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很难,平板的形态是给人长时间上手使用的,场景就是画板,看电影和需要触屏的游戏,要做到基本的几个条件,续航,散热,重量和交互,然后再谈性能。硬件上来说,最底层的x86架构的CISC指令集做通用计算用途,即使按照摩尔定律走了好几十年,即使制程到了5nm甚至3nm, 但是还是不能为便携设备做到优化。而windows由桌面系统起家的,首先在内核和驱动上做出最大妥协去包容硬件,再就是桌面程序也是按照鼠标的习惯去设计,虽然经历了win8 metro的尝试还是不能不了平板的逻辑交互问题,之后win11搞了一套WSA最后也不了了之。反观苹果和Android, 都是有很深厚的手机制造的功底再慢慢做出放大版的手机-平板。首先都是用ARM芯片,指令集用的是RISC精简指令,针对低功耗计算设计,非常适合穿戴和长时间上手的设备,再加上手机交互的经验,平板的过渡就容易得多。这就像我们说的有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如果非要扯上x86平板, intel 引入的大小核异构设计比AMD的全大核ZEN4更有优势,分场景调用不同核心更易省电控制功耗和热量,只是Win11对大小核心调度还是有不少问题。
所以我觉得AMD的大小核架构还没出来前,制造2合一平板是找不到用户群体的,因为并没有解决用户对平板的要求,即使有键盘,整机重量也和华硕的爱豆14 air系列拉不开差距,别人还是h的标压,而且首发只要5100多。如果说游戏,steam deck和华硕甚至是gpd的掌机自带手柄更符合随带随走的应用场景。
只能说这一代拿来试水,等下一代zen5大小核架构出来如果封装不变模具应该可以继续用
不是抬杠,我也说了里程碑意义大于实际意义,6999的二合一形态解决了用户的哪个使用场景是其他笔记本或者掌机没解决的?win的二合一平板本来就不景气,也很少其他厂家跟进,我也佩服铭凡能够接过xstation 的活继续完成,丰富自己的产品线
里程碑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个价钱已经可以买ultra 7的不少产品了,就连华硕的爱豆都只要5100,除非执念于这个形态,要不真找不到目标用户。如果说随身随便玩不如去买gpd win mini 之类的,那才叫随心随身。不过也可以理解,第一版开模,研发很难把价格压下来,看看下一代吧,不过大概率以后升级后都是这个价格
不太明白,计划任务本质上是用于一些计划好的一次性动作,比如说重启,爬虫之类的,这个myIP是一个服务,看你命令已经是-d做后台了,不需要不断跑吧,群晖的container已经可以帮你去管理这些东西了
千万不要买,公司的硬盘被这破玩意儿损了3块了,正常拷贝过段时间就分区表破坏,恢复分区表就数据也损坏了,我280多买的,现在后悔得不行,又过了7天了,还是用威铁马靠谱点
写得不错,我也是一直在换终端,笔记本从游戏本到便携本一直在换,到最后win4, win max2,迷你主机,再到现在的win mini, 确实现在mini就是我的主力,办公室有显示器,到了公司就是一线通,然后蓝牙外接机械键盘鼠标,回到家外接显卡,玩下3a什么的也方便,cpu和max2比还是有点差异,但是也够用了,只是显卡坞也不太便携,没有带独立显卡的笔记本方便,但是噪音和便携确实秒杀世面的其他产品,反正我是受不了独显笔记本的风扇声了。唯一槽点是键盘还是比较生硬,屏幕不是原生横屏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