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那个是避免不了的,不然都不知道在讲什么。不想看名著的主要原因是心态问题。好的名著让人共情,如同经历了一段不同的人生。但感觉主旨基本都是在反映人的抗争,人的意志,时代的压迫,这种是主流。在看十几本前时能给我很多很多启发,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要怎么处理。看多了也有点疲劳感觉大道理差不多,不如去探究这冲突是怎么造成的。同时这种代入的阅读习惯也给我带来另一个问题,我总是会思考这该怎么做,然后会以上帝视角感慨这个傻子怎么会这样,在看大卫,科波菲尔时我被他母亲气的想进去打她。我最后一本书是《红与黑》,我会一直感慨瑞娜夫人怎么这么好,这么美,可怎么配了这么个脑子这么懦弱,被于连耍的团团转,当踏板又被胁迫最后落得悲剧。我会一直愤懑她怎么一直被牵着鼻子走,恼怒于连老渣了利用一切来成全自己。整本书都以一种上帝视角鄙视所有人。直到看了大家的书评才知道我太局限了,于连不想在底层被人欺负,只能用一切往上爬,他舍弃所有向上爬,瑞娜夫人是唯一能理解他的人他却没顾及去理解瑞娜夫人。瑞娜善良美丽,憧憬爱情,却被嫁给庸俗的觊觎她钱财的市长,勇敢机智却对爱情盲目,被于连的才华,装的仁慈深深吸引,于连是她身边唯一适合的爱情对象,她爱的深沉奋不顾身。他们都在抗争,但都在社会的压迫下化为泡影。这讲述了时代的悲哀而我却没察觉,就算是现在我仍拘泥于现代眼光,在想瑞娜夫人为什么要爱于连。同时这也是在讲时代的压迫,没意思了。感觉索然无味,从那以后我就看不下名著了(ps:当然也可能跟我不喜欢悲剧结果有关,我最喜欢的书都是喜剧,像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啥的,可能讨厌那种无力,努力挣扎却看不到希望的感觉吧,庆幸我活在现代)
嘿,我发现我看过一半。推荐看苏菲的世界,初中时看后对我的思考有很大促进作用。傲慢与偏见推荐对爱情懵懂的看看,思考婚姻是啥。包法利夫人推荐大学刚要接触社会看,这个对女主的整个过程和心理描绘太好了。狄更斯的作品都非常不错,我最喜欢的作者。月亮与六便士,被对毛姆的推崇压下的不满全部爆发,由推崇到厌恶,我看的角度不同,个人极其讨厌月亮与六便士。还有一个建议,看俄国的书要有强大的记忆力,他们名字一会大名一会姓氏一会小名,看个人名总得想想才能对得上是谁。看多名著小说后我发现有些共同点,都是里面要有一个愚蠢的人来引导开局和推动故事发展,在很重要节点给你栽跟头,然后牵连到主角团。到后面都有点偏激了,你这么蠢,活TM该。这应该是个通用套路脱离这个,从时代背景,或自然发展的名著明显评价要更高一级。现在都不看名著了,感觉讲的都差不多。还是直接看人文社科和历史香。
移动呀,就咬准说没有啥办法也没有呀。就像给乡下拉条网线,基本不回去但乡下信号差,拉条网线能上网就好了,想拉200兆的就只能用低消,直接拉只能拉300,一说要200就说没有这个套餐也只能拉300了。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