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设计和插画的运营不是好编辑
数码领域作者
注册3周年签到1天
IP属地:湖北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读书笔记丨鼠疫
✏️读后感悟故事发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阿尔及利亚滨海的法属省省会阿赫兰。开篇免不了要对阿赫兰展开细致的描写,这座城市:「本身很丑陋,看上去平平静静」,「生活无疑算不上极有情趣,但至少见不到混乱」,「人们在那里可以沉沉地睡过去」……颇有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之感。随着鼠疫到来,疫病侵入,城市关闭,混乱接踵而至。周遭的环境和人们的心态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在同样被疫情笼罩的今天来看这本小说,更能理解书中人们恐慌、惊惧、麻木、希望等复杂的感情。书中核心人物有客观冷静的医生里厄,新闻记者朗贝尔,自我流放、刚定居阿赫兰的塔鲁,政府职员格朗和邻居柯塔尔。每个人面对鼠疫都采取了不同的反抗方式,从中也能看出他们各自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比如里厄「关心人的健康」,履行医生的职责,冷静且客观。当人们都在庆祝疫情终于结束时,里厄「却明镜在心:鼠疫杆菌永远不会死绝,也不会消失。也许有一天,鼠疫会再度唤醒它的鼠群,让它们葬身于某座幸福的城市,使人们再罹祸患,重新吸取教训」。再如「关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圣人」的塔鲁,积极投身志愿工作,却不幸染上鼠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僵硬的脸上,一双眼睛仍然闪耀着勇敢的光芒」……总之,这场混乱(和今天的疫情类似),让很多人停下来思考「存在」和「存在的意义」。当然加缪写的「鼠疫」并非真正的疫情,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寓言。鼠疫象征着时代的灾难、生活的荒谬、法国社会的缩影(小说创作时,法国处于法西斯专制强权统治下);同时,鼠疫也可以对应我们时常混乱的精神状态。✏️佳句摘抄关于环境:已经有些暖意的微风在蓝天下的潮湿空气里吹拂着,从最远的郊外带来了花的馨香。在这段时间,春天已从周边的郊区降临到城里的市场。千万朵玫瑰在沿人行道摆摊的花贩子们的篮子里凋谢,玫瑰的甜香飘浮在全城上空。阳光在大街小巷到处跟踪追击我们的同胞,只要谁停下来,就会受到它的打击。热浪顺着一幢幢灰色的大房子不停地流动。热气逐渐侵袭到榕树的枝丫间,清晨湛蓝的天空迅速蒙上一层微白的气体,使空气变得更闷热了。在风吹云散、明净如洗的天空,星光闪烁,遥远的灯塔微光宛如尘埃,不时掠过星空。微风吹来香料和石头的气味。周围是一片深沉的寂静。关于人:倘若瘟疫继续蔓延,伦理道德观念也会变得更为宽松。日间人们脸上显出的愁容,在灼热和尘埃遍地的黄昏便化解成使全体市民头脑发热的某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笨拙的放荡了。死人们还没有停止摇晃,一铲铲的生石灰便冲他们脸上撒下来,泥土不管他们姓甚名谁,将他们埋在越挖越深的洞穴里。在刮大风的日子里,一股从东边吹来的淡淡的臭味仍然提醒他们,他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情况之下,鼠疫的火焰每晚都在吞食着他们纳的税。鼠疫已夺走了所有人谈情说爱甚至交友的能力。因为爱情要求些许未来的曙光,而对我们来说,只存在当前的瞬间。尽管疫病的突然消退是始料未及的,同胞们仍没有急着庆幸。过去的几个月虽然增强了他们得到解脱的愿望,但也教会了他们小心谨慎,何况他们已习惯于越来越不指望短期内结束瘟疫。在大家的印象里,鼠疫是自我衰竭的,或许可以说,它是在大功告成之后自动退隐的。应该说,它扮演的角色已经结束了。这个曾与他那么亲近的人的形体现在正被瘟神的长矛刺穿,被非人能忍受的痛苦煎熬,被上天吹来的仇恨的风扭曲,他眼看着这个形体沉入鼠疫的污水,却没有任何办法对付这次险情。他只能停在岸边,两手空空,心如刀绞,没有武器,没有救援,在灾难面前再一次束手无策。他们现在才明白,如果说世上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永远想望而且有时还能得到,那就是人间的真情。✏️推荐指数★★★★
5
2021-12-07
📖读书笔记丨刑法学讲义
