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了。你如果还能试听到1代,不妨比较一下,选合适自己的。2代在单元上并没有特别提升,主要是腔体和海绵形状,会一定程度影响声场,对于“解析提升”我持保留态度。1代已经可以算包耳,但海绵不太高,耳朵大的人可能还是耳垂外廓贴在海面上(绝不是说这种状态不好)。 2代调整了头梁应力,并加高了海绵,如果你脸很大,2代未必会比1代更舒服。我当时是觉得这是VE,并不是品质改善。 最后,1代可以换tb上的人造天鹅绒和接近原装的所谓“蛋白”PU皮耳套,后者还是PU皮,只不过加水分解比普通的少,更耐久。(普通PU皮用不用都是2年~3年开始出现龟裂) 2代的海绵套我没有在tb上试到比较赞的,但是在16年大阪的耳机节有试到过拜亚的第三方套子,还蛮舒服的。
cheap casio! 这个cheap是爱好者对它的爱,便宜大方又耐用。可以当男人的时装表,一年一块,一个纪念版一块。不过个人比较推崇大脸盘型号,而不是这种厚盔甲型号。高端G从来不碰。
脚底缓冲功能的根本不是脂肪,这是中学知识。
你看看最近几年都在争相制作多孔隙和改性交联的材料,各家名字不同,要踩屎nike有更“屎”的,人家从来没gel。
gel在现阶段更多是用来pr的特征,并且是选择集中的核心。
技术上是踏底压缩到最后的回弹以及保持长期使用后减少弹性劣化的。 踩屎感是踏地一瞬就开始的,是压缩起始的部分。
没有材料知识,又不是常年的粉丝,不懂还是别闹笑话了。
你知道最近10年,鞋靴改动的最多是什么? 底材和面织物。部分材料对比进口原材,价格可以做到十分之一以下。
外行总是不懂内行怎么活下去,特别是那些看着每天都没人上门的门店(不仅鞋靴我指所有)——当然更不知道灰色、黑色经营的流程和利润点。
旗舰门店有,选就近/就大的,去前电话问一下,这是最准的。
其次是根据别人的测试表格(有脚模图参考具体位置),自己用软尺测量制作,但解读没经验的还是得自己琢磨,以前门店至少有一位老店员很专业(日本也一样,一个人带)。
不过我是十几年前日本和5年前(12年)上海测的,在14年后国内店铺全部调整,原本打折的不给打,加上一些强制出样的品种,以及撤退了很多城市的店铺(关店)。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