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都是用直通模式解码,统计了手上的SACD,5.0声道居多,5.1声道少一点。如果从声音更接近还原的角度来看(不讨论个人喜好),这些5.0的录音都已经被尽可能还原了。对于5.1声道的的录音,确实会损失部分低音。看你的脾气,估计也在喷宝马用3缸这件事情吧 ,我也不喜欢3缸的宝马,可是还是很多人买啊,人家不在乎这个,高速都没超过100kmh的。
两者皆可,但是使用iPhone的app经常找不到NAS,iPad就很稳定。另外用app播放方式有点奇葩,居然要手动添加播放列表,不然放完当前一首歌就停了。
不要为了喷而喷,喷之前也得看看别人究竟写了什么。事实上这套系统用来看电影的时间还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其中大部分电影还是小孩看的动画片。我平时听得最多的是巴洛克时代的年代作品,Boccherini的弦乐作品你觉得需要用到低音炮么?结尾的时候我也写到了,低音确实不足,所谓为了听大动态的交响曲更加逼真,后期会考虑加入一个低音炮。所以低音炮对我而言只是个点睛之笔,不是必须的。而且低音炮还涉及到扰民的问题,到时调试我还得跑到楼上邻居先跟她们打好招呼,让她们仔细听听是否会影响到他们,从而制定最大音量。这邻里关系比不用脑子买个低音炮回来狂轰滥炸重要多了。至于为什么听音乐非要用AV功放,我会在文章里面补充。
我承认我不是器材党,也不是学术派,只要器材能80%重现音乐家的意图我觉得已经很好了(百分比自己定义)。我在文章的开头已经说过听音乐有两种人,这两种人随着热情越高涨越发变得偏激。很明显张大妈上都是器材党居多,不信我下次晒一下收藏的音乐会蓝光盘回复肯定没那么热烈。我认识本地的几个爷爷级别的音响发烧友,他们经常自己玩一段小提琴然后再开启世霸音箱听别人的作品。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