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价
精选好价
全部好价
优惠券
白菜
社区
好文
资讯
众测
笔记
海淘
海淘导航
淘遍世界
攻略文章
百科
商品百科
品牌导航
商家导航
更多
值友福利
金融
汽车
旅游
品类导航
专题汇总
招聘专区
集团官网
商业合作
爆料投稿
好价爆料
写篇文章
视频上传
提报百科
创作活动
条新消息
条新评论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我的关注
我的文章
我的爆料
我的笔记
我的视频
我的百科
我的评论
我的众测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退出登录
个人主页
犹鹿
+
关注
艺术届过气路人
注册4周年
・
签到44天
IP属地:未知
芝麻信用评估
授权
后可查看具体分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首页
文章 12
笔记 12
专栏 1
也是花过钱的脸,却不敌30元的美容棒
近年来随着生娃、哺乳、再生娃、再哺乳,带来的是对脸部护理的更加关注,毕竟岁月催人老,当妈更是。 然鹅在给脸投资了不知上限的财力之后,婆婆随手送了我一根t型黄金棒,名字起的华丽丽的,某宝一搜才30多元。起先根本没有启用,后来因为觉得眼角和颈纹日趋加深,徒手按摩吸收已经效果甚微,于是想到借助按摩工具。 启用之后发现意外地好用。首先是因为它以一节5号电池就能满足工作需要,无需插电——我们的日常生活已被各类端口的数据线填满,所以不用充电这一点真的是让我非常欣喜;二是因为体型轻便 瘦瘦细细也很适合随身携带,能够随时帮助护肤品吸收;三就是它的t型设计,能够满足人脸及脖领按摩时生理构造的要求,t型部位可以驰骋骨骼曲线,也能实现眼角提拉的功效。真是没想到我这一张花过不少钱的脸,最终败给了30元的美容棒。 2020年变美道路上的最大惊喜,没有之一!
+1
7
1
0
2020-12-30
荐书 | 《生为女人》by 川端康成
也不知道川端康成是怎么把玩文字的,笔下的故事总弥漫着一股淡淡哀伤,就像是给风景加上了一层褪色感的滤镜。他时常会让读者产生一种错觉——那娓娓道来的女主人公的故事,可能是作者在讲述着自己的回忆,带着对往昔某种敬意的温柔。可是一晃神——哎?作者明明是个男人啊。 和川端康成所有描写女性的作品一样,《生为女人》还是一部“名义上”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实际上描绘的,是人和人之间纯粹的、相互渴望的、纯真的爱恋与依赖。爱是放之文学作品而皆准的主题,女性这个奇妙的物种,更是承载这个巨大深奥主题的,最有说服力的载体。 在《生为女人》中,川端康成描写了女人们很多种情绪——吞进心底的娇嗔和委屈、不舍又无奈的埋怨和撒娇、成熟女性内心的纠结和表面维稳的端庄、明朗少女的故作扭捏和不成熟的矜持。 妙子、阿荣母女,佐山夫妇、市子夫妇这些角色在故事中出现时的模样,都是在他们各自的日常生活场景之中的样子,松弛、似乎也没有什么戏剧的紧张感。他们各自的工作,和朋友的交往;他们在街上、在餐厅;他们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各自的内心对答。似乎“妙子就应该是一副清秀柔软的沉默模样,阿荣张扬泼辣叛逆,应该是个浓眉、说话大声的少女吧”,读书的时脑海里一直这样想象着。 阿荣离家投靠无子的佐山夫妇,他们二人家中已寄居了因父亲被判入狱的少女妙子,阿荣与妙子因性格迥然的对立,到一致对佐山夫妇夹杂着恩情、爱情的依恋和背叛的复杂情感,每一个人物都鲜活独立,可是他们又彼此依赖。几个人物之间的联系看似千丝万缕,可是读起来感觉人间啊真是孤独。 将他们之间一反常态的爱意,放置在恪守行为准则的日本最普通的中产阶级人家,让小说本身就折射出某种光怪陆离。少女阿荣大胆浓烈的情感,其实质是深爱。所有的妒忌、歉疚、背叛、绝望、顾忌、压抑,还有挣扎,这些在一轮方圆之中难以泯灭的不安,积蓄着无处释放的情感能量,一边是备受煎熬,一边是无法逃避。妙就妙在,川端康成不仅写出了这种难以书写的纠缠,而且写的分外纯粹。 