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好神秘,什么都没有留下。
签到1天
IP属地:黑龙江

芝麻信用评估

芝麻信用评分是合法独立的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授权后得到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
为啥修理厂不愿意给变速箱换滤芯?不愿意给日系车换汽油滤?
在我的朋友圈子中,许多人都驾驶着日系汽车。他们纷纷向我询问:我国的汽油质量是否逊于国外,因此汽油滤芯的好坏对车辆运行起到关键作用,建议定期更换滤芯。然而,当他们询问修理厂时,发现几乎没有修理厂愿意承接他们的车辆维修工作,甚至普遍存在“你的汽车是日系的,无需更换汽油滤芯”的说法。这就见鬼了,机油滤芯要换;空气滤芯要换;空调滤芯要换,汽油滤芯就不需要换?这是什么道理?——其实啊,这真的怪不得修理厂。因为随着你对车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你会发现,不同的车,维修保养起来的“费事程度”各自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吐吐槽,谈谈关于汽车维修的“可接近性”。欧洲车汽油滤芯5分钟换好日韩系车,为了换汽油滤芯整个后排都拆光了比如欧洲车的汽油滤芯大多都是“外置式”的,就在底盘下面。更换的方法非常简单:车子升起来,肉眼就能看到汽油滤芯(可乐罐子那么大一颗),滤芯上的几根油管,用钳子夹住拔掉,旧的滤芯就能拆下了。换上全新滤芯,接好管子,完事儿!整套动作不超过5分钟而日韩系车呢?汽油滤芯是在汽油泵壳体上的!汽油泵在哪里?——油箱里泡着呢!所以给日韩系车换汽油滤芯,你得把整个后排座椅全拆了!然后摸到油箱,从油箱里把汽油泵总成拆出来,然后拆解油泵外壳……一套操作下来没个半小时你想都别想!所以,如果你是开修理厂的,你是愿意帮助欧洲车更换汽油滤芯呢,还是愿意帮日韩系车换?——工时费一样的前提下,我换一台日韩系车的汽油滤,都够换至少5台欧洲车了!考虑到更换实在不便,因此日韩系车的汽油滤一般要求12万公里(7.5万英里)内换掉。而欧洲车的汽油滤芯通常每3~4万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次。给变速箱换滤芯?油底壳处理不好就漏,难交代这还是小事呢!要说大事,变速箱算是大事了吧?我们知道,变速箱的保养,主要就是换油和换滤芯。但是一说到换滤芯……似乎国内的修理厂都不太愿意主动提及此事。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依然和变速箱的“保养可接近性”有关!部分变速箱的滤芯是“外置”的,和发动机的机油滤一样,车子升起来,然后用扳手拧开盖子直接取出就完事儿。但部分变速箱的滤芯是“内置”的,需要拆掉整个变速箱的油底壳,才能看到滤芯!为了换一颗滤芯,需要拆油底壳,需要认真彻底清理密封圈,然后彻底弄干净。等到油底壳处理完毕,安装的时候还要上新的密封材料……可是这货和发动机油底壳差不多,一旦手一抖,搞不好就漏油了……怎么办?所以修理厂大多不愿意碰变速箱油底壳。因为出了状况不好交代也说不清。塑料油底壳只能换不能洗一次换油奔3000元去了…甚至还有更夸张的:比如现在德国ZF经典8AT,大家都熟悉吧?“一代名箱”!但这台变速箱的油底壳是塑料的!而且不允许重复用!