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价
精选好价
全部好价
优惠券
白菜
社区
好文
资讯
众测
笔记
海淘
海淘导航
淘遍世界
攻略文章
百科
商品百科
品牌导航
商家导航
更多
值友福利
金融
汽车
旅游
品类导航
专题汇总
招聘专区
集团官网
商业合作
爆料投稿
好价爆料
写篇文章
视频上传
提报百科
创作活动
条新消息
条新评论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我的关注
我的文章
我的爆料
我的笔记
我的视频
我的百科
我的评论
我的众测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退出登录
个人主页
Lucanl
+
关注
Ta好神秘,什么都没有留下。
注册9周年
・
签到1天
IP属地:美国
芝麻信用评估
授权
后可查看具体分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首页
爆料 83
文章 3
笔记 31
评论 687
读书打卡第 11 天 Thank you for being late 读书笔记 23:00-23:31 今天算是有点偷懒了哈哈哈。 怎么说呢,读了四分之一以后开始有点怀疑这本书是不是打算继续读下去了……目前更多地是作为一本互联网发展史或者访谈文学来读的,和我一贯的阅读兴趣倒不是特别一致;除了第一章外,倒也没看到特别切题的内容,可能是还未读到真正的论点所在吧。 题外话:有时候读到一半,转头看到还不满一岁半的娃颇有兴趣地在一旁敲敲打打,倒是有一种有趣的感觉:恐怕等他长大了,读给他,把这几十年摩尔定律般指数速度增长的历史讲给他,怕是会获得这一代小娃娃不小的兴趣呢。
+1
0
0
0
2019-04-21
读书打卡第 10 天 Thank you for being late 读书笔记 23:16-23:54 似乎是肠胃炎发作,读书倒是帮我分散了一下注意力。 今天有个很有意思的读书内容以外的收获,那就是略读、扫读和跳读技巧在英文书籍中的应用同样奏效。可能也是腹痛恶心使我无法全神贯注的原因,尝试了略读、扫读、跳读,发现同样可以提取关键信息,不必纠结于具体的词义,但依然能够理解文章梗概,在关键位置细读精读,也便不会错过重要内容。想了一下,即使是中文,往往也是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 不过,还是要结合读书目的;为了积累单词和语感的话,那么全文细读也是可以有必要的。
+1
0
0
0
2019-04-20
读书打卡第 9 天 Thank you for being late 读书笔记 大约 22:40-23:52 这一部分开始具体介绍“云”这个“超级新星”在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回顾过去时,总会尝试去定义过去每一个阶段,以一个关键词或者一组描述来概括每一个阶段。这会帮助我们抽象化地总结和理解这一个阶段的重要特征和发现,但也会限制我们思考这些重要特征和发现所基于的科技及人文背景,所萌芽的阶段。就像将人生简单粗暴地划分为几个阶段是是一样的。这样的总结和比对能够帮助我们在不同阶段之间“存异”而非“求同”,在思考时也会自然略去这部分思考。
+1
0
0
0
2019-04-19
读书打卡第 8 天 Thank you for being late 读书笔记 23:10:23:44 困,熄灯后顶着绵绵睡意读了几十页。 进入第四章,作者笔下不知怎的就代入了一种急迫感,发展变化的趋势被描述得愈发激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贩卖焦虑的感觉。这个世界自然是日新月异的,然后呢?昨天的加速度没有今天快,然后呢?暂时都还没有给出答案。也可能是英语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力受限而造成这样的感受,但整体来说,这本书还没有慢下来,迟下来,反而是从第一章之后,一直在起飞加速。
+1
0
0
0
2019-04-18
读书打卡第 7 天 Thanks for being late 读书笔记 21:56-22:31 今天下班比较早,不过身体原因还是懒怠了点。 读到 Apple 和 AT&T,紧接着又是 Qualcomm,几大科技巨头都露脸露了个遍。到底是 iPhone 促进了 3G / 4G 的诞生和发展,还是 3G / 4G 促进了 iPhone 点销量和开发环境?AT&T 通过软件技术解决硬件铺设不足的难关的案例总觉得讲得玄乎其玄,疑点重重。 Qualcomm 的故事倒是结合本科的通信原理常识读得颇有趣味。倒是有点好奇,这样的一家公司,怎么就成了半专业的专利流氓了呢?(当然这个评价可能有点个人倾向。)
+1
0
0
0
2019-04-16