这是一本写给非专业人士的法律书籍,提供了相对完整的刑法体系,帮助我们学会用法学思维看待现实生活。✏️读后感悟这本书包含法理、情理、哲理,除了介绍刑法、分享案例,书中还穿插着罗翔老师很多个人思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是法律、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有限性。因此,法律追求的正义是有瑕疵的,法律是一种平衡的艺术;人类无法获得对世界的整体性认识,看待任何事物都需要抱有必要的怀疑。既然法律如此有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书中讲到,法治的基本要义是培养规则意识,尽可能给我们提供一种相对确定感,让我们不至于陷入无序的恐慌之中。所以,法律会关注人类的朴素情感,会考虑社会现实,有柔和的一面。刑法,以及其它法律,本质上都是对公权的一种约束。对国家来说,不受约束的刑罚权,比犯罪更可怕。对个人来说,知法才能守法,懂法才能用法。正如本书开篇所讲:用良知驾驭我们之所学,而不因所学蒙蔽了良知。✏️佳句摘抄刑事法律要遏制的不是犯罪人,而是国家。也就是说,尽管刑法规范的是犯罪及其刑罚,但它针对的对象却是国家。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是法治国家最重要的刑法原则。刑法上的平等一定不是结果上的平等。结果平等,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反映了弱者对强者的嫉妒。这种平等只是为了把强者拉到与弱者同等的程度,而不能真正达到平等。人们越是致力于争取结果平等,就越可能陷入等级和特权的泥沼。刚性法律也有柔软的一面。它不应是《悲惨世界》中沙威式的非黑即白,执守“黑暗的正直”,而要体会人性的软弱,慰藉被误伤的心灵,带给人们对正义与良善的盼望。法律不能够对人做过高的道德要求,刑法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公正的法律惩罚必须取得在道德上占压倒优势的多数的支持,因为“法律不可能比它的民族更优秀,尽管它能够随着标准的提升而日趋严谨”。人是目的,人不是纯粹的手段,我们既不能把他人,也不能把自己当成纯粹的手段,人不仅要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我们经常说人禽兽不如,有时这是在侮辱禽兽,因为禽兽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的。✏️推荐指数🌟🌟🌟🌟🌟✏️工具软件笔记工具:iPad+iPad pencil笔记软件:Notability
2
2021-11-02
读书笔记丨刀锋
悟道之途艰辛困难,如同跨越锋利的剃刀。若救赎之路必经刀山,找到答案的代价为何?——印度教圣典《迦托·奥义书》这是毛姆唯一一部以自己的真名命名叙事者的长篇小说,其实主要为对几位朋友的回忆。所以《刀锋》和一般的小说不同,它没有构思精巧的故事,没有出乎意料的反转,没有耐人寻味的结局,就好像作者在和我们唠嗑儿,讲述他和书中几位朋友发生的一段故事,却两度被改编电影、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项提名,这也正是毛姆的厉害之处。也许正因为本书的故事来源于生活,才让毛姆得以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塑造一个个丰满立体的人物,让我们窥见那个时代的人间百态。✏️读后感悟这本书很难让人不去思考“活着”的意义。总感觉伊莎贝尔的经历和自己有点像,同时很羡慕艾略特这样的社交名流。说到底还是想和拉里一样四处“流浪”、闲逛,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让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相信人生最大的满足在于精神生活,成为一个温暖、真挚又迷人,坦率、不做作且独具魅力的人。虽然毛姆说“书中与我有关的人物无不如愿以偿:艾略特成为社交名流;伊莎贝尔凭着巨额财产,活跃于上流文化圈;格雷有了轻松赚钱的稳定工作,每日朝九晚六;苏姗·鲁维耶的生活无虞;苏菲求得一死;拉里获得幸福之道。”但我们还是能深切地感受到每个人内心的悲凉、遗憾。哪怕是难以割舍物质生活的伊莎贝尔,虽然曾坦言“如果我不走在水泥铺的人行道上,如果不是沿街都有玻璃橱窗,里边展览着帽子、皮衣、宝石手镯以及镶金的化妆品,我就永远不会真正感到幸福”,但在家庭破产后,最大的满足感也来自于精神。哪怕是一生出席过无数宴会,和许多王公贵族、爵士名流来往的艾略特,临死前也是孤独的,“那些人早把他给忘了”。也许想减少人生中的悲凉感,只能做到拉里所言“平淡处世,凡事随和,慈悲为怀,戒除私心,节制性欲”。但又想起《一代宗师》里的台词:如果人生无悔,该有多无趣啊。