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现在的一些现代的书家门,他们的创造和“行为艺术”也为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可书法的可能,书法不能一直“啃老”也要到来一些新鲜和动力,让它也能往前走,不能只往后看。 蒙蔽双眼。
说审丑我不知道您具体指的是那一些作品,审美审丑,我到是觉得丑与美没有明确的界限,说到底“美”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美”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它有时就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如果美是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的话,那现在的江湖体、艺术字很大一部分人觉得他是美的,如果说他是小众的话,您说的丑也是一小部分人认可的,他们也能在丑里发觉美的存在,这些都参杂主观意向,我前一段时间上了一节课里有位老师就说,儒家讲究教化、人品与书品,中庸等,道家讲究对立统一、自然率真、会通求变,这些思想都会影响书法的审美和追求,都可以作为审美标准的参考。当然也不乏一些确实是毫无根据的创造。
我发现了我的一个问题,无法辨析丑的标准。
我说的那位老师叫李煜华夏有必要注明一下。上一节他的课真的让我更能清晰的认识到书法审美。
老哥是书法专业出身吗? 但是从李阳冰开始不就有对篆书的研究了吗,而且当时有了不小的影响力,在当时可能是野路子,但也相继得到了不少大书法家认可,到清时的邓再次诠释。他也是书法的一条脉络,肯定不是野路子对不对?
古人考古学比较落后,汉隶竹简近代才被大量挖掘,在之前都没怎么登上历史的舞台,被埋藏了后他们的发展感觉就像是被按了暂停键,若然大都闭门造车,但如果在魏晋时期就出现的话,说不定古代的书法家们也会开创一条新的脉络。我历代书法选编都还没读完,我有啥说啥你别讥笑我就行。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