有不要自由的自由。
1
+1
0
0
0
2019-04-13
第三天:《三秒》烧脑神作,运用反射的图像,扩散然后再聚焦,中心事件是一场案件。小小的事件却与整个宇宙联系在了一起,与你、与我、与他均有关系。奇妙的是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场案件,更关于背叛、爱情、苦楚种种。画风虽然不美妙,但是依旧难掩其光辉。
+1
0
0
0
2019-04-11
第二天:《一封如此长的信》 我没想到非洲的文学竟然能写到这种程度。 我们这两个月吃瓜了李胜利事件、豆红马华灵老师评论说这是“me too”运动在韩国的发展。 大上周《南方周末报》文化板块恰恰也是以女性主义为标杆,作为潜藏的线索。这本书恰恰符合了《南方周末》中所有的评论与隐喻。 关于女性对制度的反抗,在不断走向现代化、文明化的塞加内尔,骨子里却依旧抛弃不掉“一夫多妻”的传统。主人公拉玛杜莱用看似悲壮的妥协做无声的反抗,比起她那早已与丈夫离婚独立生活的朋友阿伊萨杜,她的选择似乎更加的具有英雄主义,她对抗的是制度,也是潜规则,而她的朋友在制度下看似独立实则却选择了妥协,甚至成了制度的一份子、一块运转零件。 这本书绝对是近些年来被低估掉的一本书。想说的更多一些,无奈也说不出来了。
+1
1
0
0
2019-04-10
第二天《政治的细节》 什么是恐怖主义? 美国反恐专家布鲁斯·霍夫曼教授的一篇短小精悍的论文,试图来释义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的定义显然是一个难点。 2018年美国福罗里达州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是否属于恐怖主义?很显然这个事件具有恐怖主义的所应具有的影响—它造成了社会的普遍性恐慌。但是显然它并不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政治性的、具有明确组织的暴力行为,这场枪击案的枪手尼古拉斯·克鲁兹则是出于仇恨心理,并予以社会报复性行为,虽然有恐怖影响但终究还不是恐怖主义。 个体的行动难以称得上是恐怖主义,但在网络化时代,通过网络构成的跨国界、跨地域性的恐怖组织,其恐怖行为是分散的,其领导结构是无领导化的,其行为是服务于明确目的,即最终改变某个“体系”。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个体与恐怖主义这个集体性名词所联系起来。 当然恐怖主义有的时候也打着“自由战士”的旗号,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界定终究还是要归结于国际关系之中,也就是说“恐怖主义”与“自由斗士”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往往一个国家界定为恐怖组织的团体,另一个国家却认为这个团体存在是合法的。在叙利亚内战中,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在俄罗斯和中国的眼中是标准的恐怖组织,而在美国眼中则是“自由的斗士”。定义的不同造就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其根源还是存在于大国间的博弈。 这也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隐秘的手段—武装颠覆,无论是最开始的阿根廷的“肮脏战争”、尚未成功的“猪湾事件”,还是当今的利比亚和叙利亚战争。这就使得“恐怖主义”变得极难定义,不过,有的时候恐怖主义也不失为一项有效的外交工具。
2
+1
1
0
0
2019-04-10
第一天:《日本未来时:日本科幻与科幻日本》 用了一天中琐碎时间,读到了円城塔的《内在天文学》。非常有意思的一本集子,各个科幻流派业以成名的大师以“日本未来”为题进行创作,在语境的不断变化中给予读者极其舒畅的阅读感受。 私以为前六篇最值得留名的是刘宇昆的《物哀》和伊藤计划的《无差别化引擎》,巧的是这两篇作品也各有耳熟能详的电影对应,《物哀》对应《流浪地球》、《无差别化引擎》对应的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不同的是《物哀》的英雄主义非常平淡与素雅,仿佛生死只是朝夕,没有轰轰烈烈,如秋红叶落。《无差别化引擎》则是惯用的日式讽刺,一遍遍在扣问人性,反思战争,探究战争对人的异化,显然是“比利林恩”换了一个壳子。(结局挺有讽刺意味)
+1
1
0
0
2019-04-09
12
关注
5964
粉丝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1
哈687
2
斑鸠
3
数码和汽车分享
4
多多神器
5
可爱的小cherry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