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承上,很难。变人,变地区,药都要有变化。相较西医的模式化来看,复杂很多。现在都是快消时代,没人去钻研中医。同样是感冒,南北方的感冒方子就不一样,但西医学出来可全国用。
我说个相对专业点的话(会不会有更专业的来打我??哈哈)
中医有两大因素(好中医+好药材)
好中医,各个城市地区都多少有,但需要分科别(成都就有一位中医世家出生的中医妇科圣手,最远从黑龙江过来,开着酒店挂号)。但这位中医基本只看妇科、产科,别的科也不看的。而且中医最好是长期在一个地区行医,换了地方同样是感冒,病员体质和药材都要换才行。
但好药材就不是都有了,全国量最大的上等药材大多数都去了日本。在亳州中国最大中药材市场,同一味药,可能有N种品相和价格。而且药材讲出产地(产地一变,药效可能全无,阿胶就是因为当地的驴吃的草是种在重金属含量高的那块区域。所以并非是一个真驴皮,就是真阿胶,真的量非常少。)
题外话,某中医院的药方子,拿出去买中药就没效果。就是因为药材不一样,组合起来的药效不一样。
综合来说,医师+药材+对症的科别(再提一点,中医一般是全科类,但还是要看擅长方向)。当然,外科就别来找中医了。
最后说一点,长期吃中药,对肾压力大。中医用得多的地区,平均肾透的病例会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