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轨距转向架适合临时跑不同规矩和宽轨距(行驶时间长)过渡到窄轨距(行驶时间短)。如果窄轨距(行驶时间长)过渡到宽轨距(行驶时间短),只要铺设第3轨条即可,用不上可变轨距转向架。我国北边的都是比我们宽的,直接上第3轨条即可;南边的都是比我们窄的,可是绝大部分线路状况连跑个60km/h都很危险,给他们修新线反而更符合我国利益。还有南边那些算高速线路的也都是标准轨了,也和他们自己的窄轨不通。
上一个搞可变轨距的日本也就是搞了几列实验车,现在在宽窄混用的地方(例如青函隧道)都用第3轨的方式,理由是可变轨的比一般新干线车辆的费用多1倍左右(FGTは一般の新幹線より車両関連費が2倍前後かかり),而且而且可变轨距转向架的可靠性和负载能力均不如定距的,所以说我国搞这个几乎没有什么实用性,但作为技术储备来说还不错。
同车重的话储能下降,同储能车重增加。奇怪的是续航也增加了,续航增加不是减重就是增能了。难道减了其它地方的重或是把电池的电又挤了些出来?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