读书打卡第6天 Thanks for being late 读书笔记 19:25-20:32 今天去医院做了一天检查,头昏脑胀,下午回家又睡了几个小时才缓过来。然后顶着头疼的脑袋完成了今日份的阅读。 开源和非开源的理念不同,开源的优势很明显,劣势也同样很明显。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的价值观在开源社区应该是主流,但结合近日的996热点,不禁想问,如果最*级的程序员们每天都疲于996,上下班路程再各占1小时,一天14个小时在工作或在工作的路上,怕是国内的开源项目要停滞大半吧。
+1
0
0
0
2019-04-15
读书打卡第5天 Thanks for being late 读书笔记 下班太晚,又讨论了一下人生大事,赶在23:26拿起书,勉强完成了今日份的读书。 奶牛的故事有意思,但更有意思的是这样的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首先遭到大量的质疑。一项新科技的应用,远不像作者笔下这么云淡风轻,变革总是需要经历阵痛。 从否认变革正在/需要发生,到抗拒变革的发生,到在变革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再到变革成为了新的常态和旧事物,这一系列路径,也不是每一条次都走得通。 总有人说年纪越大跟不上变化,我反而觉得,相比更年轻的时候的自己,此刻的我更懂得如何应对变化。现在的心态,可能就是四个字吧:顺势而为。人生中的很多抉择和机遇,应对起来,也是这四个字。逆天改命,写在小说里过个脑瘾没问题,放在现实生活里,我怕是不信的。
+1
0
0
0
2019-04-14
读书打卡第 5 天 Thanks for being late 读书笔记 18:26-19:06 在医院等人,顺手拿起来读了一会儿。 关于摩尔定律的部分,突然想起来之前在哪里看到的一段好像是出自比尔盖茨的话,大意是,人们总是容易对接下来两年内可能发生的进步和变化估计过高,但对于未来十年可能发生的进步和变化又估计不足。 想来,可能是通常人们总是预期这些进步和变化是线性增长的,而事实上往往是指数增长的。指数增长的前期,斜率不高,增长变化慢,因而低于预期;而后期则斜率陡然上升,增长变化快,因此远远超过预期。 摩尔定律的实现过程中也同样经历了一些瓶颈期,人们也曾无数次怀疑是否这就是无法突破的顶了,预言摩尔定律终于要失效了,但每一次又都再次完成突破。到本书写作时,14 nm 工艺已经相当完善,7 nm 工艺已有实现可能;而在我读本书的今天,7 nm 早已商用,5 nm 也已进入试产。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人生。很多时候在做事情的时候,前期的积累总会比较缓慢,看不见显著的进展,容易让我们对于未来产生质疑,但只要坚持,往往在后半段就能展现类似指数增长的变化,快速提升,这样的突破又总会让我们自己惊讶。也许,这也只是一个预期偏差,倘若我们都能认识到学习曲线可能会更接近指数曲线,也就会更加容易坚持下去吧。
+1
0
0
0
2019-04-12
读书打卡第4天 Thanks for being late 读书笔记 02:26-03:00 今天又是深夜下班,回家后又跟家人讨论和复盘了一下工作,躺下时已经两点多了。。 做了第一个高亮标注,作者提到当今时代的三个加速度,市场,自然,以及摩尔定律。 这三者放在一起显然已开始看上去是有些不知所云的,作者也更多地是在解释最后的摩尔定律,对于前两者的展开陈述较少。但是按照作者的思路走,倒是也能说得通。科学的加速度曲线是斜率逐渐增大的,科技的加速度曲线的斜率也是逐渐增大的,而人类能够适应变化的加速度是相对来讲比较平缓的。有意思的是,恰好这两日看到了黑洞的首张“证件照”,科技的进步,摩尔定律的不停翻倍的运算量的递增,依然不能使我们的科学有什么本质性的突破;在那一张图里,真正令人感动和惊叹的,反而是它背后的故事。举全球*级毫米波望远镜之力,观测四个夜晚,数据处理耗时两年,才拿到这么一张劣质 gif 一般的影影绰绰的模糊图像,不可不说,人类的伟大和渺小、宇宙的浩瀚与其观测者的微观之美,都深深蕴藏在这一张图里了。
+1
0
0
0
2019-04-12
读书打卡第3天 Thanks for being late 读书笔记 今天的工作时间略长,有些疲惫,但还是继续完成了今日份的阅读,22:30-23:15 继续读这本书。 停车场收费员的故事讲完了,引出了这本书的主旨和起源。的确是十分认同的,我们往往不善于自我总结,除非被别人问到、提及到,激发了我们对于内在自我的探索。想来,我也是只有在临近面试的时候才会总结整理过去的思考和未来的计划,而平日的记录则累计得太少。作者有个很好的机缘,因为被问到,所以也真的才有机会考虑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形成、如何传达。可能这就是通过别人来映射自己,某种意义上的以人为镜吧。
+1
1
0
0
2019-04-11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转至
页
GO
0
关注
15
粉丝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1
弥豆子米袋子
2
moyya
3
MODU律智
4
芳心向春尽
5
斑鸠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