只要您拆开了,就必须换整套全新总成(大号维修包)这还不算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按照德国ZF公司的规范,这塑料油底壳在具体安装时,还规定必须要用3种不同的力矩,按照规定的方向和顺序拧紧螺丝3次,还必须使用准确的扭力扳手,扭力扳手必须每年校验一次……国内按照这套流程下来,一次换油奔3000元去了……为了拆一个部件,结果…拆掉了整个发动机舱“可接近性”为何不被重视了?类似的案例在汽车维修中屡见不鲜。比如,许多法系汽车的节气门位置便十分棘手,如果您需要清洗节气门,首先需要确认维修工的 "灵巧小手"是否能够轻松地进入到节气门内部。由于手部空间受限,扳手和螺丝刀等工具无法正常操作,因此清洗节气门的难度较大。而美系车,特别是老克莱斯勒的部分车型,在维修行业里更是“臭名昭著”:为了拆下某一个故障部件,结果发现要么就是手伸不进去,要么就是扳手或者螺丝刀被边上其他部件挡住,没法操作……最后为了拆下它一个部件,却把整个发动机舱给拆了个干净……作为一名老“公交车迷”,我想起了欧洲著名的“公路之王”——斯堪尼亚的大巴(江苏常州BRT就是),他家的“维修可接近性”设计就做的非常到位:车坏了不要紧,掀开发动机舱后,你会发现,所有容易出问题,需要经常检查的部件全在你手边……特别是发动机舱顶部的自动灭火器——周到!更人性化的是,无需采取“猫腰钻”或“躺底下”等动作,仅需站立即可完成所有保养操作。然而,我们无法理解的是,为何家用小车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维护操作的可接近性”?我们认为,当前的汽车设计中,许多真正有益的“老传统”已经逐渐消失。
3
2024-06-26
汽车油箱剩多少油去加合适?高于或低于这条线,发动机或减寿10年
尽管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可能将转向新能源汽车,但现阶段大部分汽车仍采用燃油动力,因此给汽车加油对于众多车主而言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对于何时进行加油,许多车主往往仅在油表指示灯亮起时才前往加油站。然而,实际上,何时进行加油具有一定的技巧和策略。本文将探讨汽车油箱剩余多少油时进行加油最为适宜,以及高于或低于此标准可能对发动机寿命产生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车型来说,或许油箱的容积并不相同,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去加油。很多车主判定要不要去加油的依据,便是油表上的红灯亮起。其实当红灯亮起的时候,就说明油箱已经快见底了。若等到红灯亮起再去加油,如果是加油站比较近还好说,而如果是加油站比较远,可能车辆开到半路上就因为没油而抛锚了。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当油箱还剩余1/4的时候,就可以去加油了。因为当油液低于这条线的时候。油箱中的油泵便会裸露在空气中,造成油泵散热不均匀,导致油泵温度升高,造成油泵烧毁。此外,许多车主在前往加油站加油时,为了减少到站次数通常会将油箱加满,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当油箱加注过于饱满,且在高温环境(如夏季)下,汽车可能会发生燃油泄露,此时的危险性极度升高。另一方面,部分车主主张在加油时只需加注一半即可,这样可以避免燃油泄漏的风险,但却会增加到站次数,从而导致燃油消耗的浪费。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油箱加注至2/3处,即保留一定的空间。请广大车主牢记这一点。
2024-06-26
老司机:换轮胎不能“低于原车尺寸”!谁给你的自信?
