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感觉你像个做学问的,至少态度上没入门。此外我不是葛剑雄的徒子徒孙,更不用暗讽我不读书,读书也不为吊书袋。张大妈这里有很多爱好者或者专业人士,我个人一直觉得提供有价值而且公允信息,让学术能够进入大众视野,为后学提供进学经验,毕竟我也曾是门外汉,也曾选错版本,也曾年轻气盛。
你这是“疑”的态度吗?君子无所争,比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治学本就应该是要有原原本本、实事求是的态度,书读得越多就应该越明白任何学者都有局限性,有观点的偏颇或论证的失误都在所那年,但揪着一些个错误就否定他的整个学问,我也不懂你是怎么读书的。即便是观点完全相左,也是学理之争,要摆证据。亲闻一信古派的老教也感叹“疑古派的那些老前辈的学问都很好,要驳倒他们不容易,我们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引导人看书不是你这个态度,治学也不是你这种开口就去下个定论的态度。至于朱学勤的事情,熟悉中国传统治学习惯的人都清楚,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这样的学术公案在历史上也很多,这也是亟需建立现代学术规范的原因。何况因人废言也有不妥之处,毛西河受博学鸿词,后学废其言;王西庄奢汰贪财,后人毁其书。这些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开卷有益,读书求真,不为臧否人物,更不为自我标榜。你与其浪费时间在这里,不如把你的观点写成论文,发封邮件与葛剑雄先生商榷。谭其骧先生曾经以学生的身份写信给顾颉刚先生对其学术观点提出意义,顾先生回来信,提出适中的评价。顾颉刚先生还曾当众烧掉自己的文章,因为有学生的文章在论述同一问题上超过了他。多闻阙疑是治学的基本态度,慎言有余的谦虚谨慎的态度就不是治学的基本态度了?
不用问他了,他说几句话就跟他较真那也太无聊了。葛剑雄的学问和著作摆在那里,多读无害,即便是郭沫若,他的《十批判书》之类的我也读完了。学者重在实事求是,所谓“私货”怕是这位学术新星有更多高论,祝他也能成“一家之言”。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