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从业者,学习并分享汽车有趣知识。
汽车领域作者
注册1周年签到4天
IP属地:吉林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本以为迪王开了个排位赛,结果整了个生死局!
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持续2年了,当初还是特斯拉掀起的,天津中汽协试图“止战”,开了会,发了一纸声明。因为涉及公平竞争问题,第二天打脸撤回。的确,大势到来,任何人都挡不住的!电动车时代,中国汽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电动汽车政策的正确性!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也伴随着百余家车企的倒下,如当初的广汽讴歌、广汽菲克、宝沃汽车、众泰汽车、猎豹汽车、纳智捷、力帆汽车、华晨中华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消失了,更何况那些小的汽车品牌。这代表着一种“大势”,中国并不需要那么多汽车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未来只是会留下不多于十家强大的汽车集团而已。就如同,1998年,长虹打价格战,电视从3000元腰斩到1500元,结果令150家彩电厂倒下,就是当初对电视行业的重整。现在,就在竞争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考量的本质指标就是:市占率。汽车是典型的大规模制造企业,其制造成本会被生产数量的提高而摊薄,甚至有的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大规模生产,整车企业对供应商的控制能力和议价能力都会提高很多。这进一步会压力整车成本价格。2023年,比亚迪迈过了300万辆的销售门槛,2024年设立了450万辆的销售目标。但是2024年比亚迪又少有投放,如何向老产品要销量是个大问题。降价!是提高销量的最有效手段。战略上要挤压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战术上要完成老产品销量提升,完成24年销量目标。所以开年就打价格战,并持续全年可能是大家“拼刺刀”的唯一选择了。
2024-02-27
中国汽车强国雏形显现
还记得之前中国政策是“市场换技术”,但是我们换来的更多的是车企的生产制造管理技术,对于真正的研发等核心技术却涉猎很少。所以大家都说,市场给出去了,但是技术却没获得。都说新能源是中国车企弯道超车的好时机,的确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了30%,而其他主要汽车市场只有区区的个位数!在这个过程中,更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新能源车技术的突破。从销量成为NO.1的比亚迪汽车,到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国;从体验更加的车内座舱到城市NOA的智能驾驶。中国车企无不卷的飞起!价格战上,更是让德国网友破防!(大众新能源车,德国市场上卖的贵,中国市场上卖的便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国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和沉淀!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的反向合资,小鹏汽车出技术,大众汽车出资金,实现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变现。2.零跑汽车获得Stellantis集团15亿欧元的投资,以获取零跑汽车20%的股权。经过新能源车十多年的政策指导和技术积累,中国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无论是从技术层面的质,还是产销量,中国汽车改变了被海外品牌牵着鼻子走的命运,靠几张专利证书在中国躺着赚钱的旧合资时代一去不返,我们汽车强国的雏形开始显现。
2024-02-06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