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价
精选好价
全部好价
优惠券
白菜
社区
好文
资讯
众测
笔记
海淘
海淘导航
淘遍世界
攻略文章
百科
商品百科
品牌导航
商家导航
更多
值友福利
金融
汽车
旅游
品类导航
专题汇总
招聘专区
集团官网
商业合作
爆料投稿
好价爆料
写篇文章
视频上传
提报百科
创作活动
条新消息
条新评论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我的关注
我的文章
我的爆料
我的笔记
我的视频
我的百科
我的评论
我的众测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退出登录
个人主页
jayyan666
+
关注
善于沟通,喜欢琴棋和书画
注册11周年
・
签到3655天
IP属地:上海
芝麻信用评估
授权
后可查看具体分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首页
爆料 5950
文章 363
笔记 839
视频 6
评论 676
带摄像头的苹果air pods,苹果会跟进吗?
苹果对智能产品的设计,正在放飞自我。根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的爆料,苹果在「未来设备」的规划里,有两个大胆的想法:一是带有屏幕的 HomePod 正在研发中,当中将集成 Apple TV、FaceTime 等重多功能;二是配备摄像头的 AirPods,低分辨率的镜头将用来收集周身信息,并通过 AI 处理数据,以此「协助人们的日常生活」。两个概念产品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我仍惊讶于这种「前卫」的组合,以及一反苹果「简约」的理念,特别是带镜头的耳机,实在有些费解。▲ 图片由 AIGC 生成在翻阅相关文献资料时,一份代号为 US11432095B1 的苹果专利文件,似乎能证明「镜头+耳机」这对奇葩组合的可行性。虚拟声场,离不开耳机上的镜头先说总结,在这份专利文件中,加上摄像头的并非 AirPods (Pro),而是 AirPods Max;另外,当中涉及的技术也不是新闻中爆料的「AI 功能」,而是已经在 Vision Pro 上初见雏形的空间音频。首先,我们要理清一个原理:人是如何辨别声音发出的位置的?两只耳朵在头两侧的布局,除了美观,更重要的作用是让我们拥有了听声辨位的能力。在保持同一水平线且轴对称的前提下,尽可能远离彼此,为的就是在听到同一个声源时,每只耳朵接收到的声音信息与另一只都有所差异,主要包括双耳时间差、强度差以及频率差三种,一般的来说这些差异都非常微小。▲ 图片来自:Medium以时间差举例,生活中的大部分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往往只有百微秒左右(眨 1/10 次眼的时间)的差别,我们感知不到,大脑则可以从这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声源信息差异中,判断出孰先孰后听见,以此产生了「声音从那里发出」的感觉。好比我们启用手表上「找手机」的功能时,耳朵就是通过各种声源差异,才能顺利发现手机掉进了沙发缝里。许多电影院和家庭影音设备正是利用了人耳极为敏感的特性,在有限的空间内用多声道的组合,实现环绕立体声,让观影在声音层面身临其境。以上的信息包含了两个核心要素:人能通过声源信息的差异实现听声辨位声音从空间中不同位置发出造成了听觉上的差异这份 US11432095B1 专利文件,就是在解释,苹果如何只通过耳机让用户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就像是拥有了一整套环绕立体声设备。这项技术,被称为「虚拟声场」。拥有虚拟声场的设备能在当中构建若干个虚拟扬声器,通过听声辨位的生理特性,让每个扬声器都放在用户所处空间的固定位置,从而实现「一副耳机就是一套音响」的效果。那,摄像头在当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科技博主何同学在 Vision Pro 评测的视频中做过一个实验:把 Vision Pro 的一个应用窗口放在固定的位置后,往远处走了 300 余米再回到原地,窗口的位置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如此精准的定位来源于 Vision Pro 前方的视觉定位系统,通过红外线、摄像头等扫描所在空间的物理信息,并记录窗口在重构空间中的物理位置,以此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准确定位。AirPods Max 上的摄像头,也是利用相同的原理录入图像信息,再由跟踪处理器实时分析用户的头部位置信息,并且能够使用显示器和周围环境的映射作为参考,来跟踪用户的头部,实现双重保障。搭配上 Apple TV 盒子中的摄像头,虚拟扬声器在房间内的位置就能确定下来,若干个声源从放在哪里、从哪发射,都有据可依。简言之,镜头让 AirPods Max 拥有了视觉,虚拟声也能接近真实地还原实体音响的效果。比起听到,我更愿意说成可以「看到」声音。虚拟音响摆在哪、摆几个,都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5.1 或 7.1 环绕声不用再大费周折地添置,甚至还能根据电视尺寸、位置和收听区域(包括房间的几何形状)实时调整;同时用户的坐姿也会影响虚拟音响在声场中的位置。专利文件中还说明,在虚拟声场中,可以生成单独的一组一个或多个虚拟扬声器,并将其分配给多个带着相同设备的用户。即使两人交换了座位,或是在房间里来回走动,虚拟声场都会根据用户的所在位置,调整每个虚拟音响的音效,使每个音源都能相对使用者保持静止。另外,专利当中还对「显示器」做了特别说明,虚拟声场中的观影屏幕,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视,而是拥有屏幕或投影的设备都可以实现此类功能,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投影仪、台式电脑屏幕等(需要搭配带有摄像头的 Apple TV 盒子使用)。也就是说,你的下一套环绕音响,为何不能是耳机?先造梦,再铺路如此看来,带镜头的 AirPods Max 所构建的虚拟声场,更像是 Vision Pro 的技术下放。在先前的文章中,我们全面解析过 Vision Pro 通过空间视频、空间音频和空间交互构建起的「空间计算」,但高昂的价格和为数不多的生态适配,还是让其成了一款想要走进市场的概念产品。Vision Pro 开启的空间计算时代,是一个遥远的构想,是尖端显示技术、新型交互、运算能力的汇总,它更像一个目标和未来。而专利文件里的 AirPods Max,用真正的「消费级」产品,实现客厅里的空间音频,比起 Vision Pro,它佩戴更舒适、使用更方便,当然价格也更合理。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遥远的目标被拆分成一个个阶梯,Apple Watch 上的手势交互,iPhone 开始支持的空间视频录制,都是已经登上的台阶。耳机带镜头是其中的又一个分支,也让空间音频找到了更适合日常、更容易落地的方案。当然,镜头+耳机的方案是否会真的来到我们的身边?即使苹果真的将二者融为一体,到底会走向文章开头的用 AI 协助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回到专利文件中虚拟声场的技术路线?我们都难以得到确切的答案,不过在数种新型技术不断涌向市场的时候,终究会出现一个最适合时代的选项。在这之前,比起得到结果,不断地大胆尝试,才是当下最有价值的事。1972 年,时任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家箱包公司前副总裁的 Bernard D. Sadow,把一个大衣柜上的四个脚轮卸下,随后安装到一只自家品牌的行李箱底部,接着又在箱子上方绑了一根皮带。▲ 图片来自:Facebook世界上第一只滚轮行李箱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从今天回看拉杆箱发明的时间点,多少都会有点难以相信。一是此时距离箱子的发明经过去了 7000 多年,离轮子的发明也已经过去了 5000 多年,伴随了大半个人类文明史的两个发明竟然才被组合使用;二来,阿波罗 11 号已于两年前成功登月,人类首次在其他星球上留下脚印,在同一个国家里,滚轮箱的发明甚至比登月还晚,在此之前,人们还保持着手提箱的习惯。Sadow 马上在当年为其新发明申请了专利,并将这种可滑动的行李箱命名为 Rolling Luggage。▲ 图片来自:Facebook创新这件事,有时真的需要灵感和运气,但故事到这还没完。虽然 Rolling Luggage 在刚发明的那段时间广受欢迎,但由于设计的缺陷使得行李箱重心不稳,拉动时经常会翻倒,也会偶尔撞到拉箱人的脚踝。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个好创意,但 Rolling Luggage 并不是一个好产品。在之后的十多年里,虽然新秀丽等公司对初代 Rolling Luggage 进行过优化,但还是不便使用。直到 1987 年,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退休机长 Robert Plath,在家捣鼓箱子时,把箱体竖立,并在同侧装上轮子和拉杆,现代拉杆箱的雏形才得以确定。拉杆行李箱在今天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一件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本身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创新和创新者的局限,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当时长途旅行不像今天这样普遍,且旅行时携带的物品不多,拉杆箱并不是刚需;箱子和轮子的确存在了很久,但既轻便又耐用的箱体材料和轴承技术,那时还没出现。需求不高、技术不足,即使构成新发明的技术组件很早就存在,它也不会成为一项成功的发明,因为行为需求、技术条件和市场因素并没有汇聚在一起。▲ 图片来自:Yahoo对于带轮子的箱子来说,这种结合直到 20 世纪后半叶才真正实现。对于「镜头+耳机」亦或是别的奇怪组合,当下的质疑和嘲笑的眼光也仅仅证明,对未来技术的探索才刚刚起步。但不管选择了哪一种路线或者方案,都是在向未来迈步。如果没有这些奇思妙想和大胆实践,可能到今天我们还在拎着那只笨重的箱子。
10
+1
0
0
0
2024-03-15
致敬老马!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这才是科技公司!