✏️佳句摘抄死亡终结一切,因此常用来结束故事。但以婚姻作结也十分妥切,凡是通情达理之人,都懂得避免揶揄公认的圆满结局。人生如果不想随波逐流,就等于是场豪赌,失败的人不胜枚举,成功的人寥寥无几。他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固然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但总有种疏离的感觉,好像没有开诚布公,把心事藏在灵魂某个角落。他哪天心血来潮就会忽然消失,好比太阳下山后没半个人影,得隔好多年才会再见到。“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有此信仰。”“许多人相信并不代表就是真理。”✏️推荐指数🌟🌟🌟🌟✏️工具软件笔记工具:iPad+iPad pencil+磁吸类纸膜笔记软件:Notability
2021-10-15
📖读书笔记丨局外人
一名社会的“局外人”——默尔索,因杀人而被法庭指控,却因为“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泣”,被判处了死刑。✏️读后感悟整部《局外人》都在向我们呈现一种“荒诞”的感觉。“机械的生活、琐屑的人生、看似激昂实则空洞的审判”……一切都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但在加缪的笔下,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进行着,最终以默尔索的死亡落幕。相信读完这本书的人,很容易在默尔索身上找到共鸣。他不愿参加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他以冷峻的目光审视他人和自己,他徘徊在社会边缘,游离在生命边缘,孤独而充满肉欲。现代人也时常感到和周遭格格不入,认为自我和现实世界孤独且荒诞。如今凡事冠上“荒诞”二字,似乎一下子就得以解释,并且变得文艺起来。在这样一个感知不确定、信念被质疑、价值观支离破碎的时代,如何防止自我陷入迷失和歧途?加缪也许给出了答案:“诞生在一个荒谬的世界上的人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确认生命中的荒诞感绝不可能是一个终点,而恰恰是一个开始……有趣的并非这一发现本身,而是我们从中能得出何种结论以及行动的准则。”✏️佳句摘抄在这样的地方,傍晚应该是一段忧伤的喘息。热辣辣的太阳漫溢出来,这田野被晒得直打战,变得沮丧消沉、难以忍受。下午天气很好,但是马路油腻腻的,行人很少,依旧很匆忙。整栋楼寂静无声,从楼梯井的深处升上来一股昏幽的、潮湿的气息。沙滩上,大海急速地呼吸着,被细小的浪花压得喘不过气。我始终不理解,日子为什么可以如此漫长又如此短暂。日子过起来如此漫长,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它们却又如此紧凑,一天推涌着一天。✏️推荐指数🌟🌟🌟🌟🌟✏️工具软件笔记工具:iPad+iPad pencil+磁吸类纸膜笔记软件:Notability
2021-10-06
📖读书笔记丨世俗时代的死亡问题
作者阅读查尔斯·泰勒新著《世俗时代》后,关于“世俗时代的死亡问题”的总结和思考。✏️读后感悟以前从没有通过“宗教社会”和“世俗社会”的对比,来思考“死亡”问题。在现在社会,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对“死亡”的看法并不统一。相信每个人都陷入过纠结和迷茫: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死亡最让人无法接受的一点是,它意味着与亲人挚爱离别,而爱在本质上渴望永恒。✏️佳句摘抄古希腊哲人伊壁鸠鲁有过一个“消解死亡”的说法:只要你还能感到死亡问题,那说明你还活着(也就无须为此费心),而一旦你死去,也就不再会感到死亡是个问题了。在无神论者看来,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伤痛来自我们对死亡的非理性认识,来自一种蒙昧幼稚的对永生不朽的愿望,而人类的心智成长,意味着应当抛弃这种“孩子气的”幻想。关切亲爱者之间的“永别”是死亡在现代社会的突出特征。也许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公共的集体事业不再能对每个人提供完整的人生意义,个人之间的亲爱关系就变得格外重要。对亲人至爱来说,死亡中断了我们支持生活意义的关系。因为爱在本质上渴望永恒或永存。✏️推荐指数🌟🌟🌟🌟✏️工具软件笔记工具:iPad+iPad pencil+磁吸类纸膜笔记软件:Notability
2021-09-28
📖读书笔记丨没有幻觉的个人自主性
