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萌新。 如果有争议,你是对的!
注册4周年签到178天
IP属地:湖北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如何组一台Nas,一点拙见。
第一步:根据数据量选择盘位数量如果你的数据量小于8T,建议2到4盘位。如果你的数据量8到50T,建议4到6盘位。如果你的数据量50T以上,建议6盘位以上。这里不推荐普通用户8T以上的硬盘组任何raid。第二步:根据盘位选择板U内存。如果你主要照片备份,文档同步,影音以及少量的docker需求,推荐N100(N150)主板。8G内存足够。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关键字,N100妖板。版型一般为itx。板U内存加起来700到900。如果你在前面的需求上,还需要SSD缓存,大量的docker,或者万兆局域网,基础的本地AI,推荐8505或者12100,16到32G内存。可搜索 Q670妖板Z690妖板,一般为双2.5G网口6到8盘位itx。或者用普通B系列主板即可,itx maxt均可。板U内存加起来900到1300左右。如果你还有更进阶的功能需求,如10G光口,大模型,多PCIE,不过有这些需求的大佬也不会看我的事情,搜索关键字 Z890ATX以上内存,能有D4版本选D4。不会错。第三步,根据盘位数和版型选择机箱。先说结论,如果不在意机箱大小和颜值,直接搜索全塔机箱。一般8盘位起步。而且基本上不限制版型,兼容itx matx atx等,量大管饱还便宜。一般价格为150到300。如果颜值党,则搜索关键字 nas机箱 一般价格为400到800左右,盘位6到8盘位。而且这类机箱对版型和电源有要求,买的时候要注意。第四步,根据盘位数,板U和机箱选择合适的电源。首先根据盘位数量选择合适的电源功率,N100加4盘位,建议电源功率200W。12100加6盘位建议功率为300W。8盘位及以上需要根据PCIE的扩展数量来选择功率,不过都8盘位了的大佬了,不差钱。打牌随便上大功率无压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电源后需要查看电源的12V输出够不够,一般为硬盘的2X倍数。功率确定好后,根据机箱的限定选择电源的型号,如果不清楚,买机箱的时候可以问客服支持的电源型号,如ATX SFX 1U等。这里选择电源一定一定选择大牌的,波纹很重要,价格丰俭由人。我就因为电源不稳炸过两块4T硬盘。当你组完硬件后,就是系统选择了。飞牛,黑群,Unraid,TrueNAS或者PVE,ESXI等等,在不导入数据前都可以试试,总有合适你的。最后,raid≠备份,重要数据一定冷备份。#NAS是不是智商税,用好它要注意什么 #NAS搭建
04-09 21:42
你真的需要NAS吗?
你真的需要一台NAS吗?近年来,随着个人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NAS”(网络附加存储)逐渐从企业级设备走入家庭用户视野。主打相册备份、文件共享、影音库搭建等功能。然而,当我们仔细拆解这些功能时会发现,许多需求其实可以通过一台普通Windows电脑配合软件实现。那么,NAS究竟是刚需还是伪需求?今天我们对比Windows与NAS的差异,帮你找到答案。一、功能对比:NAS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1. 相册备份与管理 - NAS方案:以群晖Moments、威联通QuMagie为代表的相册应用,支持手机自动备份、人脸识别、场景分类,甚至通过AI算法生成回忆相册。数据存储在本地硬盘,隐私性较强。 - Windows方案:通过Google Photos(需付费扩容) 或MT Photos(有些功能需要会员)实现类似功能。若想自动化备份,需依赖第三方同步软件(如Syncthing)。 2. 文件传输与共享 - NAS方案:提供SMB/NFS/AFP协议支持,内网穿透(QuickConnect)、远程访问(Tailscale)等功能,可轻松实现跨设备文件同步和远程办公。 - Windows方案:通过设置共享文件夹、FTP服务器或使用OneDrive/坚果云等云盘同步工具。远程访问需借助ZeroTier等工具或配置DDNS(动态域名解析)。 - 对比结论:NAS的“开箱即用”特性对小白更友好,而Windows需要一定技术门槛,但灵活性更高(例如直接运行脚本或连接外设)。3. 影音库与刮削 - NAS方案:Plex/Emby/Jellyfin等媒体服务器一键部署,配合TMDb刮削器自动匹配影视信息,生成海报墙,支持转码播放(依赖硬件性能)。 - Windows方案:同样可安装Plex/Emby/Jellyfin,或使用Kodi+插件实现本地影音库管理。刮削功能需手动整理或依赖tinyMediaManager等工具。 - 对比结论:NAS的整合性更强(如硬件转码芯片),但Windows在高性能CPU支持下转码效率更高,适合重度影音爱好者。 4. 数据安全与冗余 - NAS核心优势:支持RAID阵列(如RAID 1/5)、Btrfs文件系统快照、增量备份等企业级数据保护方案。 - Windows方案:通过存储池(Storage Spaces)实现软RAID,或依赖第三方备份软件(如傲梅)定期冷备。 - 对比结论:NAS的数据保护机制更完善,适合对数据安全有极高要求的用户;普通用户通过Windows+外置硬盘也能满足基本需求。 二、成本对比:NAS真的是性价比之选吗? 1. 硬件投入 - NAS:主流四盘位设备(如群晖DS923+)价格约4000-6000元,加上4块4TB硬盘(约2000元),总成本约6000-8000元。 - Windows方案:若已有电脑,仅需加装硬盘(4TB约500元);若需专用主机,迷你PC(如N100)约500元+硬盘。 - 结论:NAS硬件成本是Windows方案的3-5倍,且升级扩展性受限(例如无法更换CPU)。 2. 软件与维护 - NAS:系统(如DSM)免费但封闭,部分高级功能(如Active Backup)需订阅;电费约10-30元/月(24小时运行)。 - Windows:系统本身免费或已付费,软件生态丰富(开源/商业任选);若仅需间歇使用,电费可忽略。 - 结论:NAS长期使用成本更高,适合需要7×24小时在线的场景。3. 隐性成本 - 学习成本:NAS的DSM/QTS系统虽易用,但网络设置、权限管理等仍需一定知识储备;Windows方案则需要用户自行研究软件搭配。 - 时间成本:NAS的“省心”建立在厂商预设的生态上,而Windows的自由度可能带来更多折腾时间。三、需求匹配:谁真的需要NAS? 1. 适合NAS的人群 - 多设备家庭用户:需要为全家提供照片备份、视频共享服务,且希望权限分级管理。 - 小型工作室:依赖团队协作,需实时同步设计稿、视频素材,并保留版本历史。 - 数据偏执者:对隐私极度敏感,拒绝公有云,且要求RAID+异地备份双重保险。 - 影音发烧友:收藏大量蓝光原盘,需7×24小时运行的媒体服务器。 2. 适合Windows方案的人群 - 轻度用户:仅需备份手机照片、共享文档,且已有高性能电脑。 - 技术极客:喜欢自定义工作流(如Docker、虚拟机),不愿受限于NAS系统。 - 预算敏感者:不愿为“附加功能”支付溢价,倾向利用现有硬件。所以“你真的需要一台NAS吗?”,答案取决于你的需求是否触及了NAS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满足于基础的备份和共享,Windows配合软件完全够用;但若你需要的是一个稳定、集成度高且能持续扩展的数据中枢,NAS的投入会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最终建议: - 先尝试用Windows+软件实现需求,若遇到明显瓶颈(如性能不足、管理混乱),再考虑NAS。 - 入手前可以去各大NAS品牌DEMO网站试用,重点关注系统易用性和长期维护成本。
03-21 20:20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