星舰第三飞,来了!3 月 14 可能是马斯克的幸运日。这天是圆周率日、国际数学日、SpaceX 创立 22 年的纪念日,更是星舰第三飞的日子。经过两次试飞,马斯克这次非常有信心,认为第三飞很可能进入轨道,成功率在 80%。他赌对了,星舰成功达到了轨道速度,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把星舰直播看了 1 个小时,这种感觉对于已经看过星舰两次炸掉的本人来说也很新奇。目前为止最成功的星舰试飞,目标打卡 2 个半这次发射多少有些玄学加持。清晨的德州博卡奇卡发射场,阴沉且刮风,SpaceX 预告,好天气的可能性是 70%。上帝掷骰遵循了概率,临近起飞时已是早晨,天气放晴,海岸和沙滩头顶蓝天。倒计时开始,这次众人的欢呼声没有再被打断,一直数秒到零,助推器 33 个猛禽发动机指示灯全部点亮,航天器在隆隆声中被笔直的火焰推着升空。星舰第三飞,来了!3 月 14 可能是马斯克的幸运日。这天是圆周率日、国际数学日、SpaceX 创立 22 年的纪念日,更是星舰第三飞的日子。经过两次试飞,马斯克这次非常有信心,认为第三飞很可能进入轨道,成功率在 80%。他赌对了,星舰成功达到了轨道速度,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把星舰直播看了 1 个小时,这种感觉对于已经看过星舰两次炸掉的本人来说也很新奇。目前为止最成功的星舰试飞,目标打卡 2 个半这次发射多少有些玄学加持。清晨的德州博卡奇卡发射场,阴沉且刮风,SpaceX 预告,好天气的可能性是 70%。上帝掷骰遵循了概率,临近起飞时已是早晨,天气放晴,海岸和沙滩头顶蓝天。倒计时开始,这次众人的欢呼声没有再被打断,一直数秒到零,助推器 33 个猛禽发动机指示灯全部点亮,航天器在隆隆声中被笔直的火焰推着升空。从地面遥遥眺望,星舰的尾部如同冉冉升起的白色太阳。2 分 40 秒左右,第三飞来到了第二飞的关键点:热分离。助推器和航天器丝滑告别,没有再发生爆炸。到这里已经可以宣告,第三飞比首飞、第二飞走得更远。之前两次试飞都中途折戟,火箭几分钟炸成了烟花。2023 年 4 月的首飞,多台发动机不正常,一二级未成功分离,当时马斯克预期也不是很高,甚至觉得没炸毁发射台就好。2023 年 11 月的第二飞,发动机全部正常点火,一二级首次尝试热分离便成功,但随后一级爆炸,二级自毁,没能按计划溅落和飞行。不过,第三飞完成热分离之后,助推器应当溅落在墨西哥湾,但摄像机信号被切断,不确定它的行进轨迹。星舰航天器仍在继续朝着既定轨道前进,继续它孤独的旅程,看见了前辈们都未曾到达的风景,完成第三飞独有的几个重要任务。首先,星舰航天器完成了有效载荷舱门的开启和关闭测试。至于成功与否,SpaceX 表示还需要数据审查。这次星舰仍然没配备有效载荷,测试主要是为以后在轨部署星链卫星打个底稿。其次,星舰航天器完成了推进剂转移演示。同样,是否真的成功,有待后续的数据审查。虽然这次的推进剂只有少量,但足以证明,在轨加注技术有了突破。未来的进阶测试,即一艘星舰给另一艘加注推进剂,或许也近在眼前。为了登上月球,SpaceX 可能需要进行十几次加注,更别说到达火星乃至更远的地方。然后,按照计划,星舰航天器应当在太空执行猛禽发动机再点火,但这步被跳过了。SpaceX 解释,航天器处于「相当陡峭的轨道」,无论发动机是否重新点火,地球引力都会迅速将星舰拖回地球。最后,星舰航天器返回地球大气层,穿过等离子体,周围亮起鲜红色的光芒。而后 SpaceX 失去航天器的信号,其可能在重返大气层时燃烧或解体。按照计划,第三飞的飞行轨迹和上两次不同,终点是印度洋,比之前的夏威夷群岛考艾岛以北太平洋的着陆点更安全。满打满算,第三飞的 4 个目标完成了 2 个半。不管炸没炸,SpaceX 又有学习材料了主持人直播解说的时候,一个词高频出现:Data(数据)。发射前,他们强调试飞不保证 100% 成功,但至少能积累数据。起飞后进展顺利,他们在爵士乐的背景里谈天说地,笑容都真心了几分,星舰走得更远,收入囊中的数据当然也就更多。你应该已经听过,星舰经常被提及的荣誉称号。下一代可完全重复使用重型运载火箭、人类史上体积最大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第一个被设计为可完全重复使用的火箭……马斯克希望通过星舰,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最终实现航天飞行商业化,他认为,这是实现火星移民所需的关键技术突破。目标是伟大的,但在柳暗花明之前,往往一山放过一山拦。有了数据,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每次观看星舰的试飞,我们总要做个回顾,因为这是个「渐进式创新」的过程,回回都有很多的「第一次」。到了第三飞,SpaceX 也未夸下 100% 成功的海口,而是一如既往,将每次试飞都当成「一次测试」。字里行间,已经做好了「不成功就成仁」的准备。他们更在意的是,走出实验室和地面模拟的窠臼,将飞行硬件放入飞行环境,最大可能地提高学习效果。▲ 执行第三飞的星舰.SpaceX 学到了什么,从每次迭代就可以看出。第二飞对比首飞有大大小小的 1000 多项改进,第三飞对比第二飞也是类似,助推器、航天器、发射台等软硬件都有升级,都是为了更猛、更快、更省钱。今年 2 月,「细节狂魔」SpaceX 在官方博客总结了第二飞失败的关键原因。热分离之后,助推器启动回推燃烧,但多台发动机关闭,一台发动机严重故障,导致助推器爆炸,问题出在向发动机供应液氧的过滤器堵塞了。▲ 第三飞前的点火测试.所以这一次,SpaceX 进行了相应的硬件改造,提高了推进剂的过滤能力。第二飞的助推器牺牲之后,航天器也在 150 公里的高空自毁了,原因是启动液氧排气口时发生了泄漏。同样地,SpaceX 对症下药,改进了排气口,并且首次在航天器上,用电动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取代了液压动力矢量控制系统,消除可能的易燃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二飞的成功经验被第三飞保留了下来,包括被马斯克称为「巨大倒置淋浴喷头」的水冷系统,它向上喷水,抵消助推器产生的热量,保护了宝贵的发射台。第三飞对比第二飞,最明显的、外在的变化体现在时间。发射前推进剂的加注时间大大缩短,前两次约 97 分钟,这次约 50 分钟,因为增加了新泵和副冷却器。飞行时长也被压缩,第三飞全程 64 分钟,比前两次计划的 90 分钟少了 26 分钟。轨道高度也有所下降,飞行最高点略低了 15 公里,可能是稍微降低测试难度,尽可能多打卡几个任务。这次因为再入失败,没有完成全程,但测试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验证的成功必须重演,每次试飞的价值就被最大化,下一次试飞也能省略不必要的麻烦,更快地做好准备。快速迭代开发,是 SpaceX 所有重大创新进步的基础,包括猎鹰、龙飞船和星链,同样也用于星舰。只有这样,才能拿到一手实测数据,离目标越来越近:构建一个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将卫星、有效载荷、机组人员和货物运送到各种轨道以及地球、月球或火星着陆点。更多的星舰已准备好飞行星舰的第三飞,只是 SpaceX 今年的开胃菜。马斯克甚至希望,能在今年发射 9 次星舰,保底 6 次。按照过往的节奏,首飞 2023 年 4 月,第二飞 2023 年 11 月,再到今天第三次试飞,间隔虽然变短,但 9 次的目标还是有点悬。如此激进的计划有其原因,SpaceX 和贝索斯的蓝色起源,都是 NASA 阿尔忒弥斯 3 号计划载人着陆系统的供应商。NASA 原定于 2025 年将第一批宇航员送上月球南极带,但考虑到宇航员的人身安全,将计划推迟到了不早于 2026 年 9 月。登上月球依然遥远,今天的第三飞,大部分任务完成地很丝滑,已经足够让人惊喜,甚至令人意外。原型机五飞四炸,首飞炸,第二飞炸,这次居然没有很快就炸,不能再拿「史上最贵烟花」嘲笑马斯克,前两次保持低调的 NASA 局长 Bill Nelson,也对 SpaceX 表示了祝贺。一次次爆炸的背后,藐视规则,摸索边界,直面问题,承担风险,才是 SpaceX 这样的团队最宝贵的品质。