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价
精选好价
全部好价
优惠券
白菜
社区
好文
资讯
众测
笔记
海淘
海淘导航
淘遍世界
攻略文章
百科
商品百科
品牌导航
商家导航
更多
值友福利
金融
汽车
旅游
品类导航
专题汇总
招聘专区
集团官网
商业合作
爆料投稿
好价爆料
写篇文章
视频上传
提报百科
创作活动
条新消息
条新评论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我的关注
我的文章
我的爆料
我的笔记
我的视频
我的百科
我的评论
我的众测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退出登录
个人主页
沧溟九蠹
+
关注
职业奶爸,半吊子手艺人、作家和设计师。只聊孩子,不谈工作。
什么值得买生活家
注册11周年
・
签到4177天
IP属地:山西
芝麻信用评估
授权
后可查看具体分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首页
爆料 30
文章 31
笔记 283
评论 4963
专栏 3
绘本《灰姑娘》
[今日阅读]《灰姑娘》一个故事究竟可以有多少个不同的样子?或许《灰姑娘》可以给你一个答案。关于这个童话故事的来源,据说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世纪的一个希腊故事,故事里的希腊姑娘因为鞋子被老鹰叼走而嫁给了孟菲斯的法老。在中国,也可以找到灰姑娘的影子,九世纪的古籍《酉阳杂俎》里有一个叫做《叶限》的故事,一个中国姑娘嫁给了“陀汗”的国王,这个故事里很多情节和我们熟知的灰姑娘已经非常相似(这个故事也有绘本的版本,而且作者就是前几天推荐的《七只瞎老鼠》的作者杨志成)。当然,之后的若干欧洲版本也越来越趋近于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版本。直到18世纪,法国的夏尔·佩罗创作了这一版本(但水晶鞋是在翻译成英语版本时才出现的,原文中灰姑娘丢掉的是松鼠毛皮做的鞋)。19世纪,格林兄弟也创作了他们的《灰姑娘》,削足适履的桥段就出自这一版本,但这一版中没有仙女,帮助灰姑娘的是母亲坟头的大树,她丢失的也不是水晶鞋而是金鞋。据统计,这样的故事大概有一千五百个以上不同版本。今天要推荐的安野光雅版本,虽然是根据一个很主流的版本改写,但故事的叙述手法和节奏却又依稀能读出些日本传说故事的味道(当然插图人物的衣着还是很欧洲风格的)。一个故事究竟可以有多少个不同的样子?让《灰姑娘》告诉你吧!
5
+1
6
0
0
2020-05-17
绘本《格列佛的冒险》
[今日阅读]《格列佛的冒险》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小人国”这个有趣的名词,就是在经典的英国小说《格列佛游记》里,不过我已经不记得是以什么形式听到的。当然这也说明,这部经典小说被改编成了许多种形式、无数个版本。今天要推荐的,是日本的插画大师安野光雅与剧作家井上夏的版本。当然,今天要讲的是关于这本书、这两位作者的故事。有时候,了解一本书背后的故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安野光雅版本的《格列佛的冒险》出版于1969年,那时安野光雅与井上夏还并不相识,安野光雅也并没有想到后来会与井上夏成为好友,两人在那一年还各自发生着自己的故事。一眨眼,当安野光雅在自己的书柜里再次翻出这本遗忘已久的书,已经是2012年,而井上夏先生却已经在2010年去世,令人唏嘘。于是安野光雅或许还是出于许多个人的原因,再版了这本绘本,并在修改一些细节之余,把结尾处驾船离开的格列佛的脸换成了井上夏,算是一个彩蛋,也算是一个纪念。这一改动还引来了《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彻子前来打CALL。当你知道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再去看这个经典的故事时,会不会在故事最后看着那张快乐的脸一阵唏嘘,或者会心一笑呢?
5
+1
5
0
0
2020-05-17
绘本《巫婆的孩子与女王》
[今日阅读]《巫婆的孩子与女王》很多文艺作品都喜欢拿超长待机的女王开玩笑,而且这位慈祥的老奶奶看起来似乎也从没有为此生气,所以英国人终于把“毒手”伸向了下一代,开始用绘本告诉孩子们“恶搞女王是很有意思的”。其实我并不是第一次推荐这个题材的绘本了,但今天这一本绝对是我最喜欢的,因为这本书实在太有意思了。《巫婆的孩子》从书名和封面就吊足了读者的胃口,罗素·艾图的独特画风在这个奇特又疯狂的故事中无疑是神来之笔,夸张变形的人物、拟人化的汽车,还有画家大胆的用色和特别的嘴部表现方式都给这个故事带来了极强的张力,如果这是一部动画片,我可能会把女王大叫的搞笑画面重复播放几十遍。当然,真正吸引我的还是这个疯狂的故事。几个“会把东西变成别的样子却不知道怎么变回去”的“巫婆家的熊孩子”,带着一整辆双层巴士上的乘客变成的“苏丹王飞毯观光团”飞临王宫,还把熊皮帽子皇家卫队变成了果酱馅饼(甚至差点被柯基吃掉)。最有趣的是,“熊孩子”们虽然不知道怎么把这一切变回去,但至少知道怎么让妈妈马上出现(当然是继续犯熊)。我想孩子们都有这个阶段吧,去大胆地犯熊,然后爸爸妈妈就会从天而降解决一切,所以在他们看来,也许爸爸妈妈就是全能的。我们当然不是全能的,但我们的爱,确实给了我们更多的力量,对吗?
