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身份认证
数码领域爱好者,只玩手机,所以在值得买上面只发一些关于玩手机方面的知识。
优秀视频创作者
注册4周年签到1天
IP属地:山西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再次见证历史,比亚迪10月销量破五十万台
再次见证历史!比亚迪公布10月销量,突破50万台,可以说这是中国汽车绝无仅有的时刻,月销502657辆,比亚迪成为中国车企及世界新能源车企单月销量记录创造者。很多朋友可能对502657辆没有什么概念,根据乘联会官方数据显示,比亚迪10月销量比南北大众历史最高单月销量的总和还要多、比特斯拉月销量最高记录的两倍还要多,而且今天比亚迪还在保持高速增长,月销50万不是比亚迪的上限,只是一个开始。9月乘联会数据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3.3%,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朋友购买新车会选择新能源汽车,同时今年比亚迪海外销售超过32万辆,进入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全球朋友的信赖和认可,这背后离不开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通过不断投入和研发,让我们国家在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走在世界前列。比亚迪今天的高速增长是多年来坚持研发投入的结果,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研发投入333.2亿,算下来每天研发投入超过1亿,厚积薄发,易四方平台的四电机驱动技术、第五代DM的超低油耗、云辇车身控制系统,都给产品注入强大的基因,保持了超高的核心竞争力。比亚迪腾势、仰望、方程豹高端品牌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作为百万豪车,仰望U8销量已经超过5000台,比奔驰G级销量还高,腾势D9多次蝉联高端MPV销量榜首,得到大量车主的认可。豹3和豹8也都蓄势待发,期待一波方程豹的精彩表现吧!今天中国汽车品牌正在走出国门,用我们先进的技术改变世界,比亚迪为首的中国品牌正在为全球绿色交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同时比亚迪在海外多地建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更彰显我们大国风范,可以说未来全球汽车市场,我们中国新能源品牌必将占据主导地位。
2024-11-05
比亚迪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投入一直名列前茅
说起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作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比亚迪上半年公司营收3011.27亿元,超过上汽集团。在全球市场,比亚迪7月销量跃升全球第三,仅次于丰田和大众,而且这个差距还在不断缩小,准确数据显示比亚迪第二季度已经超越本田成为全球第七大车企。在汽车行业这个大舞台上,比亚迪已经实现全球市场突进,今天比亚迪已经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泰国、巴西、匈牙利等多地建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加快新能源汽车普及,比亚迪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这背后是比亚迪一直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202亿元,同比增长42%,正是因为如此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所以你可以看到比亚迪有第五代DM、刀片电池、e平台3.0、易四方、云辇、CTB车身一体化等一系列新能源技术。大家光看冰冷的数字可能没啥概念,给大家做个对比,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要比同期利润高大概66亿元,而且过去的14年比亚迪有13年研发高于净利润,到今天比亚迪研发累计投入超过1500亿元,A股有5300多家上市公司,比亚迪研发费用在其中排名第一,比宁德时代、中兴、中国移动等公司研发费用都要高很多。坚持自主创新对背后更是比亚迪对于人才的追求,今年各大公司都在减员,但是比亚迪校招超万人,有十万名工程师奋斗在研发一线,比亚迪目前的人员中研发人员超过80%,上半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高于特斯拉,更是相当于理想、长城、吉利、长安四家公司的总和,可以说自主创新已经是比亚迪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在今天新能源这个大背景下,比亚迪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中国汽车的成功更是理所应当。研发费用高于净利润,放眼全球也就是比亚迪可以一直坚持下去,这也让比亚迪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可以说迪子就是中国汽车“研发之王”。放眼全球,只有技术领先、创新突破才能赢得市场,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用先进的技术、稳定的产品一步步立稳脚跟,我想未来中国自主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影响还将进一步扩大,出口量还会持续增长,必将占据主导地位。
2024-09-10
新能源渗透力超50%,国产自主品牌功不可没