《马斯克传》里写到一个故事,两位 SpaceX 工程师不断改进发动机,到最后发动机解体了,他们反而很高兴:「好,现在我们知道它的极限在哪了。」这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意识。探索未知,制造人类最强的太空运输系统,不能在真空里规避问题,而是更快地找出问题,然后解决它们,失败只是成功必经的过程而已。2002 年,22 年前的 3 月 14 日,SpaceX 成立了,马斯克的初衷非常简单:人类不会被永远困在地球上。SpaceX 的下一次试飞总是值得期待,微小的进步从起飞、分离甚至爆炸的火光中延续而来。他们写在官网的一句话,朴素而有力量:更多的星舰已准备好飞行。从地面遥遥眺望,星舰的尾部如同冉冉升起的白色太阳。2 分 40 秒左右,第三飞来到了第二飞的关键点:热分离。助推器和航天器丝滑告别,没有再发生爆炸。到这里已经可以宣告,第三飞比首飞、第二飞走得更远。之前两次试飞都中途折戟,火箭几分钟炸成了烟花。2023 年 4 月的首飞,多台发动机不正常,一二级未成功分离,当时马斯克预期也不是很高,甚至觉得没炸毁发射台就好。2023 年 11 月的第二飞,发动机全部正常点火,一二级首次尝试热分离便成功,但随后一级爆炸,二级自毁,没能按计划溅落和飞行。不过,第三飞完成热分离之后,助推器应当溅落在墨西哥湾,但摄像机信号被切断,不确定它的行进轨迹。星舰航天器仍在继续朝着既定轨道前进,继续它孤独的旅程,看见了前辈们都未曾到达的风景,完成第三飞独有的几个重要任务。首先,星舰航天器完成了有效载荷舱门的开启和关闭测试。至于成功与否,SpaceX 表示还需要数据审查。这次星舰仍然没配备有效载荷,测试主要是为以后在轨部署星链卫星打个底稿。其次,星舰航天器完成了推进剂转移演示。同样,是否真的成功,有待后续的数据审查。虽然这次的推进剂只有少量,但足以证明,在轨加注技术有了突破。未来的进阶测试,即一艘星舰给另一艘加注推进剂,或许也近在眼前。为了登上月球,SpaceX 可能需要进行十几次加注,更别说到达火星乃至更远的地方。然后,按照计划,星舰航天器应当在太空执行猛禽发动机再点火,但这步被跳过了。SpaceX 解释,航天器处于「相当陡峭的轨道」,无论发动机是否重新点火,地球引力都会迅速将星舰拖回地球。最后,星舰航天器返回地球大气层,穿过等离子体,周围亮起鲜红色的光芒。而后 SpaceX 失去航天器的信号,其可能在重返大气层时燃烧或解体。按照计划,第三飞的飞行轨迹和上两次不同,终点是印度洋,比之前的夏威夷群岛考艾岛以北太平洋的着陆点更安全。满打满算,第三飞的 4 个目标完成了 2 个半。不管炸没炸,SpaceX 又有学习材料了主持人直播解说的时候,一个词高频出现:Data(数据)。发射前,他们强调试飞不保证 100% 成功,但至少能积累数据。起飞后进展顺利,他们在爵士乐的背景里谈天说地,笑容都真心了几分,星舰走得更远,收入囊中的数据当然也就更多。你应该已经听过,星舰经常被提及的荣誉称号。下一代可完全重复使用重型运载火箭、人类史上体积最大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第一个被设计为可完全重复使用的火箭……马斯克希望通过星舰,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最终实现航天飞行商业化,他认为,这是实现火星移民所需的关键技术突破。目标是伟大的,但在柳暗花明之前,往往一山放过一山拦。有了数据,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每次观看星舰的试飞,我们总要做个回顾,因为这是个「渐进式创新」的过程,回回都有很多的「第一次」。到了第三飞,SpaceX 也未夸下 100% 成功的海口,而是一如既往,将每次试飞都当成「一次测试」。字里行间,已经做好了「不成功就成仁」的准备。他们更在意的是,走出实验室和地面模拟的窠臼,将飞行硬件放入飞行环境,最大可能地提高学习效果。▲ 执行第三飞的星舰.SpaceX 学到了什么,从每次迭代就可以看出。第二飞对比首飞有大大小小的 1000 多项改进,第三飞对比第二飞也是类似,助推器、航天器、发射台等软硬件都有升级,都是为了更猛、更快、更省钱。今年 2 月,「细节狂魔」SpaceX 在官方博客总结了第二飞失败的关键原因。热分离之后,助推器启动回推燃烧,但多台发动机关闭,一台发动机严重故障,导致助推器爆炸,问题出在向发动机供应液氧的过滤器堵塞了。▲ 第三飞前的点火测试.所以这一次,SpaceX 进行了相应的硬件改造,提高了推进剂的过滤能力。第二飞的助推器牺牲之后,航天器也在 150 公里的高空自毁了,原因是启动液氧排气口时发生了泄漏。同样地,SpaceX 对症下药,改进了排气口,并且首次在航天器上,用电动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取代了液压动力矢量控制系统,消除可能的易燃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二飞的成功经验被第三飞保留了下来,包括被马斯克称为「巨大倒置淋浴喷头」的水冷系统,它向上喷水,抵消助推器产生的热量,保护了宝贵的发射台。第三飞对比第二飞,最明显的、外在的变化体现在时间。发射前推进剂的加注时间大大缩短,前两次约 97 分钟,这次约 50 分钟,因为增加了新泵和副冷却器。飞行时长也被压缩,第三飞全程 64 分钟,比前两次计划的 90 分钟少了 26 分钟。轨道高度也有所下降,飞行最高点略低了 15 公里,可能是稍微降低测试难度,尽可能多打卡几个任务。这次因为再入失败,没有完成全程,但测试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验证的成功必须重演,每次试飞的价值就被最大化,下一次试飞也能省略不必要的麻烦,更快地做好准备。快速迭代开发,是 SpaceX 所有重大创新进步的基础,包括猎鹰、龙飞船和星链,同样也用于星舰。只有这样,才能拿到一手实测数据,离目标越来越近:构建一个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将卫星、有效载荷、机组人员和货物运送到各种轨道以及地球、月球或火星着陆点。更多的星舰已准备好飞行星舰的第三飞,只是 SpaceX 今年的开胃菜。马斯克甚至希望,能在今年发射 9 次星舰,保底 6 次。按照过往的节奏,首飞 2023 年 4 月,第二飞 2023 年 11 月,再到今天第三次试飞,间隔虽然变短,但 9 次的目标还是有点悬。如此激进的计划有其原因,SpaceX 和贝索斯的蓝色起源,都是 NASA 阿尔忒弥斯 3 号计划载人着陆系统的供应商。NASA 原定于 2025 年将第一批宇航员送上月球南极带,但考虑到宇航员的人身安全,将计划推迟到了不早于 2026 年 9 月。登上月球依然遥远,今天的第三飞,大部分任务完成地很丝滑,已经足够让人惊喜,甚至令人意外。原型机五飞四炸,首飞炸,第二飞炸,这次居然没有很快就炸,不能再拿「史上最贵烟花」嘲笑马斯克,前两次保持低调的 NASA 局长 Bill Nelson,也对 SpaceX 表示了祝贺。一次次爆炸的背后,藐视规则,摸索边界,直面问题,承担风险,才是 SpaceX 这样的团队最宝贵的品质。《马斯克传》里写到一个故事,两位 SpaceX 工程师不断改进发动机,到最后发动机解体了,他们反而很高兴:「好,现在我们知道它的极限在哪了。」这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意识。探索未知,制造人类最强的太空运输系统,不能在真空里规避问题,而是更快地找出问题,然后解决它们,失败只是成功必经的过程而已。2002 年,22 年前的 3 月 14 日,SpaceX 成立了,马斯克的初衷非常简单:人类不会被永远困在地球上。SpaceX 的下一次试飞总是值得期待,微小的进步从起飞、分离甚至爆炸的火光中延续而来。他们写在官网的一句话,朴素而有力量:更多的星舰已准备好飞行。
13
+1
0
0
0
2024-03-15
比亚迪,中国,超跑俱乐部
