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想表达的是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阅读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享受,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但是我们不应该标榜读书有意义,文字作品比视听作品更有深度更有意义。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世代,文字不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阅读一本特别厚的书也不意味着就比大多数人更有文化。阅读有意义本质上并不是个弊端的结论,但是如果认为我因为今年看了几本书,让我有了比别人有意义的想法,那就真的不应该了。
我也特别喜欢纸质书,喜欢纸张和油墨的香味。
学习知识,也不能否定影视资料的意义。举例子,身边不少朋友备考cpa或法考,大部分备考的人都会看网课。网课就是视听信息,网课里的老师用他的节奏带着你去理解和梳理知识点,但是对咱们学习也有帮助。
阅读本来就是享受,喜欢阅读的人必然会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比如我下班回家想要一个好故事,我可以看畅销书的故事,也可以看内容深刻引人深思的故事。但是大多数的时候我都更愿意选择如斯蒂芬金、肯福莱特他们讲的故事,看他们的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很享受,拿起来就不愿意放下去。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事,虽然很深刻,但是我总是看着就容易犯困。相比而言我更愿意在我喜欢的层级去享受阅读。
您提到的阅读是通过文字去思考或想象的观点我很认可,但是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一样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两者并不矛盾。比如读莎士比亚的剧本,可以让你想象很多。但是如果你生活在17世纪初时,难道不想去莎翁的环球剧院身临其境的去观看演出吗?观看演出时会认为观看的效果不及单纯读剧本带来的思考性更强吗?
正如您提到的网文的模式,阅读网文也是阅读,但是这种阅读纯粹只是让你爽,无需思考。所以我们不能单纯认为阅读比视觉听觉得到的信息更有意义,更能引发思考。
从不认为读书很有用,读书和看电影看电视剧甚至刷手机相比并无本质区别。这些本质都是休闲时打发时间的方式而已。看一部好的电影,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手机在B站上看看纪录片公开课,在微信公众号上看看三联生活周刊的每日更新,都很有意义。相反读书也可以读无脑网文只为满足yy,和手机一直刷短视频期盼刷到的下一个视频更有意思是一个特性。所以相信读书多么有意义的人未必真的看到了有意义的内容。喜欢获取新的知识的人,喜欢有意思有深度的故事的人,即使不读书也能获取到有价值的内容。总之,阅读只是获取内容的渠道,而不是一个形式。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