人的一生啊,很多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可能是年幼时被称为“年轻の葬礼达人”,造就了的孤独敏感吧。川端康成是个孤儿,成长之路见证着亲人相继离世、几经搬家周折,内心情感极为丰富。他的生像个谜团,他的死更是。这位终身表明不赞成自杀的作家曾说:“ 无论怎样厌世,自杀不是开悟的办法”,而自己最终却选择无言离去。 后人对他的死因有多种猜测,有的说是因为诺奖之后创作能力衰退、还有的说是作为白发人目送自己一手栽培的三岛由纪夫先行而去而深受打击,也有人说是帮助他人参与政治竞选而失败等等。他没有留下只字片语,倒是印证他生前念叨过的——无言的死,其实就是无限的活。这孤寂的一生, 一直是带着对于女性的崇敬活着,也许是出于自小女性在他人生中的缺失,那些发生在日本的故事,总能找到宇宙上每一个或涉世未深、或千帆阅尽的女性的影子。
+1
5
1
0
2020-12-23
荐书 | 《樱花书下》&《男女有别》
两本书的作者是同一人,渡边淳一。 《樱花树下》是一部读完感觉略毁观的小说,时至今日我也不知该如何评价。从字面意思来说,它讲的就是一个渣男“爱”上两母女,最后招致母亲自杀、女儿流产的故事。 怎么样,是不是很跌眼镜的情节..... 如果说《生为女人》写的是爱,我认为这本书其实写的是“不爱“,是男主对于情感的放纵,对于母女两人的“不爱”。所以对于上文里加了引号的爱字,我自己是从开头质疑到结尾的。 唯一能理解的,是文中反复出现的“樱花树下埋着尸体, 所以才开得这么浓烈” 的描写,一眼望去即知,这写透了日本文学中那种向死而生的孤独美。 读完这本小说倒是很快,大概两个白天之间的零碎时间就完成了。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小说过半处,导致前半的阅读并不夹杂着多少对男主人公玩弄母女情感的愤恨。听说日本文学,或者说其他艺术作品中,也经常有对于爱的变态性的某种特定思维,如果带着这种“解围“式的初衷,倒是可能能够理解一下男主的立场,然而爱之反常与变态,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渡边淳一的这一本,倒是更像流俗于情爱小说了。 而另一部《男女有别》算是为老爷子正名,一扫情爱小说的嫌疑。《男女有别》是渡边在80岁时的高龄写就,一反《樱花树下》的阴郁,这一本的口吻完全是个老顽童。 他在文中坦诚了很多男性不易承认的话题,一口咬定,没错啊男人就是喜欢年轻的女人。然而话锋又一转——但我不喜欢;也在文中揭露了很多关于女人的真相——女人的耐力决定了她们在性别上天生具有生命力的优势、女人的心机决定了追求者的质量等等。是一本深刻犀利、让人边看边笑边点头的两性关系散文短篇集,每一篇小文不过3页,言简意赅间嘻嘻哈哈就过去了。 他在书中提倡老年人继续恋爱、一针见血指出男女二人独处时的套路,又讲到用对待男人的方式养育小孩—— 表扬, 再表扬, 让他借势逞能, 让他喜欢。 这才是发挥孩子才能的要诀。 狠得要领。
+1
5
1
0
2020-12-23
荐书 |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村上春树
这是一本由村上的7部短篇集合而成的小说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些形形色色的,失去了女人的男人们的生活。这一次,女人成为男人的旁观者;这一次,村上接着讲述“消失”。 小说中的每一篇都快狠准,也不丧失村上一如既往的文学性,辛辣、迷惘,但又很难解释出整本书中村上保持着一贯的文体——似乎每一篇故事的叙述口吻都不太一样。这样的差别造就了整本书读起来的轻盈感觉。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第三篇《独立器官》,讲述的是个钻石级别的独身主义者、美容医师渡边,一直奉行着不结婚不同居但不乏伴侣的潇洒生活,一旦女方流露出渴望关系稳定的意向,他便巧妙优雅地全身而退。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他选择的对象多是已婚或有固定男友的女子。