2月25日,期待已久的“比亚迪超跑”——仰望U9终于正式上市,四电机最大马力超过1300匹、最大扭矩1680N·m、极速309.19km/h、零百加速最快2.36秒。而售价,也高达168万元。仰望U9意料之中的,从网上的舆论来看,不理解占大多数。这和前几天“掀桌子”,卖7.98万元起比亚迪秦荣耀版的,还是一家车企吗?2022年9月,广汽埃安旗下品牌昊铂也推出了一款百万级超跑——昊铂SSR。售价在128.6万元至168.6万元之间。当然,如果从网上的声音来看,嘲讽也远多于肯定。“中国超跑们”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它们正在趟着这条坎坷之路。但这些自主品牌们,也算是中国超跑的“唯一希望”。新势力,难造超跑造超跑,最难的绝不是技术,而是钱。可以说,如果你没经历过几次破产、转手之类的,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百年老牌的跑车企业。保时捷、兰博基尼、路特斯还有破产多达七次的阿斯顿马丁,这些我们熟知的欧洲跑车品牌几乎都经历过破产或濒临破产,最终多数品牌选择了加入更大的汽车集团,以求品牌的延续。当然,也有一些个例,例如“小作坊”式的帕加尼,通过采购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的方式大幅降低了研发成本,得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延续至今。也有像法拉利这样,有能力独立上市的,不过从法拉利开始要卖SUV这件事也足以体现,只卖超跑,强如法拉利也难顶。因此,就算超跑都卖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其商业运作也很难跑通,加入大型汽车集团,似乎是绝大多数超跑品牌唯一的出路。目光回到国内,新能源车的出现,让内燃机与变速箱的垄断得以终结,国产车造超跑不再是不可能。2015年4月,国产新势力品牌前途汽车在上海车展上展出了其首款车型前途K50的工程样车,并于2018年正式上市。至少在当时来说,炫酷的外观、4.6秒的零百加速以及380公里的续航,70万的售价其实并不离谱。但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前途K50销量不振,资金链断裂的前途汽车也逐渐走向衰败。事实上,最近高合汽车发生的问题,已经给不少新势力品牌敲响了警钟。对于新势力品牌来说,只做高端很难生存,而超跑更是奢侈中的奢侈,想靠卖超跑养活一个公司,可能性几乎为零。特别是对于新势力品牌来说,品牌的构建尚处于初期阶段,而撑起超跑价格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则是品牌价值。那些欧洲的百年品牌都扛不住,更不要说新势力们了。因此,造中国超跑,只能靠比亚迪这样,基本盘坚实的自主品牌来努力。百万级国产车,“里子”更重要正如上文所说,国产品牌给人们带来的品牌附加价值——也就是在面子上的价值,相比那些传统豪车来说还差很多,面子毕竟需要时间来积累,一朝一夕难以改变人们的观念,因此,国产豪车往往更需要用“里子”来弥补“面子”的不足。拿仰望U9来说,首先,它够快,当然我们说的不只是零百加速快,对于电动车来说更难的是极速快。仰望U9的极速成绩达到了309.19km/h,这考验了至少两项重要能力。第一,就是它的三电系统,要做到高效且耐温。电动车高速行驶不仅需要功率够足,还要能耐得住三电系统产生的高温。仰望U9的电机采用易四方U型电机设计,并选用超薄低铁损硅钢片和高耐温等级永磁体,提升了电机效率并降低热损耗,让车辆“塞”下四个大功率电机成为可能。并且还采用碳化硅电控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传输效率。同时,仰望U9还通过三套热管理系统保证三电的冷却需求。易四方热管理系统第二,则是它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要做到低风阻、高效散热以及足够下压力。仰望U9通过整车6组车身风道布局,12组主被动空气动力学套件,实现了这三点。当然,如果你对性能有更高的需求,还可以选装价格为10万元的碳纤维天鹅颈大尾翼。仰望U9空气动力学手稿相比够快,超跑更重要的还要操控好。而操控不分能源“新旧”,对于国产品牌来说是个不好“弯道超车”的领域。仰望U9拿出了两张王牌——易四方与云辇-X。易四方得益于新能源技术的出现,四电机使得车辆可以独立控制四个车轮,不仅可以实现“原地掉头”功能,还能起到对车辆操控进行实时调控的作用,可以提升车辆的制动性能与转向力。或许绝大多数人只看过云辇的“三轮行驶”或是“原地跳舞”,但殊不知它在操控稳定性上起到的重要作用,云辇-X系统功率最大36kW,峰值单轴举升速率500mm/s,可瞬时输出超过1吨的举升力,对于起步抬头、刹车点头、过弯稳定性都有很大帮助。云辇-X总览所以说,仰望经常展示那些“可以但没必要”的炫酷技能,也能理解。因为它真的很想传递给大家一件事:至少在技术上,国产超跑已经做好了准备。不过,在销量上,国产超跑很难令人期待。这也是为什么文章前半部分提到,新势力难造超跑。国产超跑注定要经历漫长的“烧钱”阶段,但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先进技术的研究与落地,将为整个集团旗下的各个品牌赋能。曾经,人们也很难想象,自主品牌在销量上取得飞跃,直到比亚迪以3.5%的份额成为世界汽车销量第九。人们也不曾相信三十多万的国产车能够大卖,直到腾势、理想等品牌的出现。谁也无法否定,国产超跑崛起的可能性,但在现阶段来说,或许路还长。即便你还不够理解国产超跑的存在的意义,但也请你不要浇灭国产超跑存在的希望。
1
+1
1
0
0
2024-03-11
怀念鸟山明
鸟山明先生是许多人心中不朽的漫画大师,他的作品如《龙珠》和《阿拉蕾》等经典漫画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鸟山明先生在漫画界的贡献是巨大的:1. 作品广泛影响:鸟山明先生的代表作《龙珠》自1984年起在漫画期刊上连载,累计发行量超过2.6亿册,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作品。这部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角色深入人心:鸟山明先生创造的角色跨越了年龄和文化的界限,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形象。他的角色设计既有个性又充满魅力,让不同年龄段和国界的读者都能产生共鸣。3. 激发童年回忆:对于很多成长于80、90年代的人来说,《龙珠》不仅仅是一部漫画,更是他们童年时代的一部分。鸟山明先生的作品给无数的孩子带来了欢笑和梦想,成为他们美好回忆的一部分。4. 创作精神激励:尽管鸟山明先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比较内向,但他通过漫画展现了无限的创造力和热血精神。他的这种反差和对创作的执着,让人心生敬意。总而言之,鸟山明先生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的作品和他所传递的正能量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他的故事和角色将继续激励着未来的漫画家,同时也会继续为世界各地的读者带来欢乐和启发。鸟山明先生的精神和他的作品一样,将会被永远怀念。
2
+1
0
0
0
2024-03-09
老管家洗衣机槽清洁片
老管家洗衣机槽清洁片是一种专门用于清洁洗衣机槽的清洁剂。它通常含有强效的去污成分,能够深入洗衣机槽内部,去除残留的污垢和细菌。使用步骤如下:1. 将清洁片放入洗衣机的洗衣槽内。2. 选择最大的水位,然后启动洗衣机。3. 等待洗衣机运行完毕后,再运行一次清水洗涤程序,以确保清洁片的所有残留物都被冲走。4. 最后,用干净的布擦拭洗衣机的内部,以去除任何可能的剩余污垢。注意事项:1. 在使用清洁片之前,最好先阅读产品说明书,以确保正确使用。2. 不要将清洁片直接放在衣物上,以防止衣物被污染。3. 如果洗衣机有异味或者洗衣效果不佳,可以定期使用清洁片进行清洁。4. 使用后如果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1
2
0
2
2024-03-02