对于想要升级轮胎以获得更宽敞的行驶体验的车主,应如何进行具体操作呢?选择增加胎宽的方法J值是否符合条件至关重要,否则可能会遇到安装问题泰哥遇到的最多的案例是那些初学者驾驶者,他们计划将原厂轮胎更换为更宽大的型号。。比如原车轮胎规格是205/55R16,想要升级到225/45R16。而网上找了一大圈发现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但这个答案相当简单,只要你知道原车轮毂的J值就解决了。轮毂的规格参数中有一个宽度参数,通常乘用车轮毂大多以“多少J”来表示。例如6.5J、7J等等。事实上这个参数代表了轮毂的开口宽度,也就是能适配多宽的轮胎。假如你原车轮毂宽度为6.5J,按照适配轮胎的宽度范围,标准胎宽为205mm,最小适配胎宽为195mm,而最大适配胎宽为215mm。假设原车轮胎是205胎宽,那就说明原车胎宽是按照轮毂标准适配情况来匹配的此时你想要选购225宽度的轮胎也无济于事。虽然225宽度的轮胎可以强行安装到6.5J宽度的轮毂上,但却显得非常勉强,而且使用中很容易导致胎侧受损。只有原车轮毂宽度为7J,可以搭载205、215、225三种不同宽度的轮胎。所以说要增加胎宽只要首先要看的就是找到自己原车轮毂的J值比如泰哥原厂轮毂前后只有7.5J,上265宽度只有换轮毂上面把轮胎升级的宽度选择问题基本说清楚了。下面我来说说另一个认知的误区。网上很多文章都坚持声称:“轮胎的速度级别和负重指数必须大于等于原车轮胎的相应等级,不然或将存在安全隐患”。轮胎速度等级能不能随意修改?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甚至某些许多玩车大咖都觉得也会坚持认为这是真理,但遗憾的是这个认知本身只能算得上是“对一半错一半”。说新轮胎速度级别不得低于原车轮胎,这就完全是无稽之谈了!泰哥就遇到过许多这样的车友,原车轮胎速度级别为V,甚至W,然后换胎的时候打算换个划算一点的轮胎,结果选来选取发现同价位下几乎买不到和原车速度等级一样的轮胎,结果没办法还是用了原厂轮胎。但有必要一定要根据原车轮胎速度等级来换么?还真不一定!轮胎速度等级其实就是按照规定气压下,轮胎最高应对的速度来定级的,比如“L”表示最高允许车速为120公里/小时,“T”表示最高允许车速为190公里/小时,“V”表示最高允许车速为240公里/小时。一般越高级的车,使用的轮胎速度等级越高。轮胎的寿命与行驶速度直接相关,速度越快,轮胎的生热度和磨损速度也相应加快。研究数据表明:胎面温度每升高1℃,轮胎的磨损程度将加剧2%。当高速行驶达到一定速度时,轮胎会出现“驻波”现象,这被称为该轮胎的“临界速度”。如果在此条件下使用,轮胎很快就会发生爆破,因此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汽车是不允许超过轮胎临界速度使用的。而非常有趣的是,速度级别U之前,几本都是按照ABCD的正常字母排序顺序排列的。但是在级别T之后突然出现了一个H级,然后是V、W。这个不按照规律排列的H级是英语单词“High performance”的缩写,意为“高性能”。速度级别H级对应的最高车速为210公里/小时。我国法律规定全国最高限速为120公里/小时,而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最高车速限定为130公里/小时因此即使是在欧洲,H级的轮胎依然是高性能轮胎范畴(除了德国这个拥有不限速条件的变态地方)。而对于其他国家而言,速度级别达到U级(200公里/小时)的轮胎是完全符合使用要求的。即使是未来中国浙江限速150公里/小时的“超级高速”,H级的轮胎都足以应付了。你说我们家用车有没有必要换性能超过200以上的轮胎么?
3
2024-06-26
2024年必入Wi-Fi7路由器:迎接Wi-Fi的未来