直到他遇见比他小16岁的已婚女人,让他平生第一次有了坠入情网的感觉,经历了面对爱情需要付出的苦辣酸甜,渴望与对方终成眷属之时,却发现女子不过是借他的财富资源去往第二位秘密情人处共度余生。渡边因此被自己的信条戏弄,随即不吃不喝, 从此将自己逼入绝境,颓废致死。 听说这个故事源于村上身边真实的故事,不知是村上借用医师、还是借用这个非虚构的故事之口,道破了“女性天生拥有用于说谎的类似特殊独立器官那样的东西”。这一点,可能很多女性都不会否认。毕竟两性之间,需要一点点善意的谎言,这是对于维护关系更为投入和擅长的女性所必备技能之一二啊。 村上无子,在写到有孩子的朋友对于没有子嗣的同伴那微妙的施压和优越感,他的描写精准又形象: 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不管怎么说, 孩子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礼物”, 但这样的广告用语终究是不可信的。他们或许只是想让渡边也背负一下自己背负过的重荷。他们自以为是地确信,世上之人都有遭遇他人遭遇过的倒霉事的义务。 在没有孩子的时候,相信我们或多或少都从别人那里感受到过这种压迫吧。再罗列一些这本小说集之中的摘抄,有字必有音乐和酒,这很村上。 音乐没到达既定和声,就不能迎来正确的结尾…… 世间饮酒者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给自己追加什么而不得不饮酒的 人;一类是为了从自己身上消除什么而不得不饮酒的人。 人类所拥有的情感中,恐怕没有比嫉妒和自尊性质更恶劣的情感 了。
+1
5
1
0
2020-12-23
荐书 | 《隔壁的女人》by 向田邦子
《隔壁的女人》对读者的心绪要求蛮高的,时不时就要接收向田一箭戳心的警句。 这位昭和时代的女子笔下的日本,被誉为后人了解昭和生活的最佳入口。可是她的文字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会让人读起来神色凛然。她写出轨的女人,却让读者对这样的人充满同情理解;她写爱上有妇之夫的服务型人格的少女,却让读者怜惜无差评女孩默默违背道德的勇气。 引用同样擅长刻画家庭关系的导演是枝裕和对向田邦子的评论:“ 价值观不单一, 这一点非常重要…… 家里人, 其实是最麻烦、 最难缠, 最不能坦诚相待的。但家人仍然要生活在一起, 在一起令人安心。这是她作品中最迷人的部分。” 是啊,阳光之下必有阴影,特别是涉及到庸庸碌碌的日常,可能我们没有对于每一个秘密都要取是非对错加以评判的标尺。这也正是为什么向田笔下的人物立体而分明,他们有过错,更有某种不屈服于生活的审判的决心,很动人。 看过一些评论,媒体给向田贯上的“日本的张爱玲”的标签,我是真的不认同、不喜欢、也觉得不公平。如果说张爱玲的语言刀刀致命,可是向田,分明是向着生活的甜处呀。 比如谈到婚姻, 她问:所谓结婚, 所谓家庭, 就是得到 一个大口打哈 欠的地方吗? 关于女人的“独立和自由”,她又说:自由和独立…… 女人都喜欢这些词 吧。因为不曾拥有。一旦结婚女人就两者都失去, 不能再喜欢别人, 陷入爱情也是罪。结了婚的女人, 是以死亡的觉悟在谈恋爱。 她书中的女主人公大喇喇地说着:“不是有老公吗?”“ 老公不算男人。” 向田邦子一生未婚, 但从她的小说中,你会感知到作者对于人性、爱情和婚姻的深深理解。独身女人,深谙欢愉是迸发于什么样的疲惫、爱情的阳光为什么无法始终照耀婚姻现实,这是很艰难的一种成熟与理解。 很遗憾,在我心里被当作亚洲女性最会写前三名的向田,在飞机意外中生命戛然而止,不然真期待可以一直读一直读到她的作品。 作家的一个厉害之处,就是他们可以通过文字揭秘自己的身世未曾了解的玄秘,村上写有孩子的朋友的心思是这样,未婚的向田写出轨、写婚姻也是这样。他们孤独地体察别人的人生,可是却没有几个读者能够体察作者的孤独。 在这本书的同名短篇《隔壁的女人》中,向田描写了一位不甘寂寞的家庭主妇幸子,内心暗暗羡慕拥有各色情人的邻居的生活,甚至因为被邻居未亮相的情人之一麻田的声音迷住而追随——整个过程中的描写没有露骨,只有夕阳打在幸子衣角上的光影,以及她追随麻田的声音报出的地名,一路往山中去的风光旖旎。 向田曾说,“ 越是赤裸裸的真实, 越是无法书写。”
+1
4
1
0
2020-12-23