本田给你的日子不多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车也是如此。法拉利、阿尔法·罗密欧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劳斯莱斯和阿斯顿·马丁骨子里仍是属于不列颠的腔调;德国人的实用主义,也在保时捷毫不花哨的引擎盖之下有所体现。看过《湾岸 MIDNIGHT》和《头文字 D》的朋友或许有些了解,日本人对于驾驶这件事,也有着他们的追求。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的经济迎来高速发展,当地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消费需求,玩车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日系性能车此时迎来了黄金年代,丰田、马自达、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都曾在东京的白与夜里,挑动谭 Sir 的神经。可惜好景不长,90 年代,泡沫破裂,日本经济下行。那些刚触及顶峰的日系性能车,不是停产,就是断代。这其中也有例外。思域 Type R,它和那些充满异国情调的跑车一样特别,这里面有一段历史,有一种赛车精神,同时它还是本田伟大的工程遗产。但现在有其中一部分,在停车场里落灰、生锈。本月 18 日,有消息称位于武汉的东风本田汽第三工厂内,停了不少「卖不出去」的全新思域 Type R。该车于 2022 年 12 月在国内上市,售价为 42 万元,将其引入国内市场的正是东风本田。彼时,国内的车迷们对于东风本田可谓爱恨交加,他给了我们圆梦的机会,但这个梦似乎还是有点不切实际,42 万元的裸车价,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最终选择了奥迪 S3、高尔夫 GTI,甚至是换了红标的两厢思域……而 Type R,仅能作为一个精神图腾,参与他们的人生。赛车运动,是本田的立身之本要聊 Type R,得先从本田宗一郎这个人说起。他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就开始帮助他的铁匠父亲修理自行车,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7 年,31 岁的本田宗一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东海精机工业株式会社,生产汽车发动机的活塞环。他当时正设法从一家新成立的汽车厂商那获得一份长期订单,而那家汽车厂商正是丰田。但由于当时东海精机的质量把控未能达到丰田的标准,宗一郎失去了这次合作机会。经过几年的学习与经验积累,1941 年,东海精机终于能生产出满足丰田要求的活塞环,公司逐渐迈入正轨,并在 1942 年接受了丰田的注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可好景不长,1945 年,一场地震摧毁了东海精机刚建好的滨松工厂,生产陷入停滞,公司面临破产。本田宗一郎决定将自己拥有的股份,以 45 万日元的价格转让给丰田,转头就成立了「本田技术研究所」,开始琢磨自己的摩托车。原丰田汽车社长石田退三在多年后回忆道:那位先生(本田宗一郎)真得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从不考虑买卖的得失,只知道创新和发明,即便我们劝他缓一缓(买掉东海精机)这件事,他也只是说「知道了,知道了」,但从不停止他的发明创造。是的,本田宗一郎尤其擅长发明,仅仅一年过后,本田技研的首款带有完整车架的摩托车 Model D 就诞生了。这个「D」,代表着 Dream。本田梦由此开始。▲Honda Model D,图片来自:维基百科在短短几年内,本田就拿下了日本摩托车市场 15% 的份额,但本田宗一郎并不满足于商业上的成功,他递出一纸参赛布告,将本田摩托推至赛车。▲1954 年本田发布的社外版参赛布告在随后的几年里,本田在大大小小的赛事中摸爬滚打,终于在 1959 年,本田决定参加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摩托车比赛——曼岛 TT,并在 125cc 组别里取得了第 6 名的成绩。更令人称奇的是,从首次参赛到称霸赛场,本田只花了两年。1961 年,本田包揽了曼岛 TT 的 125cc 和 250cc 组别的前五名。同年,本田还参加了世界摩托车锦标赛,实现了 11 站 8 胜的好成绩。对于本田当时在赛场上的表现,英国镜报评论道:本田赛车运作得像时钟一样精准,这不是单纯模仿别人能够做到的。▲1961 年,本田车手高桥国光驾驶着本田 RC162 赛车,图片来自:本田同年,初尝胜利滋味的宗一郎,决定将他的梦想延伸到四轮赛道上——55 岁的他宣布进入 F1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直面一众欧洲豪强。经过三年的研发,本田在 1964 年打造了他们的第一辆 F1 赛车 RA270,正式以制造商的身份参赛。▲本田宗一郎与 RA270 赛车尽管在首年的三站比赛中都未能完赛,可就在一年过后,本田的 RA272 赛车就在墨西哥大奖赛中成功夺冠,车身上略微偏黄的白色涂装,也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冠军白。这个富含历史意义的漆色,被保留在每一代思域 Type R 中。▲跑车浪漫旅 7 里的 RA272 赛车对技术的追求,成就了思域 Type R1970 年 12 月,美国政府颁布了当时最为严苛的《清洁空气法案》,难倒了一众车企。就在这个时候,本田抬出了一副「CVCC 复合涡流受控燃烧引擎」。▲搭载 CVCC 技术的本田 B3-BH928 发动机,图片来自:WSJ凭借这副引擎,本田推出了符合新版环保法规的首辆汽车,轰动业界,它的名字叫——本田思域。是的,思域生来就是一辆不平凡的车,月销过万的它很快就让本田跻身汽车制造商中的第一梯队。▲本田第一代思域思域的成功,离不开本田对于技术的追求,思域 Type R 也是如此。1997 年,第一代思域 Type R(EK9)诞生,为了适应更高的转速并提高转速响应能力,它所搭载的 B16B 发动机采用了赛车发动机常见的设计——更长的活塞连杆、曲柄更短小的曲轴,以及锻造活塞。最终,这台最高转速达到了 9000rpm 的 1.6L 自然吸气发动机最高可输出 185 马力,在 7500rpm 时可提供 165Nm 的扭矩。▲本田 B16B 发动机,图片来自:AutoEvolution为了极致的轻量化,本田首次使用「焊缝车架底盘」技术来提升底盘强度,再配合其他减重措施,将整车重量控制在了 1070kg。传动方面,EK9 不仅标配了限滑差速器,2、3、4 挡还采用双重同步器设计,传动更加细腻、稳定。4.4:1 的终传比加上 B16B 的高转特性,EK9 在二挡就能跑到 105km/h,4 档即可突破 200km/h。▲第一代思域 Type R(EK9),图片来自:Automachi本田对技术的追求,在第三代思域 Type R(FD2)上,同样有所体现。FD2 的车身大量采用铝合金材料以及粘合剂代替焊接,整车质量仅有 1270kg。这是如今新能源汽车减重的惯用手法,但别忘了,当时是 2006 年。同时 FD2 还配备了 LSD、Brembo 的前四活塞卡钳,以及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架。▲思域 Type R(FD2),图片来自:Automachi强大的综合实力,让 FD2 成为了自然吸气时代,思域 Type R 的顶峰之作。步入涡轮时代,FK8 极快的涡轮响应和排气声浪的营造,依旧代表着当时的顶尖水平。尽管本田并不是首批采用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的车企,但它无疑是当时最懂这个新时代产物的厂商。在这辆现代化的 Type R 车型上,本田更加强调了人与车的连接,驾驶员眼前的方向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思域 Type R(FK8)方向盘FK8 研发之初,本田的工程师团队在设计部门的协助下打造了全新的方向盘,其革新之处在于方向盘的抓握形状。