5
+1
3
0
0
2020-05-15
绘本《七只瞎老鼠》
[今日阅读]《七只瞎老鼠》我们小时候都听过一个故事,叫做《盲人摸象》,后来我发现,原来盲人摸象这个故事也并不是我国原创,而是出自《大涅槃经》,不过这个故事和这部经书在故乡印度似乎并没有广泛流传,反倒是在我国就这么开枝散叶,变成了一个妇孺皆知的小故事。再后来,我见到了这本《七只瞎老鼠》,一个美国版的《盲人摸象》。当然,这本书的作者也不是美国人,而是定居美国的华裔作家杨志成先生。与琼·穆特浓烈的东方味道不同,杨志成先生会把东方故事变得更符合美国人的审美,所以这个源自印度又发扬于中国的东方故事的主角不再是几位盲人,而变成了七只瞎老鼠。显然,这个故事变得更好玩,也更容易讨孩子喜欢。所以我们不妨让孩子们在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之后,再来看看这个小老鼠们的陌生又熟悉的故事。
5
+1
4
0
0
2020-05-14
绘本《山田家的气象报告》
[今日阅读]《山田家的气象报告》好久没有推荐长谷川义史,今天,我们再来推荐一本这位“绘本界的泥石流”的作品。生活中,家中的气氛总是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情绪和状态,但根据孩子们性格的不同,有些孩子对这种气氛非常敏感,也有些孩子却并不是十分关注。《山田家的气象报告》从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把家中的气氛比喻成气象报告,有“晴天”,也有“龙卷风”,甚至还有“地震”,这种特别的形式当然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说不定也会开始关注家中的气氛了。值得一提的是,在书页的左下角,还有一条“爸爸去上班的气象报告”的支线,让孩子们可以明白,爸爸妈妈上班不易,要体谅他们的辛苦。当然,这本书首尾环衬上的“气象报告”,就是货真价实的孩子的气象报告了。虽然其中有些内容涉及到日本的民间说法,但并不大影响理解。我们不妨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和孩子也制作一些“气象报告”,可以是家中气氛的观察,也可以是对自然的观察,孩子们一定会觉得非常有趣。
5
+1
6
0
0
2020-05-13
绘本《没头没尾的故事》
[今日阅读]《没头没尾的故事》在我还小的时候,听说了一个叫做阮籍的奇怪家伙,他喜欢驾车狂奔,遇到尽头无法前进,便会放声大哭而返。那时候,我总觉得这个家伙大概是脑袋坏掉了,居然会做出这种无法理喻的事情。但随着年过而立,我突然发现,我居然是如此羡慕阮籍,可以肆意狂奔,更可以不顾他人的目光而放声大哭,像个孩子那样,率性而纯真。最近我在书柜里翻到了这本已经遗忘已久的书,突然就又想起阮籍这个怪人来。《没头没尾的故事》里,那只因为不知道海的尽头在哪里而痛哭的蚂蚁,还有和它一起陷入这个问题而痛哭的大象,它们爬到大树上去寻找大海的尽头,但却徒劳无功,于是坐在树上放声大哭,岂不是像极了那个奇怪的阮籍?我们常常在说一个人毫无掩饰地哭泣的时候“哭得像个孩子”,但我们面对孩子的放声大哭时,却总是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甚至会呵斥乃至动用武力。也许很少有人会从孩子的放声大哭里,想到这种纯真的率性会随着成长而逐渐消失,最终,他们会和我们一样成为一个“无趣的成年人”。如果不是变成阮籍那样的怪人,那么孩子们能够不计后果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然后,谁会去真正关心大海的尽头或者起点在哪里?又有谁会为了这些问题而放声大哭?珍惜眼前。
5
+1
5
0
0
2020-05-12
绘本《蚂蚁的故事》
[今日阅读]《蚂蚁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个性”的故事。蚂蚁缇娜希望自己能与众不同,所以她通过改变服饰来实现这种“个性”。很可惜,她一次次事与愿违——蚂蚁们总是在模仿她,她穿上红衣服,蚂蚁们就也穿上红衣服,她戴上眼镜,蚂蚁们就也戴上眼镜。这当然让缇娜非常沮丧,毕竟她可不希望整个蚂蚁洞里面的蚂蚁看起来都和自己一模一样。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么一个或长或短的阶段,希望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但同样,他们所追求的“与众不同”或许没那么容易实现。所以他们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有时候甚至是非常搞笑和奇怪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和引导他们平稳度过这个阶段,毕竟在“个性”和“共性”中做出权衡并逐渐形成一生的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而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当然,我们还要告诉孩子,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不能逾越的“线”,不能像蚂蚁缇娜那样戴上一顶王冠出门,否则蚁后会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故事的最后,缇娜的胶布又成了“流行元素”,很好笑,也很现实,其实孩子们追求的“个性”很多时候都是盲目的,我们不妨一笑置之,就好。
5
+1
6
0
2
2020-05-12
绘本《我妈妈》
