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接触电子技术是什么时候?听说过BGA封装么,焊点在主板和芯片之间?去网上看看各种拆机,还有几个焊点在板子后头?你先搜下热风枪跟BGA封装这些好么?找块DDR3内存之类新点的板子,看看焊点在哪好么?
热风枪当然是距离远了吹的,芯片耐温一般100度多点,近了芯片高温吹坏了,你用过么?蒸汽出口300多度,问题是你接触的到么?蒸锅里都是饱和水蒸汽,可是开盖就是凝结水汽了。温度靠感性认识,所以安全审查不用计算不用设计,全是用感性过关的啊?
更直接的比较是热风枪,热风枪出口温度350-400度,距离一厘米温度是300-350度,距离两厘米温度是260-300度。距离一厘米的时候吹纸也是迅速变黑,一般用的距离三厘米是纸慢慢发黄,也就是200多度的温度。再远到5、6cm就是一百多度,一般电吹风的出口温度而已
所以您家加热到300度的辐射热管就能呈现红热状态了?比较贵的远红外的碳纤维石英管,表面工作温度也在600度,一般用的近红外石英管温度还要更高。这就是你的温度概念?电熨斗高温一般是到400度,所以电熨斗辐射加热你家的测温计能照出400度温度来?既然你是电厂的,空预器入口烟温一般就是三百多度,所以空预器是靠辐射传热的?你这些温度概念从哪来的啊?你学过热工么?
等体积混合两三倍没危险就因为你没被烤箱热空气烫伤啊,你家烤箱能到300多度,里面空气也有300多度吧?你伸进去的时候戴手套只对辐射热跟热的金属物做防护了吧?手腕处有对热空气做防护么?焓值基本相等的热空气跟冷空气混合烫不伤你,水蒸汽就能烫伤你?这不是实验例证么不管是外涌还是内吸,都是跟冷空气的大量混合。喷口两厘米处有热效应,所以才要密闭容器加热,打开就失效了,你家蒸锅开盖蒸的?热水壶壶嘴处距离一两厘米可以烫伤人,距离个7、8厘米以上,也就能嘘嘘手了。能告诉我们你家热水壶壶嘴跟电饭煲出气孔做什么“本质安全设计”了?电烤箱欧盟A3标准,外壳温度120度,一样烫伤人,做什么本质安全设计了?
前面给你贴过,以常压过热蒸汽的焓值,跟冷空气等体积混合两三倍以后就没什么危险了,微波炉式的结构开门的动作必然带来大量的空气混合。前面也计算过,等体积300多度空气的焓值跟水蒸气没什么差距,你家烤箱热空气烫伤还是烤盘烫伤,戴放热手套的时候手腕处有隔离热空气么?这东西除非运行状态你开个孔,让手在喷口处直接接收蒸汽,如何让人体接触到300多度的蒸汽?很容易就能搜到的夏普水波炉原理的食品,里面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过热蒸汽只有在喷口外一两厘米范围内有非常高的热效应,做实验的时候拿火柴的手手套都不用带,拿纸做实验的时候一开始离得远一点的时候也完全不会变黑。退一步讲,电饭锅可以贴个条写喷气口高温蒸汽注意不要烫伤,热水壶贴个条写喷口水蒸汽注意烫伤,烤箱外壳写高温注意烫伤,这货只要在门上贴个条写拿取物品请注意防止烫伤或者再极端一点注明请戴手套,跟目前的家电安全水平有区别么?
你家用煤气炉么?你家也用烤箱吧?你家能用那两样你家就能用这个,都三百多度。只要能把食品做熟的当然能把手烫伤,这不叫安全性有问题好吧?
专利号都贴出来了,这里又没法贴图贴大量文字,专利都是公开可查的,可以去看啊。原理宣传视频也很容易找到。既然你都那烤箱火柴说话了,这东西危险性在这两样之上么?这东西本来就是为了做熟肉的,要是能大量喷出来当然能烫伤。问题是任何人家里灯泡、火柴、烤箱、烧水壶、煤气炉、电饭煲出气口,温度全能达到烫伤,烫一层皮都是没问题的,这全是家用安全性可接受的程度。相比而言,这设备加热蒸汽还在金属腔体里头呢。
关于安全性的东西,别拍脑袋就说,这东西比常规烤箱危险在哪里?
估计是跟密封有关,保温是内测压力大于外侧,保冷时相反。另一方面不同的硅胶密封材料可能在不同温度区间性能不同,不过几十度的温度估计后面一条影响不大。主要应该是单向泄压阀之类设计不同吧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