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后期的情况下,有很多色彩过渡方面的东西是复制不出来的。后期大师另当别论,我们只是普通的懒人
东蔡方面我的经验是这样的,斑马时期非MC的头,总体容易偏黄,而黑铁的MC开始则是偏红或者说偏暖。如果喜欢冷的,长焦里面其实Jupiter-11 Sonnar 135/4是个好东西
手动速度肯定会慢,而且一定程度上会错失抓拍机会 。选择手动,一方面是因为确实好玩,另一方面其实是经济因素…放弃掉镜头马达后蔡司徕卡终于够得着了……
混啊哈哈~握手握手。我茶片上也就菜鸡一个,上面玩得好的茶油很多,就是向外传导很少,我觉得可惜。
东蔡MC确实就是暖调,相应地喜欢冷调那也有偏冷的手动镜可选,玩的就是选择多,镜头性格丰富。胶片是非常优秀的介质,所以至今很多人还在使用,但是门槛也高。我是希望让更多人可以认识到镜头这件事情上面,选择其实是很多很多的,在数码上表现出色的老镜头也是有不少的。
如系列第一篇所说,懒人一个,标准色JPEG直出,后期工作只有为了修正欠曝所做的整体提亮。之后有大法机的片子会使用生动模式,那样的我一定会额外注明。东蔡MC确实是色浓的镜头,这一点找别人用的来看也是一样的结果。
反差变化主要是因为老镜头侧逆光容易吃光,这一点要到70年代之后,多层镀膜成熟了才完全解决。当然了一般加个遮光罩就会好很多。不过话说回来,由于数码机身电子感光器本身的宽容度问题,逆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个好选择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