驾驶员手握方向盘时,即便是小拇指,也能牢牢抓握。本田转向系统工程师 Norimasa Arai 还在此前的采访中分享过这样一个小细节:车手在赛道上驾驶时通常会戴上手套,这时握住方向盘比不戴手套时要容易得多,但与此同时,车手能感受到的反馈会比平时更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ype R(FK8)对不同模式下的方向盘阻尼进行了细致的微调,提供更令人振奋的操控。让更多的人开上性能车,才是思域 Type R 的使命对于思域 Type R,本田曾提出一个最核心的要求:开起车来,会面带微笑。现如今,思域 Type R 的很大一部分驾驶乐趣,来自于它的手动变速箱,与任何形式的自动变速箱相比,它给驾驶员提供了绝对的掌控感。▲思域 Type R(FL5)内饰「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种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操作的手动变速器。」本田变速箱性能工程师中村晃谈到,一般来说,手动挡车型驾驶起来会更加困难,驾驶员要踩离合器、换挡,同时还要控制发动机转速——对于有经验的司机来说,这可能会是一种乐趣,但对于新手来说,这可能会让汽车变得难以驾驶。控制发动机转速是顺利换挡的关键,这在赛道上尤为重要,如果不这样做,赛车在进弯或者出弯的时候就很容易因为重心的突然转移而失去抓地力。为了解决这一点,中村的团队开发了一个聪明的自动补油系统,驾驶员执行换挡操作时,系统会自动控制发动机转速,实现快速和平稳的齿轮切换。▲思域 Type R(FK8),图片来自:Aston Parrott要想让方向盘背后的人充满驾驶的强烈愿望,那么它就不应是一辆难以驾驭的车型。从这个角度来看,思域 Type R 不仅是思域的旗舰车型,更是本田梦寐以求的,一种汽车的象征。思域 Type R 的「平易近人」,曾经还体现在价格上。历史上的第一辆 Type R 车型,诞生于 1992 年。当时,拥有世界顶尖高性能发动机制造技术的本田终于按耐不住,在自家超跑 NSX 的基础上推出了 NSX Type R,它价格昂贵,数量稀少。▲NSX Type R为了让「性能」二字变得不再高高在上,NSX Type R 亮相三年后,Integra Type R 发布,后续又推出了更为平价的思域 Type R。但从 FK8 开始,思域 Type R 好似换了个方向。它更快了,成为了纽伯格林最速前驱车;它更豪华了,用上了碳纤维饰板,但它也变得不再亲民。▲思域 Type R(FL5)在这个全面电动化的时代,一辆性能车中的精神图腾卖出较高的价格似乎也无可厚非,就像黑胶唱片在数字音乐盛行的今天,它的地位和价值也得到了重新定义。电动化无疑将改变「性能」二字的内涵,但它很难取代某些车型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所以理应有一群「狂热分子」,愿为那独一无二的体验买单。可那样的话,它还是思域 Type-R 吗?
11
+1
0
0
0
2024-03-01
价格战,打响了,3月份~
2023 年的 12 月,是一场跌宕起伏的交响曲。1 日,跳票 4 年的特斯拉 Cybertruck 开启交付,站在银色皮卡货斗上的马斯克手持指挥棒,奏响了新车发布月的第一乐章。银色巨兽收敛锋芒后,自主品牌重夺舆论中心。理想汽车宋紫薇用 AI 将「理想同学」变成了「理想老师」;极氪给 007 装上充电最快的金砖电池,喊出「金砖一刻行千里」的口号;「最美比亚迪」宋 L 靠着颜值和价格圈来一波粉丝;李斌带着 150 度电池包,直播一整天跑出 1000 公里却被喷上热搜,随后又开出来一辆卖 80 万元的 ET9;最后,问界 M9、极氪 007、小米 SU7 相继亮相,将交响曲推至高潮。本以为可以开心过元旦的我,却被现实敲了一棒。何小鹏在 1 月 1 日当天开着小鹏 X9,碾碎了我的假期。一整个月,忙碌,但也酣畅淋漓。12 月的激战过后,除了某些陷入擦边丑闻的品牌,各家都陷入了沉默,也许是在忙着部门团建,又或者是筹备年会,但更有可能是在埋头苦干,为年后做准备。目前来看,中国车市的又一轮混战,将在 3 月打响。落后就要挨打周三上午,蔚来宣布 Banyan 系统将在本月下旬迎来 40 余项功能升级,智能底盘、智能座舱、主动安全、全域辅助驾驶的性能与体验将进一步升级。更重要的是,蔚来表示将对现有车型进行升级,新车型将在 3 月上旬陆续开始交付,换句话说就是——2024 款蔚来要来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抄底现款,蔚来为 2023 款共 8 款车型提供了限时优惠。具体来看,在库 120 天以内的蔚来 ES6、EC6、ET5、ET5T 可优惠 2.4 万元,120 天以上的优惠 3 万元;在库 120 天以内的 ES8、ET7、EC7、ES7 可优惠 3.2 万元,120 天以上的优惠 4 万元。以 ET5T 及 ET5 为例,两车的起售价均为 29.8 万元,选择电池租用服务将立减 7 万元,再算上上述限时优惠,裸车价最低仅 19.8 万元。破除高价束缚,奋起直追,成为了蔚来如今的主旋律。2023 年 12 月,理想汽车首次交付超过 5 万辆,实现了之前定下的目标,并首次超过埃安;小鹏的成绩也算理想,将将过了 2 万辆,蔚来则只有 1.8 万辆,始终未能达成月交付 2 万辆的目标。与此同时,蔚来的运营费用出现明显增长,2023 年三季度的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达到 36.09 亿元,同比增长 33.1%;前三季度的净亏损总额达到 154 亿元,同比扩大 10.8%,甚至超过了 2022 年全年的亏损。重压之下的蔚来,急需为自己的产品序列注入一些新鲜血液,要知道,在年前的广州车展里,蔚来是第一梯队里唯一一个展台没有新车的品牌。更何况,连隔壁不愁卖的理想也在准备更新了。2024 年,将是公司创办以来,产品最丰富的一年,其中就包括了理想 L6。理想汽车董事长兼 CEO 李想透露,即将在年后发布的理想 L6 将成为理想品牌首款价格低于 30 万元的车型,正因如此,理想内部对于这款新车的销量也有着颇高的预期。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邹良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理想 L6 上市后将挑战 3 万辆的月销目标。▲理想 L6与理想 L6 一起到来的,还有理想 L 系列的年度改款车型,理想同样会在 3 月份对现有的 L7、L8、L9 车型进行配置更新。为了避免出现此前「理想 One 突然停产,车主拉横幅维权」的类似情况,理想针对三款在售车型推出了优惠活动,优惠幅度达到了 3.3-3.8 万元。尤其是理想 L7,起售价直接降到了 28.69 万元,首次降到了 30 万元以内。此外,针对上海地区,理想汽车还提供了 1 万元的「沪牌」补贴,该优惠将在 1 月末截止。得知这一消息,花费近 40 万元购入理想 L7 Max 的程南向董车会表示:「带 21 英寸轮毂的 L7 Max 只要 34.68 万(元),这意味着已经降了 5 万(元),难过。」不仅是 SUV 市场,两款纯电 MPV 车型的正面对决也即将展开。1 月 16 日,小鹏汽车宣布旗下首款 MPV 车型小鹏 X9 正式开始全国交付,拥有星舰外观的小鹏 X9 不仅有着更好的乘坐体验和更多样的使用场景,在后轮转向和前轮 41.5°大转角设计的加持下,灵活性也得以保证。另一边,并未配备后轮转向,且轴距达到 3.3 米的理想 MEGA,就有点相形见绌了,此前甚至有传言道,MEGA 是为了避开小鹏 X9 的锋芒,才延至 3 月发布,同时在配置上进行调整。邹良军副总裁此前曾对这一说法作出回应:实际上,我们也能够提前开发布会,很多其他品牌发布会开了之后,两三个月提不到车,但我们不想这么做。更关键的原因是春节对于产品宣发的影响。所有产品的发布都有一个时机,很多选择在春节前发布,第一波势能出来后,赶上春节假期大家正好休息且不买车,势能就下来了,再把势能拉起来要花很多钱,还不一定有效果,所以我们内部综合考虑,干脆等春节之后(再发布)。李想想要的,是一鼓作气。此外,邹良军表示 MEGA 的调整并非因为小鹏 X9,「只是二排座椅按键调节等细节的变化,不是因为竞品,也没有大的调整」。