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条)看到这里,其实细心的人已经发现了,只要用的蓬松度仪的内径不同,那么结果就会有差异,内径越小,蓬松度的结果显示的越大。我们2016国标的蓬松度仪内径是288mm,网上查询到的欧标的桶径是284mm,美标2000的桶径是241mm,所以大家才有的一般的认识,就是欧标的800FP相当于美标的900FP,本质上两者是一样的羽绒,只是因为测量的仪器规格不同罢了。当然因为桶径一改变,那么高度必然发生变化(体积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不好说我们这个蓬松度是美标多少,但是我们国标与欧标桶径类似,所以可以大致认为8H的这款羽绒被其蓬松度是900FP(欧标),如果美标的就是1000FP+了。其实,算到后面,我也很惊讶,8H是疯了了吗?用这么高蓬的羽绒做被子?我参考了国产的羽绒户外厂商黑冰,其目前在售的最高等级睡袋G1300,填充了1300g的700FP+的90%的灰鹅绒,售价是1568元;那么对比8H的羽绒被,填充1300g的23.8cm(900FP)的95%白鹅绒售价是1699,所以我只能说,如果8H没有弄虚作假检测、偷工减料生产的话,那么真的是非常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啊。(之所以用黑冰作为参考,是因为黑冰作为国产户外品牌,深得8264众位驴友的喜爱,其性价比非常高,相对于鹅、鹰、鼠等国外户外名牌而言,基本没有品牌溢价了,而且同为国产羽绒产品,所谓参考是可以类比的了)PS:以上这么多字,纯粹是因为自己马上想买羽绒被了,所以进行了些许功课,非水军,纯手打,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友善讨论。
修正一下,还真不是700FP,应该是900FP(欧标),我特地去找了一下资料,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就是8H是根据国标GB/T10288-2016(最新的就是这个2016版本的,旧的2003版本的在2017年7月1日就废除了,特此更正)来进行检测,而且检测结果是23.8cm(实际上官网上是大于23.8cm,这里为了方便就取下限了)。计算之前必须要明确蓬松度的概念:(百度百科: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盎司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当然这里又涉及到美标,欧标之类的,其实都是根据不同的标准测定的,我们这里按照国标来。具体的测定方法略,有兴趣的可以查一下上面那个国标,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预处理羽绒以后,取30g羽绒在蓬松度仪中检测,读取最高的点,单位为cm。这个蓬松度仪是一个内径(直径)为288mm±1mm的防静电有机玻璃桶。接下来就是计算过程:8H这款羽绒被所用的羽绒,国标蓬松度是23.8cm,也就是说30g羽绒在蓬松度仪内的读数是23.8cm,那30g羽绒的总体积就是(28.8÷2)²×π×23.8≈15504cm³。接下来就是把公制单位换算成英制单位就行了,15504cm³≈946.11cu in(立方英寸);30g≈1.058oz(盎司);15504cm³/30g≈946.11cu in/1.058oz≈894cu in/1oz;所以蓬松度FP=894。
嘿嘿,这个还真有意思,在户外圈,常用的“蓬松度”一般都是FP600.FP700之类的标,不过根据我国标准,还真没强制要求标这个,所以大家看大部分国行羽绒服压根儿没蓬松度一说。然后我多方查资料,发现这个23.8cm大致乘以一个28.77的系数就是FP了。参考: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PS:按照这个标准,8H的这款羽绒被大概在650-700左右吧,不到700,所以到底品质如何,大家自己评判吧。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