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遂穿是随着制程进步(14nm 以下),浮栅晶体管整体结构缩小,隧穿层相应变薄,导致电子无法有效禁锢在浮栅层中。堆叠层数主要取决于蚀刻技术。长存能赶英超美也是在于先进制程不适用于制造 nand 闪存。
说得玄乎其玄,其实就是将牙膏厂的驱动集成进自家的ssd管理软件中,鼓吹的不过是主机缓存托管技术。至于第二部分,就是s.m.a.r.t(硬盘自检分析报告技术),但凡是个ssd工具箱都有,就是cystaldiskinfo 软件下方的 05、0e之类的数据。
工艺不成熟浮栅晶体管缺陷多关不住电子,一段时间后要么数据蒸发要么读取时需要先纠错重写数据。
简单地理解:将SSD看作主机,没有外缓相当于 cpu(主控)直接读取硬盘数据,有外缓就是 cpu 读取数据时会先让内存去找。倒不是说没有外缓只适合做从盘和游戏盘,确切地说是有外缓更适合做系统盘。
外缓就是内存颗粒,速度比闪存快1-2个数量级。没有外缓只能靠主控内的sram或nvme 1.2标准开始的hmb(从主机内存动态划出1-64m内存)存取FTL映射表,映射表相当于文件的目录索引,标准比例是1:1000。sram的问题是容量太小,你可以将主控看作cpu,sram就是cpu的缓存;hmb的问题则是需要经由cpu传递数据读写取命令,虽然比闪存内读写FTL快,但延迟较外缓高,且空间小,没办法存储完整映射表,大量的随机读写得不断加载文件对应的FTL。至于SLC Cache 跟系统就不大沾边了,系统的固定文件从TLC直读,小部分在使用中会更新的文件才会临时存放在 SLC Cache,如果写入大文件造成ssd出缓,那这部分文件也会被转移进TLC,除非再次更新。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