品质最佳的Wi-Fi 7路由器可以提供极速的网速,从而对家庭网络进行深度的升级和改善。为了帮助您精准选择,以下是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最佳Wi-Fi 7路由器。1.华硕RT-BE96UAsus RT-BE96U 是一款速度超快的 Wi-Fi 7 路由器,也是华硕首款采用最新无线标准的设备。你可以获得内置安全软件,这要归功于华硕的 AiProtection,这款 Wi-Fi 7 路由器可以同时充当 VPN 客户端和服务器。在我们的测试中,华硕 RT-BE96U 在 15 英尺的距离内达到了 1.94 Gbps 的最大速度。总的来说,路由器的最大范围是 105 英尺,在 75 英尺的距离内,我们仍然看到 402.1 Mbps 的速度。华硕 RT-BE96U 在我们的穿墙测试中也表现良好,当我们的测试笔记本电脑和路由器被 25 英尺的房间和一堵墙隔开时,它的下载速度为 1.8 Gbps。Asus RT-BE96U 采用时尚的全黑设计,设备顶部有八根天线,可以重新定位和调整角度以进一步扩大信号。路由器背面有很多端口,包括一个 10 Gbps 和一个千兆 WAN、一个 10 Gbps 和三个千兆 LAN 连接以及两个用于在网络上传输数据的 USB 3.0 端口。如果您想要一款速度超快的 Wi-Fi 7 路由器,并且能够在未来几年内使用,那么 Asus RT-BE96U 是一项值得的投资。2.TP-Link Archer BE800Archer BE800 是 TP-Link 首款支持 Wi-Fi 7 的传统路由器,但该公司没有采用同样陈旧的设计,而是采用了全新的 V-Fold 设计语言,做了一些完全不同的设计在我们的测试中,使用 6 GHz 频段时,Archer BE800 在 15 英尺的距离内能够达到 1.8 Gbps 的速度。路由器本身的最大范围为 115 英尺,但我们发现在 50 英尺处速度会降至 335 Mbps,在 90 英尺处速度最低降至 19 Mbps。当我们测试 Archer BE800 能否将 Wi-Fi 信号穿透墙壁时,我们发现在 20 英尺的距离内速度为 1.2 Gbps。除了独特的设计,Archer BE800 还拥有另一个绝招,那就是 3 英寸单色 LED 显示屏,可以显示天气、时间、文本甚至表情符号。不过,在设备背面,你会发现两个 10 Gbps 端口(其中一个也可以用作 SPF+ 光纤端口)、四个 2.5 Gbps 以太网端口和一个 USB 3.0 端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喜欢这款路由器的外观,但希望它有两个屏幕,那么你很幸运,因为更高级的Archer BE900配备双显示屏。3.Netgear Nighthawk RS700SNighthawk RS700S 是 Netgear 的 TP-Link Deco BE800 的同类产品,尽管它看起来像是网状 Wi-Fi 系统的设备,但它实际上是一款传统的 Wi-Fi 路由器。它的价格为 699 美元,与 Archer BE900 相同。不过,就价格而言,您可以获得一款时尚的 Wi-Fi 7 路由器,它在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中距离范围内表现出色。在我们的测试中,Nighthawk RS700S 在 15 英尺的距离内能够达到 1.7 Gbps 的最高速度。中距离是它真正出色的地方:当其他 Wi-Fi 7 路由器的速度明显下降时,它能够在 50 英尺的距离内移动 691 Mbps。不过,即使在 90 英尺的距离内,它的下载速度仍能达到 40.6 Mbps,而 Nighthawk RS700S 的最大范围为 95 英尺。Nighthawk RS700S 的背面有一个 10 Gbps WAN 端口、一个 10 Gbps LAN 端口、四个千兆以太网端口和一个 USB 3.2 端口。说到这款设备的尺寸,它比 Archer BE800 小三分之一,但对于传统的 Wi-Fi 路由器来说仍然很高。这款三频设备也易于快速设置,并且有很多配置选项可供那些真正想要调整的人使用。4.Orbi RBE973Orbi RBE973乃是Netgear最新、最为卓越的网状Wi-Fi系统。与前一代采用Wi-Fi 6E技术的Orbi RBKE963类似,想要获得显著的性能与丰富的端口,您需要为此支付额外的费用。例如,双件套装售价为1,699美元,而三件套装售价则为2,299美元。然而,若您寻求一款具备Wi-Fi 7且面向未来的高级网状路由器,那么根据您的需求与预算,Orbi RBE973可能是物有所值的选择。在我们的测试中,Orbi RBE973 在距离路由器 15 英尺的地方轻松达到超过 2 Gbps 的速度。在我们的测试中,这款网状套件的最大范围为 95,但由于 Wi-Fi 7 使用 6 GHz 频段,因此当我们将测试笔记本电脑移离它时,速度迅速下降。在
3
2024-06-25