“没有幻觉的个人自主性”是刘擎教授《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书里的一篇文章,这本书(或者说文集)大部分篇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事关公共问题的讨论。另外,这篇文章也是查尔斯·泰勒《本真性的伦理》中译本导读。泰勒力图阐明,基于个人自主性的现代文化源自一种历史性的深刻转变,人们由此获得了一种崭新的“自我理解”,这带来了空前膨胀的个人权利和自由。✏️读后感悟文章值得深思,在自我理解的现代转变下,人们越自由的同时越迷茫,由此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我们以为自己是自由的、独立的个体,而实际存在的个体总是生活在社会群体、政治秩序中。说白了,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也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天生是政治动物。我们只有依赖“整体”,依赖“关系结构”,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获得自我认同、行为规范、价值感和生活意义。✏️佳句摘抄实际上,人类历史上从来不曾有分离的、自由独立的个体,实际存在的个体总是生活在社会群体和政治秩序之中。现代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却也陷入了空前的意义迷失。这成为现代文化深刻的困境。如果完全依据唯我论,我们实际上无法形成可以判断高低好坏的价值标准。只有通过将自我的构成理解为关系性的,理解为对超越自我之共同背景的依赖,我们才能恰当地理解和实践个人自主性的理想,才有可能克服对本真性的误解和滥用。✏️工具软件笔记工具:iPad 2018+iPad pencil+磁吸类纸膜笔记软件:Notability
2021-08-24
超🔥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不推荐👋
据说著名社会学家卢曼用这个方法,30年做了9万多张卡片笔记,出了58本书,还有几百篇文章,真的🐂。(但感觉他的经历多少有点放大卡片笔记的“功效”。)全书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不写,就无法思考。”做卡片笔记,有点儿“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的意思,重要的不是记笔记、摘抄,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需要准备两个卡片盒(文献卡片盒、主卡片盒),记录三种笔记(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具体操作:💫把知识搜集起来。比如看书的时候,最好拿一支笔,边看边把“闪念”记下来。💫注意记笔记不要纯copy,要把原文内容进行缩写、扩写、重写。(?然后下次把卡片拿出来用?等等,这不就是洗稿?)💫处理笔记,回顾笔记,建立笔记之间的链接,整理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可能理解能力有限,或者我不是这本书的受众,感觉一篇长文章就能讲完的事儿,明明很简单的一个方法,作者居然花了一本书来写,加上拗口的翻译调调,读起来挺累。另外,有点反感“颠覆xx”“重新认识xx”的说法,你可以坚持自己的道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别推翻别人,更不要以“推翻别人”来“彰显自己的厉害”。至少我觉得从小到大用的写作方法、写作流程都挺好使。不知道看完这本书,真正付诸实践的人多吗?总的来说,虽然卡片笔记写作法我不会真的去实践,但书里很多观点我都特别赞同,对提升写作能力也很有帮助👍比如:⭐️ 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我们常常要在不同的任务之间不断地切换。⭐️写,无疑是我们思考、阅读、学习、理解和产生想法的最佳催化剂。⭐️工具的好坏取决于你运用它们的能力。⭐️写作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过程。⭐️ 作为我们记忆的延伸,卡片盒是我们思考的媒介,而不是思考的对象。⭐️ 其实哪有什么惊人绝技,有的只是把简单有效的方法用到极致罢了。书值得一看,至于要不要采纳卡片笔记写作法还得看个人。
5
2021-08-22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