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说不能说个人感受,但是,我们需要明白你所谓的取舍导致的稳定性不足是什么造成的的。是鞋底高?还是中底材质软?看数据,同类型鞋都是这样,中底材质几乎都是类似的东西,如果哪家有革命性中底早就独树一帜了(况且也不可能,这种发泡技术都掌握在制造商手中),可你看现在没有任何一家中底技术独大,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一类的中长距离鞋都是这种取舍,给50公里以上越野跑选手足够的缓震,所以只要你决定买这双鞋,就是需要高缓震,不想崴脚的话就去多练练力量,加强核心,平衡性训练。如果就是10-20公里的越野,那还是买双竞速鞋吧,这鞋不是为你设计的。同时,不要一说,就是这鞋不行,那鞋不行,只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鞋,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
不懂可以,但咱别瞎说,羚羊前掌28后掌32,同样定位中长距离的olympus4全掌35和fuga ex系列前27后37,都比羚羊更厚。这就都是松糕鞋了?你当厂商还不如你懂?
这鞋不会造成崴脚,这双鞋定位是中长距离鞋,必须具备较高的缓震,鞋底前28mm后跟32mm是标配,不是所谓的松糕鞋。altra的olympus全掌厚35,fugaex2前27后37。不懂可以,不要装懂瞎说
理什么思路?我已经说了,崴脚跟鞋没关系,大部分原因是自己不行,这种缓震好的鞋都是厚底。不过算了,不说了,你爱怎么想怎么想吧,我服了,这破鞋谁穿谁崴脚,千万别买。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