荐书 | 总有无名的人在做伟大的事
如果你也对战争时期的艺术发展感兴趣,那么我推荐一本《抢救维纳斯》。 这是我在外勤的途中随手从书柜上抄走的小书,结果却颇为惊艳爱不释手。讲述了二战时期,一群艺术人士如何保护艺术品的故事。 书中一个小细节留在我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担任照片解读员的德国军官入伍参战前曾攻读艺术史,入伍后担任了照片情报解读的工作。从德军空军轰炸意大利的情报照片中,他知道绘有曼图尼亚湿壁画的礼拜堂被炸毁。军官睡不着,只好深夜走入无人街头痛哭。这种心情我没经历过,但却似乎能懂得爱护艺术的人对摧毁艺术的痛楚。
+1
4
1
0
2020-12-15
荐书 | 艺术评论文集《碰巧的杰作》
作者笔下的人,或多或少地在生活中都和艺术碰巧发生着联系。攻于经营自己的艺术家、与艺术看似毫无关联却历经磨难的探险家、还有那些孜孜不倦拉长艺术倒影的艺术爱好者们,他们对艺术的深情而专注,成就了许许多多碰巧的杰作。
+1
7
1
0
2020-12-15
我心目中那个完美的间谍走了
12月12日,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约翰·勒卡雷走了,新冠肺炎。 《完美的间谍》好看,但靴显冗长。那个年代的英国间谍们有很浓重的优雅共性——他们出身贵族、名校生、博学谈吐佳……导致勒卡雷一直对后来的谍报工作及从业人员抱有“伟大信仰已轰塌”的轻蔑与遗憾。 小说里可以一探多面“贵族”生活的究竟,但我觉得金·菲尔比那薄薄一册自述《谍海余生记》更有意思——易读,和更接地气。延伸推荐还有关于菲尔比的纪录片,他召集一屋子记者自辩“我没有、我不是”的名场面当属当代新闻史的重要一笔。
+1
4
1
0
2020-12-15
荐剧 | 定义一座城
回顾2020年这个有点“长”的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没有了时间和心情静下来阅读,只好转头搜罗小众又精良的电视剧,在孩子睡熟后打好威士忌默默追随,成了每日唯一感觉快乐的时光。 于是偶然刷完一部我不知道还会不会又后续剧季(我不反对继续有)的美剧,叫《相对宇宙》。 目前只出到第二季,卡司也都是熟面孔:《爆裂鼓手》里的J. K. 西蒙,《权游》里的二哥……豆瓣给的评分不低,但我认为还可以给更高分。 讲述了人类物理试验创造出了两个平行世界,为了消弭另一个世界,“原本”的世界在“the other world"释放出流感病毒,杀害了好多人。于是另一个世界培养间谍,秘密代替“the other one”的生活,伺机释放他们的病毒予以复仇。 算是制作精良、又颇为小众的一部。 此时此刻看到两个世界的“生物战”,映照着现实生活中每日变幻莫测、突飞猛进的肺炎疫情,也是五味杂陈。只是剧里集中于穿越两个世界之间的谍战,病毒是一个原因,也是一个结果。 剧情大致就说这么多,但为了突出它的精彩之处,我提一个问题。试问,你是否想过,如果你的另一个自己在另一个世界里,从小学习着你的笔迹、记忆你的过往、能倒背如流你所有经历的社会关系,伺机在你的人生发生巨大变化时替代你,你会有什么感受? 笔墨平稳,剧情有聚变,像是冰山之下看不见的暗流汹涌。离奇的一个小小感受是,剧中的每一位说起另一个世界里的自己“my other”,从发音到语气都让我感觉格外性感。 台词也非常好: “根本没有什么阵营,我们都要下同一层地狱” “生活不过是我们的总和,那些选择定义了我们是谁。” 希望我们未来的公共生活里,多一些透明、健康的选择,才能定义更好的城市。
+1
5
1
0
2020-12-11
荐书 | 奖颁给他不吃亏
也是除了读盐也七生的罗马史系列之外,读大历史能读到这么心潮澎湃的了。甭管诺贝尔的那些争议,冲这个文笔(翻译)颁个奖给前首相,不吃亏。
+1
5
1
0
2020-12-11
1
2
下一页
>
转至
页
GO
29
关注
1
粉丝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1
弥豆子米袋子
2
moyya
3
MODU律智
4
芳心向春尽
5
斑鸠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