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件
宝爸宝妈一对,只为宝宝淘到安全放心的产品
注册8周年签到1494天
IP属地:广东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AR助力孩子爱上学习!
前言AR技术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日常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可能是影视、娱乐领域的AR体验,但近几年在教育行业也在加强AR技术的应用,因为AR就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的简称,通过AR可以把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从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对于事物和知识的认识也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晒物是近期给女儿买的一个北斗AR地球仪,老家的客厅墙上贴着个地图,小朋友自小就喜欢对着地图找地方名,看她对这些信息感兴趣,就买了一个AR地球仪来给她玩玩,趁着现在记性开发期,也可以多涉略一点有益的知识。晒物体验1、设计做工我买的这款地球仪是万向转的,就是前后左右都可以旋转,材质使用的塑料,底座是硬的,球体是微软的半透体(因为地球仪里边有灯,这种材质利于透光),供电是3节7号电池,号称可以三年不用换,整体做工还算可以。2、AR体验北斗的这款AR地球仪自带AR软件,里边包含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材料,所以APP的体积比较大,达到220多M,而且还支持在线升级学习包,通过手机或平板的后置摄像头拍地球仪,可以调出对应场景的AR素材,通过这些素材的组合,更好的激起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总的来说里边的学习内容还是比较有趣的,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先去官网了解一下具体的地球仪型号和对应学习包。
6
2022-01-24
米12用户选配华为watch GT3
前言首选声明本人不是一个忠实小米粉,在华为mate 40发布前,一直使用着华为的手机,但随着mate 40的上市,直接被它的“一机难求”和高价给打垮了,后续才逐步转向小米阵营。那为什么作为一个小米手机的用户会选择华为的一款手表呢?难道小米的穿戴设备真的如此不堪?其实也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小米的穿戴设备中,起码要得到肯定当属小米手环系列,之前用华为手机的时候,也一直在用小米手环,甚至从1代用到5代,体验就是方便实用。但在智能手表领域,小米似乎一直涉足不深,直到这次小米12的发布,才大张旗鼓地发布了一款真正意义的智能手表watch S1,本来是打算和米12一起购买的,但想着还是去实体店体验一下吧。额……(此处省略N个字)进入watch GT3的体验过程吧。1、外观设计目前的菊花厂,不吹不黑,产品设计、品控、质感方面在国内真的是独一档的存在。watch GT3虽说是偏向运动风,但表盘还是有点商务气息,所以平时上班穿正装佩戴也毫无压力。表带我选择的是棕色真皮款,比钢带款佩戴起来舒服,这里要表扬一下表带孔位的设计,高密度的长孔位,可以适配更多不同手腕大小的人群。表壳背面的陶瓷设计为我的本次选择加成了不少,非常喜欢这种陶瓷手感和佩戴触感。2、系统体验非同生态系统的手机和手表,在交互方面的体验肯定是没有那么完美的,但我使用的手表功能有限:(1)NFC(2)及时接收信息(3)记录运动数据,所以整体使用体验感没什么差异。对于进阶用户人群,下载个华为运功健康、智慧生活,然后开启后台各项权限,其实也基本可以满足了。3、总结菊花厂确实是有它的可取之处,虽然现在用的米12也感觉不对,MIUI13的优化对比12已经在质的改变,但我还是想观望一下mate 50的发售情况,毕竟同一个生态系统的体验是比较友好的。
3
2022-01-23
复古风满满的现代机械键盘
一、前言作为一代“码农”,一天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键盘了,所以从大学开始就对键盘的情有独钟,但真正长时间使用机械键盘,还要从两年前说起。以前一起钟情于巧克力这种短键程键盘,码字感觉轻快舒服,对于机械键盘的长键程和吵杂声音一直不感冒。6.18前的某一天,工作了2年多的某罗技键盘的Enter键突然不灵光了,于是开启了选购键盘之路。二、选择理由本来还是想着买回罗技MX系列的巧克力键盘,但刚好碰到6.18在配件首页在狂打机械键盘的广告,于是产生了换机械键盘的念头,逛了一圈大妈论坛里各位大神对机械键盘的分析介绍,结合自己另外一个基本要求(必须无线,保持桌面整洁),对比了一堆产品,最后选中了IKBC入门级的W210。三、使用体验1、包装&外观非常简洁的牛皮纸外包装,键盘全身菱角分明,我不喜欢异形键盘,所以对这种方方正正的特别有感。本人是个外貌党和轻微洁癖者,所以不喜欢键盘沾上大量的指纹,W210的PBT材质正合我意,略带磨砂的手感码起代码也很舒适。2、码字手感我选用的是茶轴,手感还是比较适中的,起码在声音上,比隔壁码友的红轴听起来要轻。比起巧克力的键程,虽然长了很多,但也还算是别具一格的一种体验吧,使用几个月下来,已经完全适应了机械键盘的手感,甚至有点沉迷于这种感觉了,加了个手托后码起字来更舒服了。
3
2022-01-21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