传统燃油车迎来“诺基亚”时刻,真的要被时代所抛弃了,今年4月上旬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达到50%,到今年7月份全月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肯定是持续上涨,最终燃油车会成为“小众市场”,而新能源绿牌正式成为多数派。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提前11年完成国家规划目标,这一切背后最不可忽视的就是比亚迪,多年来比亚迪一直坚持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并且最早做出了放弃生产燃油车的决策,今年5月推出的第五代DM技术,更是让混动车的油耗进入“2”时代,让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者的最优选,新能源汽车全方面超过合资燃油车,比亚迪占据了1/3的贡献,功不可没。技术创新是推动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根本,国产新能源汽车依据先进的技术,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上面已经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在保证省油、智能、安全的同时,产品价格还更低,比亚迪秦L DM-i价格只有9.98万元起,体验堪比20万元的燃油车,而且插混的出现实现了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经济实用,多方面吊打传统燃油车。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多数人选择国产新能源汽车,使得德系、日系等品牌销量下滑严重,甚至某些品牌已经退出中国市场,就算降价也依然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反观我们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多次拿下销量冠军,2024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前十的品牌,中国品牌拿下其中的六席,比亚迪更是多次蝉联销量冠军,稳居榜首,深受消费者欢迎。汽车强国四个字离我们越来越近,中国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家的支持,也是我们国产自主品牌坚持创新和不懈努力的成果,2023年中国以491万辆的成绩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今天我们国产新能源品牌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助力绿色发展。
2024-08-11
今年最值得入手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方程豹豹5
如果你问我今年最值得买的新能源汽车是哪款?那么我想方程豹豹5你绝对不能错过,作为比亚迪旗下个性化品牌,方程豹发布了豹5全新的价格,售价23.98万元-30.28万元,同时方程豹品牌宣布开启更大的个性化市场,未来有豹3、豹8等多款车型出现,那么为什么我说现在的豹5不容错过呢?下面给大家一一分析。(1)技术强悍,方程豹作为比亚迪旗下的个性化品牌,比亚迪在混动上面的实力毋庸置疑,国内数一数二的存在,卖出两台混动就有一台是比亚迪。豹5搭载的DMO混动是专门的越野平台,综合功率505kw,这套混动系统穿越沙漠、雪山等复杂地形,实力得到了很好的见证;豹5的云辇-P更是百万豪车仰望U8同款,有140mm的高度调节,45°爬坡、跨越障碍都是轻轻松松。(2)油耗低,经济实惠,很多越野车型因为油耗太高,很少在城区使用,但是豹5不存在,豹5开启了电驱越野的先河,城市短途出行用电,长途越野用油,得益于DMO混动系统的技术先进,豹5馈电油耗只有7.8L,综合续航超过1200公里,用最低成本满足我们所有出行方式。(3)体验全面,豹5有6kw的外放电功能,出门露营很方便,车里有冰箱、彩电、大沙发,可以说是一台方盒子造型的豪宅。安全是新能源汽车永恒的话题,豹5使用了CTC与底盘一体融合的布局让整车质心下移,做到了50:50黄金轴荷比,提升了38%的大车架扭转刚度,真正做到了车身的稳定、安全。出色性能打造不止越野的体验,今天豹5产品价值远超价格,在这个价位下,豹5满足了全场景使用、个性化、高度舒适多方面需求。特别是今天很多年轻人平时家用,偶尔周末出去“越野”一下,再加上豹5方盒子造型的设计,理所当然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越野。豹5这次是真正的“技术平权”,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品优化,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最后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受益。这么高性价比的产品,“不买就是亏”,同时豹5也是一条鲶鱼,促进整个新能源越野行业发展,也希望中国品牌一起加油,用最好的技术给国人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
2
2024-08-02
SUV油耗进入3时代,比亚迪两款新品太强了
SUV顶流宋家族的新朋友来了,刚刚发布的比亚迪宋L DM-i和宋PLUS DM-i两款新车,彻底改变SUV市场,在第五代DM技术的加持下,两款新车的油耗进入“3”的时代,综合续航超过1500公里,甚至部分汽车媒体的测试下,可以跑出2000公里的水平,不得不说比亚迪的实力真的太强了。宋 L DM-i售价13.58万元起,有75km、112km、160km三个版本可以选择,搭载的第五代DM技术,发动机热效率可以达到46.06%,量产车里面最高的热效率。这一强大的技术首次应用于SUV领域,对SUV能耗续航提升特别大,树立了SUV全新的能耗和续航标杆。再加上设计上面使用了OCEANXFACE前脸和无边界格栅,外观更加精致优雅。宋PLUS DM-i也是采用了全新的第五代DM技术,价格和续航版本和宋L DM-i基本相同,宋PLUS自上市以来,销量已经超过100万辆,新款宋PLUS DM-i经过全方位的升级,在油耗降低、续航增加的同时,智能化体验也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智能座舱系统DiLink100,采用了6nm制程的主控芯片,GPU算力提升144%,系统UI升级为5.0版本,海洋美学设计,得到了无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截至目前,比亚迪宋家族全球销量超过260万台,消费者的持续选择就是比亚迪产品力的最强见证。好的产品和技术自带流量,比亚迪一直相信优秀的产品和技术就是最好的宣传,也一直在创新这条路上坚持不懈,从易四方平台、云辇、璇玑架构再到刀片电池,正是这些颠覆性的技术,给用户带来了更极致的体验。  
2
2024-07-27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