传说iPhone 16 Pro Max将首发Sony IMX903感光组件,成像能力出色
根据最新爆料,Sony新推出的IMX903感光组件将首发搭载于iPhone 16 Pro Max主镜头上,该感光组件拥有1/1.14英寸超级大底,尺寸超越多数1英寸旗舰感光组件,预计将带来更出色的低光源拍摄表现。IMX903采用Sony最新Stacked Pixel堆栈传感器设计,将光电二极管与像素晶体管分离在不同的基片层上进行堆栈,可有效提升感光组件的进光量与饱和度。此外,IMX903还将传输控制晶体管以外的像素晶体管分布在没有光电二极管的基片层上,可进一步增加放大晶体管的尺寸,带来更佳的噪点控制与细节表现。这一结构使饱和信号量提升至原来的约2倍,扩大了动态范围并降低噪点。并且,它将传输控制晶体管(TRG)以外的复位晶体管(RST)、选择晶体管(SEL)和放大晶体管(AMP)等像素晶体管分布在没有光电二极管的基片层上,因此,可增加放大晶体管的尺寸。基于IMX903的性能优势,该设备在拍摄夜景等昏暗环境下可以显著减少噪点,从而提高画面的清晰度。另外,这一代iPhone将超广角镜头像素提升至与主摄一致的4800万像素,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地拍摄,iPhone16 Pro Max将增加独立的实体拍摄按钮,长按即可进入到拍摄界面。目前手机顶级摄影规格,主要用到的都是SONY的1英寸大型感光组件IMX989。因此,综合以上规格,IMX903的整体实力有望超越市面上多数1英寸旗舰感光组件,有望为iPhone 16 Pro Max带来更强大的拍照性能。
2024-06-25
入门级小车为啥不做插混版
你是不是也很疑惑,明明混动车型更好卖,为什么4-8万的代步小车都是纯电,没有一款是插混?就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海鸥、奇瑞QQ冰淇淋、长安糯玉米、吉利熊猫等等。这些车子要是有插混版,那简直太香了!其实这些A00级小车,不做插混主要有连个原因:首先,是小车的空间不太够。我们以比亚迪的DM-i为例,这套混动架构一共有4大的部分: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刀片电池和充电器。光是放在车头的部件,就有发动机和EHS电混系统这两个大项,而这套动力总成的尺寸就达到了681*604*390mm。你想想,比亚迪海鸥这样的小车子,车长总共才3780毫米,就算好不容易把这套DM-i系统塞进去了,还有电池、碳罐、油箱、排气管等等一大堆部件需要占用空间。然而,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要么保持车辆原有的尺寸不变,并增大车头,压缩乘坐空间;要么保持乘坐空间不变,整车尺寸全面增大。然而,在尺寸增大的情况下,车型定位也会相应提高,价格也需要相应调整。这是否令人感到尴尬?第二个原因是补贴政策的要求。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汽车的纯电续航里程低于50公里的将无法获得补贴,续航里程超过50公里的将获得0.68万元的补贴。此外,各个地区还有相应的额外补贴,但基本上对车辆的续航里程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汽车制造商在生产车辆时,会尽可能地扩大电池包的容量,以满足政策要求。然而,这又回到了刚才提到的尺寸问题上,小型汽车在保证纯电续航的同时,还要加入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这并不代表小车不能做成可油可电的产品。就比如老款的进口宝马i3,别看车长只有4米,轴距只有2米5,但它就出了一个增程版车型,搭配22度的锂电池,NEDC续航168公里,后期还换成了33度的电池包,NEDC续航里程做到了246公里,加上这车还有一颗0.647L的直列双缸发动机,以及一个8升的油箱,能额外提供100多公里的续航。以从理论上说,4米左右的小车,也可以做到可油可电。只可惜价格贵了,各位不买,油箱小了各位也不满意。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
2024-06-25
首发299!带热插拔的3950鼠标!用的还是狗屁王模具,这波真稳了!