但要注意的是,理想需要担心的并非只有同品类的小鹏 X9。理想汽车,大考在即据 PowerOn 消息,AITO 汽车的主销车型问界 M7 将在今年二季度推出改款车型,换用全新家族设计语言,外观上向问界 M9 靠拢。同时,问界 M5 的改款也在推进中。不同于其他新势力车型所追求的「未来感」,问界 M5 和 M7 的造型基本沿袭了燃油车风格,有着宽大的进气格栅,而最新的问界 M9 上,一体式的前脸和矩阵大灯虽存争议,但已成为了问界 M9 的标志性设计。一直以来,外造型设计就不是问界系列的优势所在,在年轻群体中饱受吐槽。在去年年底购入问界 M5 的「95 后」王松松向董车会表示,他之所以没有选择问界 M7,是因为 M7 的外观「过于成熟」。「40 岁左右或者往上的中年人应该会更喜欢,」王松松道出了他的猜想。真正令他着迷的是问界 M5 在座舱静谧性、内饰面料,以及 HUAWEI SOUND 所营造的品质感,以及人性化的车机交互体验——是的,他是一位华为手机用户。不过,问界 M7 和 M5 改款后,其造型很可能会朝着年轻化发展,从而覆盖更广的市场,年纪稍大、消费力更强的客群则交由即将开启交付的问界 M9 来负责。这时,理想的 L 系列产品正式迎来了它的「大考」。2022 年三季度,问界 M7 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毫无还手之力,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 ONE 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我们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十几亿。去年 6 月,李想曾在社交平台谈到了 AITO 问界 M7 带给理想 ONE 的沉重一击。彼时,问界 M7 一登场,问界系列的单月销量就冲到了 10045 辆,其中问界 M7 的销量达到 5336 辆,与此同时,理想 ONE 的状况急转直下,仅交付新车 4571 辆。在问界 M7 的压力之下,理想 ONE 被迫提前停产,杀了刚提车的车主们一个措手不及。出乎意料的是,面对此次失利,李想并没有抱怨。面对华为,80% 学习,20% 表示尊敬,我们零抱怨。同年 9 月,理想内部就达成了全面学习华为的共识,如今,M7 的焕新和 M9 的上市,就是检验他们学习成果的一次「大考」。然而,即便是问界改款前的现在,理想也面临着极大的销售压力。本周二,理想汽车循例发布了 1 月 1 日至 1 月 14 日的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数据,榜首赫然写着问界 —— 1.28 万辆。理想汽车则为 1.1 万辆,屈居第二。往后,战况只会愈演愈烈。「当前车市环境就是一个字,卷,要么卷价格,要么卷营销,」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如此感叹道,面对年后正式发布的小米 SU7,他和他的银河 E8,也正严阵以待。好好休整吧,中国车市的混战,3 月打响。
8
+1
6
2
3
2024-03-01
168万元,比亚迪傲娇了!我选择买宝马了只能
正月初十,龙年上班第二天,比亚迪扔下了一张王炸——旗下两款插电混动车型秦 PLUS 荣耀版和驱逐舰 05 荣耀版上市,起售价低至 7.98 万元。和此前的冠军版车型相比,两款新车的价格均下降了 2 万元。比亚迪喊着「电比油低」的新口号,给 A 级车市场的燃油车型来了一记闷棍。与此同时,2024 年的硝烟还弥漫到了高端市场。仰望品牌的第二款产品,纯电超跑仰望 U9 刚刚在上海前滩正式发布,168 万元的售价,让世界为之侧目。论底蕴,仰望这个年轻的品牌自然比不上法拉利、兰博基尼、保时捷等传统豪强,所以,想要突破欧洲超跑品牌多年以来建立的认知防线,仰望只有一个路子,那便是技术。仰望 U9,技术 U9仰望 U9 的首次亮相,是在一年前的仰望品牌暨技术发布会上。凭借易四方技术,比亚迪迎来了向上突破的机遇。「比亚迪有一个技术梦想,通过更好地控制车身姿态,为用户提供极致安全的汽车。20 年来,比亚迪的研发团队从未放弃这个大胆的构想,」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中说道。回顾当晚,王传福口中的「比亚迪的技术梦想」贯穿了整场发布会。作为发布会的「One More Thing」,集合了比亚迪所有先进技术的仰望 U9 顺势将发布会推至高潮。同样的「套路」也出现在了去年 4 月的比亚迪云辇技术发布会上。仰望 U9 在发布会最后的奋力一跃,似乎在向世人宣布,中国人也能造出优秀的车身控制系统。但在那时,比亚迪并未详细介绍仰望 U9 所采用的云辇-X 智能全主动车身控制系统,而是选择将揭晓谜底的时刻,留到今天。比亚迪在今晚的发布会上表示:云辇-X 智能全主动车身控制系统,以横、纵、垂向融合控制为核心,为仰望 U9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驾驶操控体验,同时又能轻松满足日常驾驶需求。可街、可赛、可玩,是比亚迪赋予仰望 U9 的使命。比亚迪称,仰望 U9 所采用的云辇-X 由双目摄像头、云辇智算中心、双阀电控减振器总成、五合一动力源、液压管路总成及高度传感器等组件组成,具备主动力调节、阻尼调节等核心功能。对悬架系统略有研究的读者可能会看出,云辇-X 实际上是一套磁流变减振器——一种常见于超豪华跑车的悬架技术。以法拉利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为例,2010 年,其在 458 Italia、FF、California T 等多款车型上应用了磁流变减振器,配合空气弹簧进行工作。法拉利在技术文档中提到,这套系统能够通过电控单元,即时调节流经线圈的电流,在 15 毫秒内改变磁场强度,在磁场作用下,液压管道内的磁流变液会瞬间变粘稠,从而调节悬架刚度。▲458 Italia,图片来自:Car and Driver2011 年,另一家意大利超跑品牌兰博基尼同样在当时的旗舰车型 Aventador 上使用了这项技术,以适应路面变化和各种极限操控条件下的减振需求。▲ 兰博基尼 Aventador,图片来自:Car and Driver仰望 U9 的云辇-X 则在这一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更现代化的车身传感器,对悬架进行更精准的调节,做到「0 侧倾、0 俯仰」。同时,双阀结构赋予云辇-X 更大的调节范围,让仰望 U9 得以呈现出「蹦迪」的效果。至于仰望 U9 的另一个核心技术易四方,大家就要熟悉多了,此前仰望 U8 展示的原地掉头、应急浮水、高速稳操等功能让人印象深刻。总之,云辇-X 和易四方,就是仰望 U9「可街、可赛、可玩」的底气。超级跑车,超级车身超级跑车,是现代汽车工业设计的艺术雕塑,也是汽车工业金字塔之巅的技术与美学结晶。仰望 U9 作为国产百万级超跑,其在去年首次亮相时备受瞩目。尽管公众对于自主品牌打入超跑领域欣喜万分,但 U9 的外造型设计仍然遭遇了一些质疑。最受诟病的是过于密集的点阵式大灯、鲶鱼须一般的前唇,还有那过于明亮的黄色。▲亮相之初的仰望 U9还好,在仰望 U9 的量产版本里,这些都不见了。比亚迪集团造型内饰设计总监安娜(Annamaria Palmigiano)在发布会上表示,仰望 U9 秉承了家族式的设计理念,让纯粹的能量艺术有了最极致的美学表达。在量产版的仰望 U9 上,设计师用充满张力的放射性线条替换了之前的点阵设计,有序排列的线条不仅更能营造出科技感、未来感和速度感,也为 U9 增添独特的视觉标致。与此同时,前唇的设计也变得更为简洁,还营造出了一定的悬浮感。仰望 U9 提供了阿盖尔紫、月曜银和赤霞丹朱三种颜色,也就是紫色、银色和红色。是的,仰望把黄色去掉了,同时还在车尾加上了一个硕大的鹅颈尾翼(选装价格 10 万元),颜值进一步提升,对下压力的增加也有实质性的帮助。提到空气动力学,不得不介绍一下仰望 U9 的 6 组车身风道和 12 组主被动空气动力学套件,作为一辆极速达到 309km/h 的超跑,造型设计必须做到美学与性能并重。首先在散热方面,仰望 U9 在前进气格栅内侧布置了大面积前冷却模块,后冷却模块则布置在车身尾部,气流从车侧三角窗旁硕大的进气口中进入,通过风道收缩导流实现散热,气流最终从扩散器上端的低压区排出。