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第一台电脑是hcg显卡的8mhz 286,内存8*128KB的30线,5寸软驱,玩的第一个游戏是airborne ranger,当时觉得好玩死了,真农民...
“超五和六类的线径是差不多粗的”这句话我不认同,“软硬也是差不多”就更离谱了。不信你自己去对比,线径这个比较主观,而且6类凸凹不平不好比,但是软硬可是差多了。6类里面的龙骨让弯折困难了很多。
以一般家用的走线盒的厚度,90度弯如果没有吊顶基本上是不可能...
有个东西叫打线器,很方便的就能可靠连接。
非要手工做水晶头,当然可以,但是对工具和水晶头的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不是那种几十块钱的钳子和1毛钱的头就能对付的。而且手工头必须要按照tia标准测试之后才能用的,楼主非说他水平高测一个过一个我也没办法。
规范的综合布线,面板到机房高密面板的链路也都是要一一测试出图的,之后用户端和机房端就都用成品线,免测。
我和你详细说说直连的问题吧。1.干线是实心,不抗弯折,和台式机用还好,笔记本就是找事了。2.非注塑水晶头配合硬线接头处容易折断松动。3.6类线解绕要越少越好。4.可维护性差。5.可靠性差,具体细节你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看return loss, NEXT等。
其实我没有说不能手工压线,我主要想强调的是6类手工压线是一种烧包的行为,你的手工线就是木桶的短板,而且按照经验,很有可能性能还赶不上5e的手工压线。
一般说起跳线是指正规大厂生产的那种2/3米的两头都是水晶头的线。用的都是多股线,注塑水晶头,机器生产的。用来连接面板和终端的线。(机房里面是高密度面板和交换机)特点一是短,二是软。
呵呵,你这么说就和告诉别人酒驾没事,因为你酒驾了2年都没出车祸一样。我从没有过也肯定不会这样布线,但是我帮过好几个朋友处理过这类问题。都是手工压线,之后就出现奇怪的断线问题。换了规范布线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而且综合布线是有着明确的规范的,这种问题根本不需要每个人去实践验证一遍。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