[今日阅读]《我妈妈》最近几天,通宝一刻都没有休息,一直在忙着准备母亲节的各种礼物——那是一些画、手工作品和装饰物,我们就这么看着他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乐此不疲,几天里除了读书写字,剩下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这个“神圣”的节日上。虽然被他搞得有些头疼,但我倒也乐于看见他这样重视这个节日。毕竟在孩子心中,妈妈就是这样神圣的。有本书也是讲这种“神圣”的。这本书大概我这一代的爸爸妈妈都知道,那就是安东尼·布朗的《我妈妈》。我曾经说过,如果让我马上列举一本标本式的幼儿绘本,我会毫不犹豫地抽出安东尼·布朗这个系列。为什么?首先当然是《我妈妈》的内容很简单,甚至没什么故事情节,但却很有趣,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安东尼在这本书里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他的高超绘画技法,看起来很简单却处处暗含玄机(不仅仅是他擅长的彩蛋那么简单哦);当然还有这本书的完整性——从封面到环衬,书中的每一页,直到后环衬和封底,花朵和爱心的纹饰贯穿始终;最重要的还是,这本书随处可见,家家必备,你甚至能在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时随手抽出来翻几页,总能有些新发现——安东尼的作品总是可以让人反复读很多次。这样一本能让孩子喜欢的好书,难怪会成为这些年的畅销榜常客。今天就是母亲节,谨在此祝愿全天下的妈妈都能健康快乐,谢谢你们的无私付出。
+1
5
0
0
2020-05-10
绘本《铅笔》
[今日阅读]《铅笔》今天突然从书柜里发现了这本书,随手翻翻,发现非常有趣,干脆推荐给大家。《铅笔》这本书并不像神笔马良的故事,有个勇敢善良的小画家,而且可以画什么,什么就会变成真的。这个故事更像是一场头脑风暴的游戏,一支铅笔,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它感到无聊,就画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又要了一条狗,狗又要了一只猫,然后它又画了一支彩笔,于是有了小男孩的家庭,有了房子和街道。大家觉得自己不够好看,于是铅笔又画了橡皮,但橡皮不那么友好,擦掉了一切,包括猫、狗和男孩,甚至还有彩笔凯蒂(是的,所有铅笔画出的形象都有自己的名字)。铅笔无法阻止橡皮,就画出了另一块橡皮,两块橡皮终于同归于尽。就这样,铅笔又画出了男孩小班和他的家庭,彩笔凯蒂也为铅笔画上了颜色,如今的它们有一个漂亮的盒子,共同住在一起。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喜欢那种涂鸦般的画风,因为我能享受到那种作者在创作中的快乐,毕竟,这个故事与许多别的故事不同,它就是创作过程本身。我相信孩子们会更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很像是他们在创作自己的作品,天马行空,并且按照自己的规则来运转。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些小麻烦,比如橡皮,但创作自己的故事就是如此丰富多彩又有趣。读过这个故事,不妨交给孩子一摞纸和几支笔,看看他们会创作出什么样的故事吧!
5
+1
5
0
0
2020-05-09
绘本《不一样的河狸》
[今日阅读]《不一样的河狸》有个成语,叫做“少见多怪”,含义我就不做解释了。但我想,或许好多人都没考虑过,这个成语其实可以分两个层次——其一是“少见”,其二是“多怪”。“少见”其实并不奇怪,毕竟人不是百科全书,总有许多事情是没见过没听过的,但如果事事都“多怪”,那就未免狭隘了。前些年,网上为豆花的甜咸吵得不可开交,或许就是“少见多怪”的大型案例现场吧。人们总会对在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东西多加关注,有些人会分析和筛选接纳,也有些人会直接排斥和做出否定,不同的饮食文化、不同的衣着风格、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是如此。《不一样的河狸》讲了一个不大循规蹈矩的河狸的故事,这只河狸享受着自己的“艺术人生”,但显然它周围的“凡夫俗子”们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并对这位出色的“艺术家”横加指责。是的,如果仅仅从它们“有没有用”的逻辑去思考,这只不一样的河狸的作品或许“没有用”(事实上也并非如此),可仅仅从它们的逻辑去衡量别人的行为,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少见多怪”,不是吗?这样一个故事,能给我们带来的也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许多“不一样的河狸”,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开阔自己的眼界,放宽自己的心胸,不要做那群少见多怪的河狸。
5
+1
5
0
0
2020-05-08
<
上一页
1
2
3
4
5
6
...
29
下一页
>
转至
页
GO
46
关注
2309
粉丝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1
哈687
2
斑鸠
3
数码和汽车分享
4
Timeow
5
多多神器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