在前保险杠两端,仰望 U9 设计有一组进气口捕获气流,通过收缩加速引导至前摆臂风道。同时,流经前扩散器的气流被抬升并倾向前轮,与前保险杠两端风道导出的气流一同汇入前摆臂风道,为前制动盘散热。而在风阻方面,俯冲的前机盖和风挡设计,加之 U9 较短的车体,气流可以快速通过车顶进入车辆尾部,溜背式造型配合后部的尾翼,能够很好地平衡后轴的下压力需求;侧面车体与车尾凌厉的尾部分离刃设计,也可以令气流迅速与车体分离,减少了车尾涡流的形成。为了提高气动效率,仰望 U9 还在车底的关键部位设置了导流翼片,引导气流顺势通过。例如在前轮前方,仰望 U9 设置了一组去掉了下表面的环形山阻风板,在分离气流的同时,去除了因该部件产生的升力,并在阻风板内侧形成低压区,为前轴提供部分下压力。但前轴更主要的下压力来源,还是来自前进气格栅两侧的 S 型空气隧道。整体而言,仰望 U9 的造型设计确实达到了超跑的水准,但受限于 2.5 吨的车重,仰望 U9 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只做到了 2 分 17.65 秒的成绩,接近上一代 911 Turbo S。尽管圈速逊色于传统燃油超跑,但仰望 U9 在座舱的安全性上可谓堆料堆到了极致,采用整体式单体壳碳舱,整车扭转刚度达到 54425N·m/°。仰望表示,U9 在上市进行过最为严谨苛刻的安全测试,在达到全球安全碰撞测试标准后,还针对超跑车型实际可能遭遇的驾驶安全工况,策划了钻卡、磕底、翻滚等极限特殊工况,投入了超过 100 台安全测试车辆。仰望 U9 的碳舱采用了民用最高等级的 T700 级碳纤维材质,以及多用于航天器中的 12K 小丝束,并运用了热压罐成型工艺,做工复杂,造价不菲。
6
+1
0
0
0
2024-02-28
坦克700 居然卖70万。不好好工作只能买BBA
最近,著名汽车节目 The Grand Tour 迎来更新,Jeremy Clarkson 放下锄头,带领他的伙伴 James May 和 Richard Hammond,在撒哈拉沙漠中追寻达喀尔拉力赛的足迹。素有「三贱客」之称的三位主持人在制片的要求下,先后爆改了三辆老旧跑车来完成长达 1600 公里的路程。结果可想而知,本应在公路中疾驰的跑车,在沙漠中的表现并不理想,三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无尽的搓板路中饱受折磨。刚刚看完坦克 700 发布会的我突然意识到,如果长城汽车能够在这期节目里做一个植入,在节目的最后让三位主持人坐上坦克 700 到达终点…… 那可真是遥遥领先!越野素来是长城汽车的强项,如果你跑一趟新疆,你最常遇到的车大概率是坦克,正如坦克品牌 CEO 刘艳钊所说:巴音布鲁克跑的都是坦克。今晚,成功吃下硬派越野市场的坦克品牌决定再进一步,以 70 万元的售价,正式进军豪华越野。在坦克眼里,豪华的基础是动力。坦克 700 搭载了国内唯一的 3.0T V6 发动机和高档位 9HAT 变速箱,系统综合功率可以达到 517 马力,扭矩最高可以来到 850 牛米,为 3.1 吨的坦克 700 带来了 5 秒级的百公里加速,在性能上可以对其 5.0T V8 的路虎卫士。而且和其他插混车型不同的是,电机并非坦克 700 的主要动力来源,其最高功率仅有 120kW,想要翻山越岭,还得靠那台 V6 发动机, 加之较重的整备质量,坦克 700 的实际油耗来到了每百公里 12L(官方数据为 10.9L/100km)。但好在,坦克 700 内置的容量为 37kWh 的电池可以提供 70-80 公里的纯电续航(官网数据为 95 公里),足以满足城市短途通勤。为了豪华,坦克 700 还引入了空气悬架,配合 CDC 电磁减震,能够提供更有质感的滤震效果。同时,为了解决空气悬架在越野场景的可靠性问题,坦克 700 使用了更为可靠的,来自德国大陆的单腔空悬。对比双腔空悬,单腔闭式结构可以实现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而且坦克 700 还使用了机簧分离的冗余设计,即便空气弹簧损坏,车辆也能正常行驶。坦克在发布会中表示,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团队曾多次主动将空气弹簧拆除,并用接近 120km/h 的时速长距离行驶,以验证这套系统的可靠性。尽管单腔空悬的升降确实较慢,尤其是升高,但完全不用担心它的行程。有了这套空悬,坦克 700 可以在必要时实现 7cm 的升高,此时的涉水深度达到了 970mm。要知道,如果没装涉水喉,路虎卫士的涉水深度也只有 900mm。如果你是一位硬核玩家,会去改装、冲沙,空气弹簧这项配置就是在为你制造麻烦,那你可以选择不带空悬的基本款车型,去掉了空悬的同时,售价也来到了 42.8 万元。但在做出决定之前,你最好先去中高配车型里看看。在中高配车型里,坦克 700 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仪表台、门板、扶手等部位完全被超纤皮包裹,还有一块真材实料的铝板横跨仪表,连接两侧的哈曼卡顿音响,中间三个区域的实体按键也十分精致。更豪华的是后排,得益于巨大的车身尺寸,坦克 700 能够放下较厚的后排座椅,其厚度达到了 145mm,并且标配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同时还是实现了行业最大的 141°靠背调节。总之,坦克 700 一定是「躺」得最舒服的硬派越野车。如果你躺的是售价 70 万元的限定版,你还会看到一片由 1200 余颗灯珠组成的星空顶,「星星」的密度无异于劳斯莱斯,而且同样会有「流星」划过。可惜的是,首批的 70 辆坦克 700 限定版已经在开售后的 55 内被秒光,好消息是,限定版车型每年的配额会有 700 辆。也是说,一年大概有 10 次机会可以抢下这台车豪华越野车。如果你不想抢,46.8 万元的次顶配车型,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4
+1
3
0
6
2024-02-27
杯垫
杯垫是一种**用于放置在桌面与杯子之间,起到隔热和保护桌面作用的小物品**。以下是一些关于杯垫的基本信息:1. 材质多样:杯垫有多种不同的材质,包括陶瓷、紫砂、玻璃、布料、木质、硅胶等。不同材质的杯垫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例如,陶制和瓷质的杯垫通常更加耐用且易于清洁,而布料和毛毡的杯垫则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2. 功能实用:杯垫的主要功能是隔热保护,防止热饮料直接接触桌面造成烫伤或损坏。此外,杯垫还可以减少桌面的水渍和污渍,保持桌面的整洁。3. 装饰美化:除了实用功能外,杯垫也常被设计得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成为餐桌上的装饰品。有些杯垫还印有公司或企业的LOGO,用于商业宣传和形象提升。4. 购买渠道:杯垫可以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如京东商城等进行购买,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品牌、材质、价格区间的产品,并参考用户评价来做出选择。综上所述,杯垫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帮手,也可以作为家居装饰的一部分,增添生活情趣。在选择杯垫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需求,挑选合适的材质和设计风格。
+1
0
0
0
2024-02-23
<
上一页
1
...
17
18
19
20
21
22
...
84
下一页
>
转至
页
GO
990
关注
1075
粉丝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1
弥豆子米袋子
2
moyya
3
MODU律智
4
芳心向春尽
5
斑鸠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