省流:PRO搭载3950芯片,售价为299。标准版搭载3395芯片,售价为199尊敬的各位,近期鼠标圈中最引人关注的议题当属PAW3950芯片。新款芯片的搭载将提升鼠标的精准度,实现更为稳定的输出环境及更为强大的性能表现。近期市场上也确实出现了一款备受瞩目的3950鼠标。因科特G23系列。该系列不仅用了狗屁王模具,还支持热插拔,而且价格也非常实惠,内置3950的G23PRO款式首发仅需299元。另外还有一个方案更为成熟,仅售199元,性价比很高的G23标准版。而骑猫我拿到的版本就是G23版本,让我们来看看他性能究竟如何吧!鼠标采用纯黑的外箱,上面印着镀金的字体,中间印着鼠标的外框轮廓图,整体是比较简约但是大方的包装方式。配件:鼠标本体*1伞绳数据线*12.4g接收器*1转换器*1说明书*1圆点式脚贴*5首发赠送:替换微动*6透明垫片*6微动夹子*1199的售价,能给到这么多配件,这是非常难以想象的,特别是为微动方面,鼠标原装是一个华诺粉点。另外赠送的微动为TTC防尘金微动*2,欧姆龙的D2FC-F-7N(20M)(OF)*2,华诺静音黄点*2。而且因科特的热插拔做得非常方便,兼容性很强,基本上世面99%的微动都能使用,如果你有喜欢的微动可以直接购买装备就行,提供了强大的可玩性。该鼠标采用了类似狗屁王的模具,该模具的舒适性和握持手感都非常出色。尽管鼠标的收腰设计并非很大,但在右侧大拇指和无名指位置均设置了引导槽,有助于更舒适地抓握。该鼠标仅采用了普通的类肤涂层,未使用橡胶垫进行防滑,但在实际使用中,防滑性能却出奇地好。个人在日常使用中完全不需要额外贴防滑贴。鼠标的背部高度为39.88mm,高度是一个黄金高度,但是屁股被拉得较长一点点,背部的曲线做得稍微扁平了点,整体看上去一个弧线是非常美观的。而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手心位置更加贴合鼠标,也使得手跟有更好的支撑,以获得更好的握持体验鼠标正面一共有3个按键,左右按键默认用的微动是华诺的蓝透粉点,按压非常清脆。中间印有因科特英文名的带灯按键同时还是一个磁吸的2.4g接收器收纳仓,设计非常精妙。中间这个按键按压之后,会显示不同的颜色,以调节不同档位的DPI/回报率。滚轮方面G23用的是寿命很长的TTC金轮防尘。鼠标在左侧还有2个功能按键。来到鼠标底部,首先最吸人眼球的肯定是这两个硕大的物理卡扣式微动仓了,通过这个微动仓,我们无需拆卸鼠标就能非常方便更换微动,只需要按住卡扣,轻轻提起,再把连接线拔掉,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更换微动G23的脚贴为特氟龙的大脚贴,非常顺滑,并且脚垫的边缘都做了一个方便拆卸的导向槽,设计非常贴心。鼠标的背面只有一个三档切换的拨动开关。开关第一档为开机,第二档位关机,第三档这是切换DPI功能键位回报率调整按键。值得一提的是,鼠标虽然均支持至高8KHz回报率,但是G23原装的接收器为1K接收器,如需体验8K功能则需要另外购买,而PRO版本默认标配8K接收器。鼠标尺寸为126*63.5*39.88mm,适合中大手的抓握、趴握或者指握,体验都非常不错,嘛,毕竟狗屁王的万金油模具,完全值得信赖。重量方面实测为66.8g,是属于非常轻量化的设计鼠标的电池容量为500毫安,这能让G23拥有至高143小时的长续航,而且鼠标本身还支持快充。要说G23与G23PRO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他们用的处理器。PRO版本用的是最新的PAW3950ES-KINS处理器,参数为:加速度50g、IPS750、LOD为0.7~1~2mm三档可调,超频状态下最高可达45000DPI(真·毛细血管流)。而G23采用的是时下最流行的3395处理器,它拥有50G加速度、IPS650、LOD为1~2mm,超频状态下最高可达32000DPI。而目前,搭载3950的G23PRO首发价仅为299元。而搭载3395的G23则为199元。两款都是极具性价比的好选择,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移步旗舰店去看看
2024-06-25
社区达人榜 查看更多

关注数量超出限制,
请先删除部分内容再尝试