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好神秘,什么都没有留下。
注册11周年签到1天
IP属地:北京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我觉得你们这种抬杠毫无营养。难道反过来你会认为保修期短的就不容易坏了?!天天逻辑来逻辑去的,你学过逻辑学吗?本来就不一定是真命题的东西,逆否能为真吗?逆命题能真吗?有本事就事论事,没本事当杠精有意思吗?DSG是有大量损坏案例的,我就问现在1.5t有几个趴窝的?问了几遍了?不敢回答吗?

2018-02-05

不想半截话老被顶。把二冲程部分自己顶上来。

2018-02-05

我的问题始终是:到底有没有发动机磨损的实锤?至于机油怎么生产的,跟这个事情本来就没啥关系。如果你对汽油与润滑的关系感兴趣的,倒是建议你去了解一下二冲程发动机的机油和汽油是怎么兑的,呵呵。。

2018-02-05

延长保修期也可以认为是厂家认为更长时间不会坏,对不对?

2018-02-05

好啦,我搜了一下,确实有广东人民为了怼本田,自己往机油口灌汽油,灌到30mm,用了1.8升的汽油。但现在的问题还是回到了我第一组评论,他送测的结论就是机油不达标了。这种结论已经有无数文献支撑了。但,重点,有谁的送测结果证明发动机磨损了?暂时没有,对吧?文献中也暂时没有查到啊。大家是可以认为不好的机油可能会增加发动机磨损,但,到底多烂的机油会在台架试验中产生可对比的磨损差异?我不知道。你现在可以嫌这车闹心,需要增加保养频率,买来不够操心的,我同意。但脑补出个容易趴窝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2018-02-04

1.4L汽油这个数据怎么得出来的,有合理依据吗?燃油稀释机油最直观的影响就是黏度。黏的和稀的混合会变稀符合常理,但这和不同规格的机油具体是怎么生产的没有必然关系。生产机油,可以选择不同黏度的基础油,还有若干添加剂,包括增黏、降凝等等。

2018-02-04

这个事情,完全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奔驰M274发动机,就是现在普遍装备的2.0T,大量车主购买延保。注意,自费哦。甚至,你去论坛看看,还有外地的车主在问怎么购买延保的。因为凸轮轴完蛋是大概率事件。区别只在于你想在奔驰4S修还是自己出去找人修。如果你担心修理厂的零件质量可能不好,想确保是原厂的,那跟料钱和工时比起来,买延保就不算贵了。奔驰承认有设计缺陷吗?明面上没有。私下呢?如果你保养记录良好,4S可能可以善意索赔哦。可能而已,不想麻烦的话,还是买延保吧。另外,这一代的火花塞更换周期只有上一代一半了,据说是曾经发生过电极脱落的事件导致的。那就勤换火花塞咯。跟这比起来,勤换机油算什么压力?!配得上用“恐惧”这个词?!不好意思,我不是在比烂,我就是告诉你,事情有多面性,换个角度想想没有坏处。车跟衣服、鞋是一样的。如果你追求低维护,那就穿T恤。你要穿西装,那就得干洗、得配衬衣、得熨。现在的问题是,以前我们以为本田是T恤,没想到现在变衬衣了。好的,昭告天下,想买T恤的别买本田了,没问题。至于叫唤说着衬衣太麻烦了没法穿了,我只能笑了。

2018-02-04

7、网友测的本田那个红桶机油高温黏度才5.76。这黏度跟常温的柴油差不多了。我不知道目前车主们放出来的旧机油的黏度测试结果,希望本田公布一下。本田应该有收集油样的。如果大于红桶,那正常开车不会异常磨损的。
8、刚才提到柴油黏度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两个东西。一个是柴油机,有些柴油机对燃油稀释是明确宽容度的。二是二冲程发动机,就是摩托车摩托艇常用的发动机,是在汽油里加机油来润滑的,那比机油里加汽油可是要稀得多了。它们会动辄抱瓦吗?四冲程的润滑条件和散热条件不比这好得多得多?这就不难理解几百小时的试验数据无法体现磨损异常了,二冲程发动机寿命起码十倍于此,何况四冲程?
9、机油多了不好。可能增加发动机负荷和油耗,可能烧机油,可能容易渗漏(不同的车表现不同)。多了就应该排掉或者换掉。
10、不管会不会坏,反正以后本田不是省心的车了,除了加玻璃水,至少多学个看机油尺的技能,说不定还得勤换机油。
11、除了勤换油的解决方案,我胡说八道几个,治本的可能是增加曲轴废气进入进气道的量,虽然可能多烧一些机油或增加积碳,难度未知。刷ECU减少冷车的喷油量,效果未知。

2018-02-04

大妈对评论长度有限制,而且又长时间审核评论,导致我写的后半段没法一起提交。所有文献都会说机油稀释会降低机油等级,你所谓的多了解机油参数,其实都是空话。问题在于现在的发动机能耐受多烂的机油参数?到底谁有实锤?毕竟到现在为止,用几十块钱的油养车和用几百块钱的油养车的,除了一个爽字,年年看到有人吵,谁也无法说服谁,毕竟前者没有爆缸,后者没有也升仙。

2018-02-04

网上逛了一下,冒着被50分的风险多说几句,给有缘人看看。
1、本田目前出现的问题,比例异常高。不展开。
2、燃油稀释机油确实是普遍情况,程度各异,多数车主没留意过而已。这个也不多说了,说多了又扣个比烂的帽子。
3、燃油稀释机油确定会影响泵送压力,不确定会加剧磨损。目前我看到的美国车主送测的油样的,没有反应金属含量异常的情况。从近年的燃油稀释与发动机耐久性的测试文献中,也暂时没有确定磨斑增加的结论(即使人为稀释15%)。个人认为这与现在发动机加工精度提高,对机油黏度要求降低的趋势相关,毕竟连宝马都开始用W20了,下一代W16也会普遍化,本田甚至在推据称W8的机油。简单说,我认为先犯不着扣发动机损伤的帽子,没有相关的案例。作为维权技巧另当别论。
4、低油温的话,其实油的黏度还是远高于高温的。不是飞溅润滑时代了,冷车减少磨损其实主要看泵送速度。所以我也不认为稀释的机油低温短途行驶会增加磨损。
5、高油温的话,以目前的文献看,稀释与否的黏度差异不大。简单说我认为突然去跑个长途应该也不会增加磨损。
6、稀释后的机油能否胜任长时间激烈行驶,持续高转速(不是跑高速),油膜强度够不够,我不知道。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文献。

2018-02-04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小提示

您确定删除该评论吗?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